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對皮膚帶來的併發症可不少!尤其,根據臨床發現,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患者,大約有70%因生活壓力造成,其他原因則包括:睡眠品質差、作息不規律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用對保養方法,惱人的脂漏性皮膚炎就能消聲匿跡。
! k: A! l S% ?) w( Btvb now,tvbnow,bttvb' ~) p" d9 h, ~) `; \% k3 q
脂漏性皮膚炎致病因子:皮屑芽胞菌繁殖、皮脂腺過度分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T1 w1 W2 f1 l6 g& V# d
tvb now,tvbnow,bttvb2 ^/ ]8 L: j0 p
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SD)是一種皮膚炎,屬於常見的慢性疾病。皮膚科醫師黃柏翰表示,脂漏性皮膚炎主要致病因子包括:皮屑芽胞菌過度繁殖、皮脂腺過度分泌有關。由於皮屑芽胞菌會分解皮脂產生飽合脂肪酸和不飽合脂肪酸,不飽合脂肪酸則會破壞皮脂功能,進一步分解產生花生四烯酸,造成發炎反應,以及分解產生亞油酸,會造成脫屑結痂和表皮增生。
! ~2 p" c! f7 _+ H7 A% c2 |: {
8 L) G1 R6 E5 l; @, N! j* h# r) ltvb now,tvbnow,bttvb換句話說,皮膚表面原本即有一些菌落,包含細菌、真菌等。正常狀況下相安無事,一旦焦慮或忙碌,油脂分泌會跟著改變,使真菌活性增加,分解皮脂產生花生四烯酸,造成發炎、脫屑等症狀,於是引起脂漏性皮膚炎。尤其脂漏性皮膚炎容易反覆發作,令人十分困擾!
4 X" R2 M) v7 R$ ?, A5 R7 ^/ p7 U$ O6 f L9 s* O8 y9 D0 F K
生活、住院壓力大 容易誘發脂漏性皮膚炎tvb now,tvbnow,bttvb! l: J' ^/ S# [
* t3 z4 } o! x公仔箱論壇黃柏翰醫師表示,絕大多數的脂漏性皮膚炎患者是因為壓力造成,包括來自生活與工作的壓力,甚至因病住院開刀等壓力,也有可能誘發。患者求診時,往往在皮脂腺分佈稠密的部位,例如:頭皮或髮際脫屑、臉上有皮屑,有時也會在眉毛、鼻翼,耳後、腋下、胸前、背後等處出現發紅脫屑的情況,甚至在會陰處,或是腹股溝也有可能會出現。5.39.217.76# F+ d) p. B; q) ? W
5 K4 l e3 B7 ], S( ^$ A) M. `5.39.217.76過度使用類固醇藥物 恐引發後遺症tvb now,tvbnow,bttvb! f: C/ c" L# ~, O! }
* {0 [0 a) f w/ v# w4 G
一般遇到SD患者急性發作時,醫師會給予傳統皮質類固醇藥物、軟化角質藥物、外用抗真菌藥膏或免疫抑制製劑等治療。但是,令人擔心的是,長期使用中、強度以上的皮質類固醇容易產生一些副作用,包括:皮膚萎縮、血管擴張。此外,長期使用類固醇,常會引起類固醇酒糟,因此在治療SD時,需要審慎思考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必要性。5.39.217.761 R0 |3 m; l! Q! j1 v: ~* {% h9 {; v
( f/ @8 U7 H; l Y5 l w: [tvb now,tvbnow,bttvb脂漏性皮膚炎治療新趨勢:新一代非類固醇乳膏
) @, S% S) `! h! h1 i+ ytvb now,tvbnow,bttvb
- A. T: z. ^+ H% |) g+ ?脂漏性皮膚炎難根治,所以需要安全有效且可供長期使用的治療選擇,切記不宜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目前治療新趨勢是注重日常保養、降低復發率。使用新一代非類固醇乳膏,具有抗發炎及抗真菌兩項特性,可以溫和調理肌膚、舒緩不適症狀。
: G6 W* P% c8 s- ~9 j3 ]: h! k, z+ R1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U1 ?+ {5 s) h, r0 E* C+ W% H
新一代非類固醇乳膏同時具有抗真菌、抗發炎好處。其中抗真菌作用主要來自含乙醇胺鹽(Piroctone Olamine),至於抗發炎的作用則來自:甘草亭酸、尿囊素和沒藥醇等。
' M* H7 P9 r( G% n( ]; C公仔箱論壇
( ^2 }4 w! n- F6 K& }5 G6 W5 U另外,也有研究發現,非類固醇乳膏用於嬰兒頭皮脂漏性皮膚炎,能顯著減少黃黃油油的鱗屑形成,效果看得見,不但能減緩寶寶的不適,還能讓父母減少焦慮。
. o& I& U* R2 k- B6 i1 V
8 {' p! m; V$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轉載於華人健康網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