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貨第十七(上)
6 H/ Z) _$ z w$ Q5.39.217.763 I1 ?; p* c1 F* U& _
以《論語》全書二十篇而言,最後的幾篇等於作結論了。尤其這裡第十七篇,是上論第七篇《述而》的引伸,所講大都是孔子為人處世的重點,後世用來作為借鏡。古人所謂借鏡,普通人是用鏡子來照衣冠儀容是不是整齊,人生就是用前輩作鏡子反照自己,也就是傚法、警惕的意思。tvb now,tvbnow,bttvb" h* h" w1 i" P: N# ?& n* y
/ u# V( {( h2 Y. k. ~; O1 ?
這裡用來借鏡的重點,是人生的出處,在古書上「出處」這個名詞,很多地方可看到,現在很少人用了,意思是人生的第一步,要如何起步?人生的第一步很重要,如果第一步走錯了,就會永遠的錯下去。
* D' n& x& k%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6 x; h9 s |! M. E
在歷史上,在個人,這種例子很多,所以人生的出處,對於過去的知識分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宋朝辛棄疾(稼軒),在宋代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他比岳飛遲一點,差不多與朱熹同時,山東人,很有學問。當時元朝還沒有起來,北方為金人所據,他有豪俠之氣,文武全才,不受一般的習俗所規範,(以現代名詞來形容就是太保,不過本質上並不是現代行為不良的太保。)十九歲的時候立志報國,和許多青年,要反抗金國,光復國土,而能號召到幾千人起義,然後占山打游擊。他曾經認為某個人有將才,推薦給南宋,不料這人叛變了,他聽到消息後,單槍匹馬,闖到敵人的陣地裡,把這個叛徒抓回來。從這件事看起來,他的武功膽識都不簡單。後來他帶了一萬多人,渡江回到南宋來。可是他和岳飛的志向是一樣的,天天想恢復國土,趕走金人,南宋始終沒有重用他,而成為了有名的詞人。凡是講到文學,講到宋詞,沒有不提到他的。/ L0 V7 b$ o/ `4 F3 p, ^
0 u' d+ Y, R9 l# Z7 Rtvb now,tvbnow,bttvb我們就看他一生的出處,年輕時是「太保」,充滿了豪俠之氣,文武全才。中間起來打游擊,能在敵人的區域中帶上萬人渡江過來,向南宋上了幾次恢復國土的計劃,可是南宋的君臣不想北伐,沒有採用他的意見。後來成了有名的文學家,也是有名的理學家。在南宋做官時,因為才氣太高,受了很多打擊,幾次免官,人家檢舉告發他「貪財好色」四個字,但都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他不在乎,下台就下台。可是每次碰到地方上出了問題,兵變了或政治上出毛病了,又起用他,調去平亂、整頓,他去了以後,不到幾個月就把這些事辦好了,他的才具之大,由此可知。我們今天提到他,就是因為他始終抱定了立身出處要正大,不管表面的行為怎樣,他的立身出處則始終是正大的。這一點在他晚年的詩詞裡,就看到很多,其中當然也有牢騷,可是站在文學的立場,看他的成就那麼高,修養好,儒、釋、道三家無不曉通,雖有牢騷,到底情有可原,就是這樣一個怪人。我們現代如果認真研究歷史,鼓勵青年們傚法辛棄疾這一類的人,也是有道理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a# j! [! W$ i9 B, {& @
tvb now,tvbnow,bttvb5 y2 x0 ^' G V" w
我們講到出處兩個字,來看看他的詞,其中有一闋就說:「出處從來自不齊,後車方載太公歸;誰知寂寞空山裡,卻有高人賦采薇。黃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採花時,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這是他到南方以後,年紀大了時的作品。我們看這首詞的上半闋,他說,人生的出處,第一站出來,不必要求每個人都是一樣,各人可以不同。他引用周代的歷史,文王找到姜太公,非常禮遇,馬上把自己的尊貴座位,讓給姜太公坐,自己駕車,把他請回來。致周代的政權八百年的穩固,王業的成功,計劃出於太公之手。可是同樣的時代,有伯夷、叔齊,連皇帝都不願當,逃隱到最後,硬是餓死在首陽山,也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兩句詩:「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有人要入世,有人要出世,有人面對千萬兩黃金,看都不看一眼,有人見到區區幾百元,眼睛都發亮,各人出處不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5 K6 Z' [# ~2 d
5.39.217.761 _. y$ _9 b& f4 B4 i
這是講出處方面,站在純文學的角度看,並不是一闋特別好的作品,這是文學境界牽涉到學說思想的詞,所以在他的集子裡是有名的作品之一,一般人學他的詞也很難學。人們提起文學家,每每先提到蘇東坡,他是運氣好,名氣太大了。在時間上說,蘇東坡比他早,是他的前輩,不過有人認為辛棄疾的詞,因氣派不同而超過了蘇東坡。而辛棄疾的一生,少年公子、太保、游擊隊領袖,嘗過流亡部隊生活,當過將領,當過地方政治首長,什麼都幹過,聲色犬馬,好的壞的他都有,所以作品中有多方面的東西,氣派完全不同。, j$ u5 L5 ~) u% H3 K& \; O4 h
: y8 |6 G1 o6 p% n5.39.217.76有關立身出處的問題,在宋、明以後,又盛行一個新名詞(當然,在現在看來,是舊文學的名詞。)叫「出山」,就是因為有了尊重隱士、處士的風氣所形成。杜甫詩所謂「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便已有這種含意。講到這裡,我又想起我的老師袁先生,題灌縣靈巖寺的一副對聯。靈巖寺靠近都江堰的灌口,先秦時代,西蜀太守李冰父子修建了灌口——都江堰,自有了這個揚子江上游的偉大水利工程之後,一兩千年來,才有成都天府之國的農田水利。所以四川人為了感戴李冰父子,在灌口修建一座二郎廟,永遠留給後人馨香膜拜,威靈顯赫,無盡敬重。袁老師的上聯是:「溉數萬頃良田,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清,好個比鄰秦太守。」下聯是「揉千七則籐葛,不說話亦墮,欲說話亦墮,拈與胡僧阿耆多」。下聯是禪門公案,不去管它。上聯所說「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清。」借此為頌揚秦太守李冰父子的千秋功業,實在可作為千古名臣出山從政的最好典範。2 ~7 i4 l& t9 D+ T0 Z
& E6 Q1 K2 F; l6 Ktvb now,tvbnow,bttvb我們為什麼講辛棄疾和他的出處?因為《陽貨第十七》這一篇書,大部分都是講孔子的出處。我們如果把辛棄疾這闋詞中上半闋四句話的觀念,都記住了,然後研究到了《論語》第十七篇的一半,就可以用辛詞這四句話,作這篇上半篇的結論。現在再來看《論語》本文。! ~7 N- H( v) m: c/ l4 [
: e! `1 z- k+ f2 @8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陽貨的火腿】
9 i/ O" D* ?; e9 D公仔箱論壇5.39.217.76" }6 _$ c" |2 V4 B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x2 ~( @+ Q5 m$ d$ ~
$ X, m1 k a6 L( B# w這裡「豚」應該多一點寫作「豚」,念「斫」的音,是蹄膀。但現代的國語念成「屯」音,寫法就該是「豚」,為小豬,即廣東人的烤乳豬。照道理,這裡應該是「豚」,一個蹄膀,等於一隻火腿。
0 Z4 X2 c e/ e s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P$ [6 V: ~* @0 r. D" }$ y
陽貨的相貌很像孔子,所以孔子在陳蔡之間,被人誤認是陽貨,把他包圍起來,要殺掉他。陽貨是魯國一個大壞蛋,一個奸臣,可是很能幹,總想拉攏孔子,有所企圖,因此他想要見孔子,孔子始終不和他見面,都推掉了。後來有一天他去看孔子,沒有見到,就留下一隻火腿送給孔子。在古代送禮,不像現在這樣隨便的,階級不同,送禮的方法和內容也不同,等於現在國際間外交禮節的贈勳,因受勳人的階級不同,所送的勳章類別等級也不同。0 ?& a; P# H1 y& C
; K# |0 Z8 s; I- ~- a- P.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次陽貨送了孔子的火腿,是厲害的一手——你不見我,我卻要見你,你看不起我,我卻看得起你,這使孔子棘手了。怎麼辦?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知道孔子這位聖人,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呆板,他也有一套的。大概先讓他的學生做一個情報,打聽一下陽貨的行蹤,趁他不在家這一天去回拜,留一個名片不失禮。不料在路上又遇到了陽貨,孔子再也沒有辦法不跟他見面了。陽貨就對孔子說:「來,予與爾言。」我們看這個文章,古文寫得很簡單,但是就和白話文一樣,表現出陽貨那種滿不在乎的神態。於是他對孔子提出第一個問題,有一個人滿腹經綸,有學問、有大志,像袋子裡懷了寶貝一樣,可是碰到自己國家那麼動亂,卻不肯站出來,用他的經綸救世救國,在一邊袖手旁觀,你孔子是一天到晚提倡仁道的人,你看這樣一個人,可以說他仁嗎?孔子說,這樣是不對的,不能說是仁的。孔子這下吃癟了。
A) m+ Q! a! e" U! @- F, R0 |,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1 t) o9 t6 W4 d% o- P
陽貨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問孔子說,一個人有思想、有辦法,才能很大,可以為國家做事,可是每每失去做事的機會,甚至機會找上門來他都不要,你孔子說說看,這個人算是有智慧嗎?孔子說,這樣也不對的。在第二個問題上,孔子又吃癟了。由此可見陽貨是個大政客,他並沒有直接說孔子不對,只提出這樣兩個問題。在孔子作了答覆以後,他就對孔子說,太陽、月亮天天不停的在運轉,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人一天天在走向衰老,等年齡大了,想救世救國,精力都沒有了,歲月不可能永遠停在年輕階段的。於是孔子說,對!我快要出來做事了。可以說孔子被陽貨逼得沒辦法,好像被逼到死角去了。這是孔子見陽貨的著名故事。
% t" Q* j1 H! c;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7 z& v. t, N8 B
但是,孔子真正被他逼出來沒有?這也就是孔子確定自己的一生出處。如果孔子當時點個頭,可以出來和陽貨同流合污,要什麼可以有什麼,要權力就有權力,要財富就有財富,可是孔子絕不會出來,這就是古人所謂立身出處,自己應該站什麼樣的立場要搞清楚。所以我借用辛稼軒的「出處從來自不齊」這名句先來點題。
+ l: w$ E/ O: ?$ C- V9 f4 _8 C5.39.217.76
; R0 F6 e6 G# J Stvb now,tvbnow,bttvb其次,我們看到這個做法,自己要拿來做借鏡的,我們看到許多朋友,個性非常倔強,人格又很清高,但是這樣性格往往鋒芒太露,不但傷害了別人,同時也傷害了自己。試看孔子,在這種地方,遇到了陽貨的情形,這是孔子的態度,也是孔子待人處世的辦法。! J' q# N) `- |9 e+ q2 U3 D @$ T
4 S3 i# L. z! `( k3 C5.39.217.76下面跟著記載孔子的話。所以我說,表面看起來,《論語》好像是一條一條,亂七八糟的記載,互不相關。如果照我們這次研究的方法看,它的內容是連貫性的,孔子的學生們編輯這本書,並不像會議記錄或談話記錄一樣,而是一種連貫性的編輯。下面這兩句,本來好像與陽貨的事情連不起來的,現在我們瞭解了他的方法,就看得出來,下面的話,正是陽貸這件事的註解。
2 T/ Q; D! U3 U0 o% i; k G2 n
5 c: Y/ K2 p2 }- e4 R【《三字經》與孔子】
( z; S9 S3 t G3 z4 o/ z
( p+ p* ^3 z( h3 A公仔箱論壇《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tvb now,tvbnow,bttvb! ^& h: i3 t( a! M# B5 @& W) ?
0 W6 c: a% x- I! H; \. v曾經提到過,要瞭解中國文化,《三字經》和《千字文》這兩本書非常重要。一個美國人跟我學了一年《易經》,然後用英文寫了一本關於《易經》的書,在美國各大學應用。這位美國朋友說,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我們年紀都太大了,應該把下一代培養起來,於是把我最小的一個孩子帶去了,當年才十二歲。不過每年暑假都回來,習毛筆字,讀中國的四書五經。在美國已經讀到高中了,最近寫信回來告訴我,在美國課餘讀《三字經》、《千字文》,他說愈讀愈同意其中的道理,並要我把「性相近,習相遠」這兩句,特別加以解釋。這兩句話就是來自《論語》,所以我們不要輕視了《三字經》,我們這一代,一開始就讀這本書,現在的學生,對這本書是不是能夠完全解釋明白,還是一個問題。我始終贊成小孩子在課餘要背誦這本書,到長大了拿出來,一點一滴都有用。tvb now,tvbnow,bttvb& K3 M2 I3 G. K% ~( D$ J E
0 @) r" a( i2 v8 S) b6 a) u( V8 s公仔箱論壇「性相近,習相遠。」這兩句話,表面上是解釋人的心理。人的性質雖有相近之處,但發展方向各有不同。在教育上就看得到,現在大學聯招分組的辦法,問題實在很大,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每一科系的真正內容,考試之前對自己的性向也不清楚,結果考取被分發之後,才發覺自己並不適宜這個科系。這就是糟蹋人才。現在的所謂性向,不是性相。「性相近,習相遠。」人的性質相近,但是各人興趣不同,習慣也不同。譬如說一個人的個性,硬是不喜歡這一套,可是硬把他拉到這一門工作上,慢慢習慣了,就與原來個性的興趣越來越遠。這還是表面的解釋,照這樣說法,用來作孔子與陽貨見面的解釋,等於拿孔子的話自己作聲明,他們都希望孔子出來做官,後來孔子硬不出來。各人興趣不同,習性也不同,沒有辦法與這個時代社會溝通,不受時代環境影響,自己始終超然獨立地站住,這就是「性近」、「習遠」的道理。這種修養是很難得的,這是連著上文的說明。
1 d+ X! l: S/ V7 R* G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o3 d# B9 e! k, {( Q2 j
此外我們單獨研究這兩句話,問題大得很。就是孔子講到形而上道了。何謂「性近」「習遠」?這個性字,在現代哲學思想上,也可以說是指人性。什麼是人性?是個問題。根據中國文化,都用孔子的話,「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說人的原始,都很善良,沒有壞人。關於性善、性惡的問題,我們已經提到過的。孔子在這裡講的性,雖然是有了生命的後天之性,但人一生下來,在嬰兒階段的天賦之性,還近於先天的本性,總是善的。「習相遠也」,後來的習慣一來加上,越變越與天賦之性相遠了。
) B3 h# r8 b% d
7 D. E- J- y4 j& C) \, f% ~%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拿事實來看,我們每人個性,本來的善良的,習慣很容易學壞。這習慣對人是很重要的,環境會改變人,所以在教育思想上,對這六個字就要特別注意。「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習慣了以後,離開本來的善良、純潔越遠,嗜好越來越大。所以對於自己的修養,不管是做什麼事,乃至出將入相,富到擁有千萬美金,而能保持原來樸素的人非常少。這是學問的道理,須要高度的修養。往往本性是相近於道,習慣越來越壞,把自己變得遠於道了,這是要注意的。因此:
. N3 n1 Q5 N; j6 y0 J% |5 ztvb now,tvbnow,bttvb. J) r! u* B+ L# E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4 h! e7 @- y. ^- {+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S1 U! _% r3 a3 f' n7 l6 x& X5.39.217.76這就是連接上面的意思,上面是講性的相近,一般人沒有基本的中心思想,容易受環境影響,習慣越多,距離自己本性越遠,下面就說只有上智,第一等智慧的人,與下愚,最笨的人,不會受環境影響。最聰明人自己有思想,有見解,有中心主張;最笨的人,影響他不了。除此以外,世界上都是像我們一樣的人,最糟了,說聰明也笨,說笨也聰明,聰明又笨,這一類人最易受時代環境影響。像我的家鄉,有些最靠海邊的窮家小戶,一年到頭都是在海灘揀一點最壞的蚶和紅薯干,放點鹽,喝稀飯。有一次,一位這樣的窮人說,假使有一天發了財,餐餐都要吃某人家那樣的豆腐乾。他的慾望就是那麼大,再好的給他吃也受不了,這也可以說就是「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 \7 p# R! F( O, N, I9 m3 c% H+ ytvb now,tvbnow,bttvb
+ c' r6 M0 p) I* v, R( I有一天來了一些鄉巴佬,我拿很好的外國巧克力糖請他們吃,他們走了以後,在桌椅下掃出許多巧克力糖來,原來他們吃了覺得是怪味道,丟掉了,我這才發現自己又錯了,這也是「上智下愚不移」的道理。所以這中間有一個哲學:真正第一等聰明的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真正笨到絕頂的人,就是第一等聰明人。這個話表面上看起來矛盾,大家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瞭解,所以人不須要玩弄聰明,喜歡玩弄聰明的人,最後還是失敗的。tvb now,tvbnow,bttvb9 ^! U1 k1 c1 {, u. E, N, n
公仔箱論壇6 m' S/ W& g( O3 L2 M( o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把上面這兩條放在這裡,作為孔子見陽貨這件事的結論,是非常好的說明,等於替孔子自己解釋了。一個人立身出處非常重要,絕不可以受環境影響,絕不受外來的權勢、利益誘惑而變更初衷,要始終「確乎而不可拔」才對。
. X9 E; v$ p'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1 u& a! p0 d0 M& T
《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tvb now,tvbnow,bttvb/ p C* F! \# v0 ~& U5 I
tvb now,tvbnow,bttvb9 d" f! j' X- N8 X1 |' B3 Z2 P
武城是一個地名,孔子學生子游在那裡做首長。一次孔子到了那裡,聽到絃歌之聲。這是孔子教育學生的高級方法,而子游卻用這高度的文化禮樂在教育老百姓。孔子嘴巴一咧,比微笑又大一點的這麼一笑說,子游真滑稽,在這樣一個小地方,用這種高級教育來教育老百姓。等於殺一隻雞,動用牛刀,過於小題大作了!有人把這話告訴了子游,子游馬上對孔子不客氣了,立即來質詢孔子說,老師,以前你不是常告訴我們,有知識的上等人要求學,學道後,能夠擴充仁慈的胸襟,更能夠愛人;低能的小人物更須要教育,更須要學道,因為低等的人學道就懂道理了,指揮起來就更方便,更怕是不懂道理。教育的目的在此,第一流頭腦受了教育更好,下等人受了教育,自己好,對人也好。這個話,是你教育我的啊!我今日出來當地方首長,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我應該教育他們啊!
! N* ~* o5 N4 k' l. v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3 q- ^: X: ~; D* @, f
孔子聽了這話,立刻收回同剛才的話,告訴身邊的其他學生,你們大家聽好,子游的話是對的,我剛才是開玩笑說笑話的。孔子這一下真是錯了。我們不必像古人一樣,把孔子塑造得那麼好,孔子也是人,有時候也會說個笑話。或者不經過大腦說話的時候也是有的。由此可見他們師生之間無所不談,老師對的就是對的,不對的就給他退回去。
8 F( k! `) s! N6 C0 N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3 n8 ?, O3 H( R0 f# j/ j } ]! c
這一段放在這裡,是文章上一個波浪,也和《陽貨》這一節有關係,怎麼說有關係?孔子這個時候,本身用不著出來了,他培養後一代,只希望自己這一班學生能夠有所作為,對社會、時代有所貢獻。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來本篇編輯的用意,把子游出來為地方行政首長的事放在這裡,說明了孔子用不著自己出來了,但是真的不願出來嗎?不然,這是出處的問題。下面問題就來了!, R& @4 S5 ?2 {2 }, z
3 c- v8 J0 N1 R公仔箱論壇【孔子與子路唱雙簧】- {# z+ G8 o6 y3 k
0 ~0 n7 [* h# J) H `tvb now,tvbnow,bttvb《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 S6 ^& N) e. W1 m h: ?1 q( T/ x5.39.217.76# Q. o4 T) S& m. ^+ A5 S
公山弗擾是一個人,公山是姓,弗擾是名,費是地名。公山弗擾在費這個地方叛變了,獨立了。這時魯國的季家三弟兄,勢力非常強,而季桓子的部下又叛變了。春秋時代的末期,發生種種叛變,社會非常混亂。公山弗擾叛變以後,使人來請孔子去幫忙,據說孔子準備去,子路大為不高興。我們知道子路有好幾次對老師不高興,這次又大為不高興了。他們師生之間感情有這樣好,而彼此又這樣瞭解。這次子路說:末之也已,(這個「末」字有人說古書上印錯了,應該是「未」字。「之」字是至的意思。)老師你沒有地方去了嗎?什麼地方不能去?公山弗擾這樣一個叛變的人,令人看不起的人,你還要到他那裡去嗎?孔子說,他要來請我,我也不是主動的,假使有人肯真正用我的話,能聽我的話,「吾其為東周乎!」這句話有兩個解釋,一是孔子說,我可以把這個時代挽回,仍然擁護東周;一是東周的文化可以重新在這個地方興起來。實際上孔子去了沒有?子路發了一頓脾氣,並不是子路把他擋住,他本來是逗逗學生說想去,事實上,他絕不會去的。但子路這個人比較直爽,一聽以為孔子真的要去。有好幾次都是如此,像上論提到過,一次孔子說想要出國,子路就馬上要跟著走了。這一次,子路也是聽到了便跳腳,馬上向老師提出反對意見。為什麼我又說孔子不會去呢?且看下段分解:tvb now,tvbnow,bttvb" Y, [0 s# T& H3 r. L$ l
9 ^$ Q: Q' M! Q/ p6 m; z) C! H5 _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公仔箱論壇$ b. P# g# F, i- ^2 t6 j' P
( C4 O" Q- x- u# e- Y
這一段就是說明孔子不會去的理由,尤其對這些不以正道取得政權的人,他更不會理這一套。子張問仁,孔子這裡是說仁的作用。他說五個條件都做到的,可以稱作仁。子張問哪五個條件?孔子說:恭、寬、信、敏、惠。在古文這五個字很簡單,拿現在來說,就是五條原則、五個目標或守則。第一個恭。對自己的內心思想、外表行為等,要嚴肅的管制,尤其一個領導人,對自己的管理,特別重要。第二個寬。對人寬大,所謂寬宏大量,能夠包容部下、朋友所有的短處及小過錯。第三個信。能信任人,有自信。第四個敏。就是聰明敏捷,反應快。第五個惠,更重要,恩惠,以現在說,實行社會福利制度就是恩惠的一種,但不要把福利看成是全部的惠。待人要有真感情,對年輕的視同自己的兄弟兒女,對年紀大的視同自己長輩,不是手段,要出自真心的誠懇。這是作人做事五個基本條件,假使做到了,隨便在哪一界做事,都有用處。公仔箱論壇4 b. q) m2 g* |5 X5 z. p
3 K" W, D) p$ Z/ C& e/ }2 R5.39.217.76下面孔子說的理由,他說一個人如果能夠自己對自己管理得嚴肅,既不欺負人家,自己也不會招來侮辱。能夠寬厚待人,部下自然擁護。信人自信,則任何人都可以用。處理事情頭腦清楚,反應快,就容易有功績。最後,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必須具有真的感情,很誠懇的感情,彼此才可以相處,共創事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e; w& L6 H Z8 z
! N7 V, E. O6 Z下面講到另外一個人,可以看到當時魯國的政治,也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每個國家的混亂:公仔箱論壇, g Q$ Q& i6 P, B$ Q
3 _; g9 z0 Q2 L- d1 Etvb now,tvbnow,bttvb《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鵝以中牟舋,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5.39.217.762 r) Z. o& \" B0 S1 Z
3 L) j% x% c% d4 ]9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佛肸是一個人名,也是一個叛變的人,同樣也請孔子去,孔子準備去了,又是子路反對。他提出來說,老師,你從前教育我們的,受國家和長官的培養,結果做出許多不對的事情的人,不能來往,這種人所管轄的地方都不去的。而佛鵝在中牟叛變,獨立了,你現在卻想去這樣的地方,這又是什麼道理呢?孔子說,是的,是有這個道理。但是你知不知道?一個很堅固的石頭,像金剛鑽一樣,隨便你怎麼磨它,也不會碎。一塊真正無瑕的玉,無論如何也染不黑的。5.39.217.769 i& Z) j0 Z. X* J$ X% n
, F( i e2 X( P; \+ O4 H7 l, w
孔子這兩句話,就是告訴子路,一個人如果有真正的內涵,則任何一種環境,任何一個時代,都始終站得住。孔子又說我總不能像那個匏瓜一樣,永遠掛在樹上,不給人吃的。這是他跟子路開玩笑了,也就是告訴子路,他只是說去,實際上是不會去的。換句話說,假定真的去,那麼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站得住而有所建立,並且是有心想挽救這個時代的,不能夠永遠掛在樹上,像匏瓜一樣只給人當樣品一般欣賞而已。
8 r( C# }4 g$ `" ^' z! @- W5 c
3 T4 C& V( p" i- W9 ]+ n% `+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幾段連下來,我們就瞭解這一篇,主要講人的立身出處,孔門弟子就用孔子自己本身的經歷來說明這一個道理。
4 i `; |* i9 D2 Ntvb now,tvbnow,bttvb
7 C, M! `1 }' q2 R/ C) U#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下面就是這個道理的發揮,講立身出處完成一個人格的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