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最近跟一位朋友討論相片應唔應該後製!各位師兄有咩意見?
hoaddy 發表於 2013-9-10 12:12 AM
基本上我不反對「後製」,但重點是不可「過份」。

那「過份」的界線定在哪呢?

以我而言,可會「後製」的是:曝光值的調整在 ± 1 級內、剪裁、亮度對比、傾斜度修正這些而已。
2# WuSoLo
我的看發是不論後製多少,只要能把拍攝的東西或風景真實地呈現就可以了。

就好似在高反差的情況,不用GND或黑咭的情況,可以用後製來呈現當時的環境。 ...
hoaddy 發表於 2013-9-10 02:11 AM
「真實地呈現」這話怎說呢 ... 是在當時當地自己看到的?還是在正常清况下留在腦中的影像記憶再呈現呢?
"應不應該後制"是一個很主觀性的問題. 就如"喜歡素描畫或喜歡抽象畫一樣"
總有人只喜歡A或B, 也會有些人A和B都喜歡

個人喜歡用後製把"心目中的景象"更好的呈現出來.
可能是淡一點, 又可能是濃一點, 按心情而定 ...
temp0 發表於 2013-9-10 08:15 AM
嗯,就蘋果和香蕉那種好吃一樣!

「心目中的景象」這我認為比較接近是要後製的原因,因為相機一般都很真實的記錄了按快門的一刻,只是用家後發覺和心中想的的差異,所以借助後製來重現而已!
前提:基本上數位相機本身就是在「後製」了!當CCD或CMOS感光元件紀錄影像後,數位相機本身就會依照使用者所設定的白平衡值、白平衡補正(修改顏色)值、曝光補償值、飽和度增減值、銳利度增減值、對比增減值,或相機 ...
tub8888 發表於 2013-9-10 10:43 AM
的確,嚴格來說以數位方式來達成的影像在某程度來說都是製作過的,而調整白平衝、曝光補償這我當作是「前製」吧!
本帖最後由 WuSoLo 於 2013-9-10 11:24 PM 編輯
是的!學習數位攝影較積極的態度就是要像拍4X5底片機一樣的精神(拍一張成本很高的),在按下快門前就做好各種相機上的設定、補償及使用適當的工具如PL、黑卡等,要讓電腦後製工作減到最少,盡量做到按下就是一張作 ...
tub8888 發表於 2013-9-10 10:34 PM
其實很多人都在想數碼拍攝除了硬件外就是零成本的,任何人可以毫不思索就按下快門;不喜愛的便删掉、又或回家後製吧!

但如果你曾經是有底片拍攝的經驗的,在步進數碼拍攝後你仍然是會在按下快門前考慮很多拍攝技巧的;畢竟底片拍攝除了底片沖印昂貴外,更重要的是每筒底片最多可按 37 次咯!
I think the way of photo taking is changing, and this is the trend... we cannot actually compar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camera because they are two different generational technologies. So we  ...
nickyiu 發表於 2013-9-11 02:09 AM
說的也是,世界在變、萬物更替,有些時候適當地調節一下也不是壞事(不涉政治、為人之本)!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