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19日訊)一名印裔女子20年前被送入甲拋峇底一家孤兒院,卻被官員帶往皈依回教,現年27歲的她,即使結婚生子10年,仍無法與信奉興都教的丈夫正式註冊結婚,孩子報生紙父親一欄也空白。 該名印裔女子為邦佳瑪,她今天在丈夫和兩名孩子陪同下,向人民公正黨吉打州州委兼青年團署理團長魏曉隆律師求助,希望可把宗教信仰改回興都教。 邦佳瑪母親在她5歲時突去世,父親遺棄她們7個兄弟姐妹在街頭,讓她們流離失所,露宿街頭,最后她與2名哥哥及1名姐姐被送往甲拋峇底的兒童之家。 她說,她7歲那年,被回教福利機構及宗教理事官員帶往簽署皈依回教的宣誓書。 在16歲那年,她為了尋找自由,逃離孤兒院,遇到現在的印裔丈夫蘇卡林根。 兩人在2000年決定結婚,再次回到兒童之家取回重要證件前往註冊時,卻發現她的宗教信仰是回教,兩人無法註冊結婚。 兩人再次前往兒童之家詢問,負責人向她出示一張她在1989年所簽署的宣誓書,該宣誓書表明她決定退出所信仰的興都教,自願選擇回教成為其宗教。 宣誓書也表明在改信回教后,她改名為西蒂哈斯納(Siti Hasnah)。 邦佳瑪說,她的兩名孩子目前分別是8歲和2歲,在領取報生紙時也面對諸多問題。目前雖領到報生紙,但無法把父親的名字寫在報生紙上。 她說,她本身曾兩度申請將身分證上宗教改回興都教,但都失敗。 結婚採興都教儀式邦佳瑪的丈夫蘇卡林根(31歲,漁夫)說,其妻子懂事后,不曾奉行過回教教義,都是奉行興都教,即使他們結婚時,也是採用興都教儀式。 他說,由于太太的回教身分,即使生下兩個孩子時,報生紙上父親一欄也沒有填上其名字。而孩子的報生紙也是在一名律師的幫助下,去年才領取。 邦佳瑪受詢及其他兄姐否也被帶往皈依回教時說,她已與其家人分散,在25歲那一年曾尋找父親,不過在打聽下被告知父親已遇車禍身亡。 她說,她希望可以與丈夫獲得註冊證書,孩子報生紙上能有丈夫的名字。她對自己的遭遇,感到無奈。 邦佳瑪現為家庭主婦,與家人住在霹靂州的丹絨柏當。 魏曉隆:簽署時才7歲: T; }) E; V& D3 C) w# a
不可能懂宣誓書內容魏曉隆對邦佳瑪在7歲時被安排簽署皈依回教的宣誓書,感到十分驚訝。 “試問只有7歲的女孩,如何能夠瞭解所謂退出原有宗教而皈依回教的事,更不可能瞭解宣誓書的內容和其真正的情況。” “她當時連讀和寫都有困難,如何能夠瞭解宣誓書的內容。” 他說,兒童之家只負責照顧邦佳瑪的福利,根本沒權力改變對方的宗教信仰,何況當時邦佳瑪的父親還在世。根據法律,18歲以下孩子的宗教需由父母決定。 他說,他沒反對回教或反對回教理事會,只是覺得當中可能會有一些害群之馬。 他將代表邦佳瑪向相關單位投訴,包括會見同樣來自該黨的檳州回教事務委員會主席阿都馬烈。 他說,如果有需要的話,他會代表邦佳瑪把這事帶上法庭,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