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7日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8 h* e/ l4 _; z: R% D3 I( i
! @+ _3 l) k; [3 w6 ~2 h6 ktvb now,tvbnow,bttvb美借通訊商侵私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k( W& f; P8 X! c. W* C( Z
索千萬通話紀錄 ) m# R* H/ a2 K+ [, ~ ~
| 9,713
/ ` E4 F; s3 @' jtvb now,tvbnow,bttvb | 公仔箱論壇* ~' u, `3 s: E9 c/ B: ^, V7 y
! Z; h# L. z8 X* a) m, v2 D3 n* w) u公仔箱論壇
& N6 W# z" J9 w) ^ `
3 |7 N0 F3 }: l8 @tvb now,tvbnow,bttvb
9 U2 M! w f% `$ p; t&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 o! Y7 _8 r# X8 B Z/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 @! e3 a9 T* q. O$ b6 }公仔箱論壇
7 E! P: d5 @6 Q& _( f) Q公仔箱論壇
4 x# A2 @ t X ]: E2 m' B | / \- _* p- @$ \7 z5 d. S4 Q, X5 v5 |
美國政府監視民眾日常通訊規模,可能比想像中嚴重。國家安全局(NSA)被揭要求美國最大通訊商之一Verizon旗下子公司,交出數以千萬計客戶的通話紀錄,包括本地及海外通訊。這是美國迄今最大規模的監察公眾行動。
. x [2 W/ q1 t* [1 [8 \' k/ i, ?公仔箱論壇
+ {* i$ z( I" A, y$ ]1 Mtvb now,tvbnow,bttvb
2 Q. Z$ i/ y. t8 ?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H' K: Z3 c9 p英國《衞報》前晚(周三)率先披露,外國情報監察法庭法官文森(Roger Vinson)今年4月頒令,要求Verizon子公司Verizon商業網絡服務公司,向NSA交出美國客戶的日常通訊紀錄,包括美國本土的通話,以及美國與海外通訊的紀錄,資料包括通話雙方的電話號碼、談話時間長短、客戶的姓名、地址和財務資料,但不包括通話內容。% S7 f4 R& @* D/ w# G4 f3 `
法律界專家表示,類似的法庭命令通常與聯邦調查局(FBI)或其他調查局的特定個案有關,通常有效期為90天,逾期後會再發出,有如「橡皮圖章」,電訊公司亦用法庭命令作為提供客戶資料的免責擋箭牌。根據法庭頒令,電訊商不可向外透露政府獲取通訊資料一事。公仔箱論壇; M# B; x% e9 {/ S
要取得法庭頒令的要求也很寬鬆,只要顯示「有合理理據相信」資料與當局的調查相關、「可獲得外國情報」即可。 5.39.217.767 t2 z+ ]- Z6 Z& b# U5 p
tvb now,tvbnow,bttvb- H/ o! ?7 n! f+ Z2 A1 q; H9 Q* M
tvb now,tvbnow,bttvb, a/ g% A6 y1 `: i
4 x: l# c3 X, X! `1 Z# t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7 ]+ k1 `) Q- ~( m
戈爾:命令下流而猖狂 美國紐約大學法律學院公共政策研究組織轄下的「自由和國家安全計劃」主管戈伊坦指,消息令人震驚,「告訴我,美國人的閒話家常,如何能跟外國情報或國際恐怖主義調查扯得上關係?」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也在Twitter留言形容法庭命令「下流而猖狂」,「在數碼世代,必須優先考慮私隱權!」tvb now,tvbnow,bttvb' a; C+ |* w( b3 u+ e& v; Y2 O
白宮承認有從至少一個電訊供應商獲得大量電話通訊紀錄,但強調這是「保護美國免受恐怖分子威脅的重要工具」。有政府官員亦指這些資料對揭發恐怖陰謀至關重要,又稱監視行動有法律基礎,在愛國法案等法律下進行。
7 Q7 u- _$ _2 V- h& @私隱關注組織相信,Verizon供出客戶資料並非單一事件,NSA其實多年以來要求所有主要通訊商收集這類資料。911恐怖襲擊後,喬治布殊政府通過法例加強監管通訊,以盡早悉破恐怖分子的陰謀,不必搜查令就能竊聽美國民眾的電話。
- V8 N! q3 z/ M4 W5.39.217.76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