【四評全球化・二】從倡導到對立 美國在全球化中失去了什麼?/ P" `7 ^2 z6 O3 U% ]2 G- S
0 Z7 ^; Y. P) B" G! @1 P+ X
分析評論 撰文:蕭予
) D6 p* o+ A* ?4 r$ Q, ?tvb now,tvbnow,bttvb2020-05-02 07:00" R$ |, d8 U( m8 |'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b. S% A+ R3 c9 C4 i9 F
5.39.217.76/ A, \0 E# X- O- `. {1 g* G#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 a* I- ]# [6 L
對於那些反對全球化的人來說,新冠疫情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理由。《經濟學人》(Economist)一張本來是表現如何阻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封面照片,流傳到網絡上,被解讀成了一張暗示全球化走向窮途末路的照片——很多國家「關閉邊境」,更多人還發現全球製造業的脆弱,供應鏈並沒有做好應對大型流行病的準備……
. V% i( z" u! e; @2 }) i& F3 B! m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0 d- [+ Z. u& U9 ]* Y
《經濟學人》刊發的文章預計,「病毒給了那些反對全球化的政客以理由,各國可能跟隨美國向內轉變並關閉邊界,工業全球化進程或許會退縮。」還記得2019年初,有經濟學家就用Slowbalisation(慢化)來表達對全球化未來前景的失望。而後貿易戰、脱鈎論,如今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給過去三十年的全球化重重一擊。7 M) i0 D. ?, L2 B6 l/ I1 t
5.39.217.76$ a) K$ r& x) J1 h- X# u9 C# t
但,如果冷靜想一想,這次疫情或許只是給了我們一個反思全球化的契機。《香港01》就此將推出四篇文章,從全球化的發展、中美兩國分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全球化當前面臨的問題等角度解讀,時至今日全球化到底經歷了哪些變化。tvb now,tvbnow,bttvb2 \3 s& \2 T$ o$ l
. j! w/ W) A& ^0 f此為第二篇。5.39.217.762 j7 I$ y" I6 B; [9 b6 I0 L
4 ~" k4 U2 _( s
對美國來說,最大的代價就是財富不平等。跨國公司通過全球化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但這部分利潤,只能被很少的一部分美國人獲得。佔美國人口0.1%最富有的人佔有的財富和占人口90%窮人佔有的財富總量相當。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貧富差距擴大讓特朗普登上總統大位。
6 J( R1 T" d7 @3 X) K# i( @0 v( d5.39.217.76
) R7 c9 F$ T+ ]/ N7 ]tvb now,tvbnow,bttvb從美國的角度看,全球化的代價還有哪些?首當其衝是供應鏈,這次新冠肺炎暴露得很徹底。特朗普政府比之前任何一屆美國政府都更強調供應鏈安全。疫情開始後,他就不斷宣稱把中國和其他美國以外的醫療設備供應鏈轉移回美國。美國製造業的外遷積重難返,經濟的空心化和金融化無法逆轉。這進而讓經濟無法擺脱貿易和財政雙赤字的局面,而雙赤字又依賴於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巨額國債要求美國聯儲局(Fed)必須維持低利率。
7 _' y4 s: H c+ f
% L% `! V' u; v' s0 @公仔箱論壇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國經濟復甦看似比較不錯,但增長變得更加「金融化」、債務不斷增加,聯儲局通過購買債券為主的資產變相印鈔向經濟注入資金,以維持低利率和經濟增長。而額外的資金不斷地在資本市場空轉,吹大資本市場的泡沫,同時越來越難以收場。政府的對策一直是削減資本成本(降息),而不是解決造成危機的根本原因。5 u5 ^/ a' \5 |
, n6 H, N2 g1 Y' ~: itvb now,tvbnow,bttvb這顯然不是美國設定的全球化。如果完全按照比較優勢理論,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結果原本應該是:全球化可以提高美國的資本回報水平和技術回報水平,幫助美國資本家賺更多的錢,同時升級產業,進一步擴大美國的技術優勢。而對於中國這些下游產業鏈經濟體來說,儘管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大幅上升,但會被牢牢鎖死在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業,根本不會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才是美國心目中的全球化。% z0 R/ w" A, i: f2 O% a/ b1 |
4 a3 y$ l) R# _$ ^tvb now,tvbnow,bttvb
! _( p) `. s4 L( R9 e全球化迅猛發展之下,美國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金融業。(視覺中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Z! _% p8 S; A$ m3 v8 n, J
* ~! d0 Z+ y7 D! q" F( z/ x
然而,真實發生的全球化是什麼樣的?其實,從日本、韓國到中國,都是主張比較優勢自由貿易理論,但同時又燃燒着產業升級進口替代的野心。從明治維新到一戰結束,日本用戰爭賠款和無比殘酷的工農業剪刀差,在短短几十年間建立了一套現代工業體系,邁入了列強行列。二戰後,從廢墟中重建的日本,抓住了朝鮮戰爭為美國供應後勤的機會,靠通產省調動全國的經濟精英,從低端紡織開始,一步步產業升級,最終在1975年至1985年間對美國經濟構成了重大威脅。而韓國則通過政府和財閥的相互協助,也從低端產業開始,在產業鏈上一步步爬升。而有着14億人口的中國,經濟規模的影響比日韓加起來還大很多。公仔箱論壇/ S; b: H4 J; h0 Q8 [
6 c8 i1 S C0 c$ B E9 v' L6 |3 m% ? \中日韓三國之所以能在產業鏈中逐步升級,沒有被鎖死在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有以下幾個共性。其一,政府和企業家對產業升級和提高技術的不懈追求。即使在投資技術回報率不高的情況下,仍然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具有學習先進技術不走彎路的後發優勢。其二,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積累下的資本,不斷用於擴大再投資。雖然全球化導致資本回報率下降,但在高儲蓄率下,政府和企業都持續高投資。其三,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日本、韓國、中國都經歷過瘋狂投資基建的時期。熟練工人、高度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成熟產業鏈,使得企業欲將生產轉移到更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的難度加大。這條路,中國走到了極致。& K! E9 o. u" T$ f% p6 j; D S
tvb now,tvbnow,bttvb2 T4 j/ s9 Y5 k
美油跌近14%破15美元 高盛稱儲油空間4周內耗盡5.39.217.76+ x. J/ U8 t. {' F: X5 k9 m
基本上,美國企業賺了錢,最先想到的是回購股票拉昇股價+分紅,錢賺得不夠就借錢回購股票+分紅,比如波音(BOEING)就是這種情況,而中國企業賺了錢,想的是投資擴產能,沒賺錢想的是從銀行拉貸款加槓桿投資擴產能。美國企業想的是,通過外包產業鏈降成本增利潤拉昇股價,中國企業想的是不斷加大投入向產業鏈上游攀升擴規模。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中國企業家很多時候並不是以利潤為最終目的,而是以規模為導向。美國政府認為中國企業界這種「蠻幹」行為,經常做明顯不合算的資本和技術投入,是政府推動的,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競爭。實際則不然,這種行為很多是企業自身主導,政府只是配合而已。1 B3 X! }( {$ v# z5 |
& k0 r d" w2 U( l3 b4 R7 J# a5.39.217.76美國發現,本來希望中國停留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層級,美國做空把持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但漸漸發現中國的產業不斷升級,不斷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升級,美國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反而越來越少……公仔箱論壇/ ~$ \8 ]; x+ D# p) N" e4 |* d( [
1 t2 f, T2 Y& O c, w" Y其實,可以說,中美在過去二十年的全球化中各取所需:中國得到產能、規模和就業,美國公司得到巨額利潤、市值和股市大牛市。本質上說,這是雙方選擇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