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百年古墓出土 明朝兵部尚書孫女容貌依稀可見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十八裡鋪鎮郝樓村一位村民建蔬菜大棚時,挖開一處古墓,裡面有三副棺槨。據縣文管所考證,這是一個距今400多年的明代古墓,根據古墓裡出土的墓志銘顯示,古墓男主人是郝若鏞,兩位女主人一位名為江氏,郝若鏞的元配,明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江東的孫女;另一位女主人為丁氏,郝若鏞的繼室,其中江氏容貌依稀可見,村民甚至形容「猶如活人」。
0 d* u4 p/ V. L& Q0 k8 M
& U# s* O5 @4 V' g+ [4 J* F5.39.217.76《齊魯晚報》報導,一位知情村民稱,知道村裡挖出一個古墓,村民們一哄而上都想去見識一下古墓的樣子。「我們去的時候,墓裡的棺材都已挖出來了,味道很燻人,還看見一具女屍的模樣,就像活人似的,牙齒都是完整的。」公仔箱論壇' D) c, e& p" ]' a
公仔箱論壇, t) ~% |6 O) C$ J0 G* u0 b
「村上的人都說,建大棚打樁子時,挖到這個古墓,裡面有三副棺材,可誰都不知道這是誰家的祖墳,後來大家看到一塊石碑上,刻著『郝』字,估計是郝家的祖墳,我們附近村上也有他家的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說。6 Z, `! ^3 p/ Y4 Z
. l/ ^- I( N* {0 W' G* F# j
聽說發現郝家祖墳,郝家幾位後人和莘縣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趕到事發現場,當時現場三副棺槨已被掩埋。郝家後人郝燁說,「再次挖出古墓後,我們發現最西頭一副棺槨的棺材板已全部散落,裡面只有幾節骨節,中間棺槨上方塌陷,裡面只有幾節屍骨,最後一副棺槨的蓋子上破了一個洞,棺槨外面有塊墓志銘,上面刻有《故內君江氏墓志銘》:『內君江氏名世廣鏞之主婦也,為有莘郝氏為國學生名若鏞,君生于萬歷癸巳七月十五日卒于萬歷丁巳二月廿七日,享年25歲。』我們確定,這就是郝家的祖墳。」2 s2 u. z! Q, m2 ~
公仔箱論壇% m# H) ]9 \  B1 A
郝家後人說,郝若鏞和丁氏的棺槨曾遷動過,江氏的棺槨從未動過。21日凌晨打開棺槨後,他們只看到屍體,沒發現其他的陪葬品。江氏的墓志銘上刻著「君生于武陽巨族曾祖諱汝龍誥封兵部尚書,祖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諱東謚恭襄公」等字樣,「既然是江東的孫女,怎麼會沒有陪葬品?我們懷疑這些東西被盜了。」4 ~  f# w. |+ d; K4 U
tvb now,tvbnow,bttvb8 f! Y7 w: E! e% U1 N
莘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李洪冰說,這處古墓屬於文物,具有研究價值。他們到現場後重新挖開古墓進行清理,發現江氏棺槨遭到破壞,棺槨裡的屍體部分雖已經變黑,但屍體容貌和身上的毛髮依稀可見。她頭上裹著布巾,身上蓋著帶有花紋的綢緞被子,被子的棉絮像是嶄新的棉花,「我們覺得非常可惜,如果棺槨沒有打開,裡面的屍體肯定完好無損,這對研究古代人體結構有非常重要的價值。」8 ]! h* k- C. B, M6 o7 I

  C9 o2 V  F9 C1 P' A% r, ]7 ctvb now,tvbnow,bttvb江氏的屍體在地下安放了400多年依然不朽,這得益於棺槨的結構設計巧妙。李洪冰表示,江氏棺槨置放於厚石灰漿澆注成的墓穴中,石灰層大約厚10釐米,密封較好。
, e  i9 s# F9 V/ q% c% \
* u; y  C6 |2 ?8 c+ o3 r# b1 B公仔箱論壇江氏棺槨長約196釐米、寬約54釐米,是雙層鬆木套棺,外觀大器漂亮,漆色鮮豔,棺槨內有濃重的藥材味。外層槨和內層棺上各有厚約4釐米的鬆香層,棺槨間還有約12釐米厚的鬆香層,棺槨中放一些約20釐米長的木炭,木炭用棉花包著。女主人躺在一個刻有七星圖案的底板上,底板和內層棺槨間,有一個厚約5釐米的夾層,夾層中也放有大量的木炭灰、紅棗、糧食、朱砂、和古代錢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