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可從它對最弱勢社群顯現出來,我也打算由此判斷特首候選人。弱勢社群廣義來說包括生活在貧窮線之下的人,社會服務聯會估計有一百二十萬人。
, O, Z% P. S" z+ J1 s: L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不是沒有引入改善社會民生的措施,事實上,最低工資、立法保障市民免受種族歧視,都是重大的措施。不過,總體的社會發展仍然令人失望,貧富懸殊加深,一般市民、學者、社會服務界還是對政府有所期望。這期望基於市民生活的困難加深,也基於政府擁有的大量財富。我們不是有二萬億的儲備嗎﹖我們既然能拿出三百億派給市民,怎能說沒有資源呢﹖5.39.217.76( U( {, i- Y% B, f1 M
香港的黃金時代就是夏鼎基說積極不干預的時候,也是儲備不多,仍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時期。那時候,麥理浩仍然能推行十年建屋計劃、引入綜援、傷殘及老人津貼、九年免費教育、推行復康服務等等。0 I& S1 g* b4 `5 ^& f
我希望下一屆特首能將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特首不但應該推動解決一些老大難的問題,如老人退休保障、老人院服務、傷殘人士交通半價、就業機會,改善低收入人士的居住及子女教育等具體措施,特首亦應該在精神及價值觀上,推動及建立共融社會。記得彭定康曾積極回應傷殘人士團體的要求,親自舉辦了就業高峰會、交通高峰會等;董建華也親自成立扶貧委員會。( b' k1 i G+ N' m) U6 W
最後,說到中港合作,大家都想著經濟合作。相對於內地,香港的公民社會還是比較進步。特首也可將香港的經驗在「十二五」的框架中加強交流,民間的交流已經很多,但卻沒有得到特區政府的支援及推動。我希望見到的是民生為先, 不是經濟掛帥的特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