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不断地著书、立说、教学;他出生时手脚不全,15岁前没上过学,却取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任教于美国与海峡两岸,王小波和李银河皆是其学生。他就是受人敬重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史学家许倬云先生。
% b2 u% K* S* C# k! t8 d- j5.39.217.76 许倬云写历史,不写政治、战争、帝王将相,专写老百姓。他的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万古江河》等。他的《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管理》等很具有现实借鉴意义,78岁高龄的他以《江口望海潮》宣布封笔。近日,他的《许倬云观世变》、《许倬云问学记》在大陆出版。借许倬云先生回大陆之机,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9 L% C$ Z, ]- O0 O1 S* E公仔箱論壇 不写帝王将相,只谈百姓故事
' b" M2 @' P3 H" o/ ^( N公仔箱論壇 对话许倬云tvb now,tvbnow,bttvb7 M9 P( K; q; |& a/ ]9 j% E
羁押陈水扁非常了不起5.39.217.76. p4 ^( i. s( n" s, ]
许倬云先生告诉记者,本次返回大陆是为了帮助东南大学做发展推动工作,因为年纪大了,加上行动不便,很少有与读者的互动。与许老的谈话离不开历史,一开始他便就陈水扁被羁押的新闻发表了看法。& U, U. S+ n* X% v6 X
许老表示,这次陈水扁被羁押,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靠以法律和证据的手段将一个前掌权者抓起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具有历史意义,这将可以被树立成精神传统的事件。公仔箱論壇) k/ `& q4 T6 ~ `" w2 | ?# a
许老说:“我觉得应当哀悯。陈水扁这个家族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家穷,穷没什么可非议的,但他家穷得没文化。他是个聪明孩子,靠台湾的考试制度考上台大,等于读书不花钱,做到律师,能言善辩,又参加了反对党,一步步有了今天的位置。赵家、陈家的家教都不行,这种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不稀奇。他们现在借着权力搜罗大量的财富,这更像是利益集团,用亲缘组织形成利益小集团,谋个人私利。”
e) U! U- p: ]% A# w0 _' \9 H/ Mtvb now,tvbnow,bttvb 解决三农问题,当从传统农业特色中寻答案
! @( J8 t( X1 {" p7 P 记者与许老谈到他今年7月以《江口望海潮》一书宣布封笔一事,他在电话里以低沉的语气问记者,“你知道我是瘸子吗?我78岁了,不想封笔也不行,当然如果身体允许我还想写一写《江口望海潮》的续集,这并不是我想偷懒,不写了。”公仔箱論壇6 D& u: a( o6 G9 J7 ^( I
在采访中,许老说,他一直在研究农业的问题,关于农业的书籍,他一共写了三本,希望决策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他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不应该让大量的农民进城,而应该将农产品加工厂放到农村去,让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要让农村有更多的力量来解决教育和福利的问题。
8 ~& p1 a0 i) H$ v; J 他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当仍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特色中寻求答案。虽然汉代农业已是遥远的过去,古为今用,汉代农业发展的各项特征,仍可为今人之借鉴。第一,公私单位应该为农业提供现代的科技,使农业生产得生物科技之赐,致力发展有价值的经济作物。第二,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的乡土重建的方案,在于农业为工业配套。近年来,大陆农村也不断尝试建立农村工业,然而绩效未彰。第三,公私有企业及学术单位,均须不断提供市场资讯作为农民决策的依据,应使农民不致有“赚一次,亏三年”的痛苦。第四,国家必须注意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及建立供销网络,使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N. d3 o( m. u. e7 T
“讲《百家讲坛》的人不晓得老百姓要什么”5.39.217.76- }4 }- R6 t5 M7 Z) w9 o) z
广州日报:您觉得我们现在的历史教育怎么样?
( a2 Q* C( t9 U0 b9 F5.39.217.76 许倬云:不行。你去街上看看,像我写过的《万古江河》,有第二本没有?我写这本书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可读的东西,我不再去记录朝代、皇帝、祖国的光荣,我要看老百姓过日子怎么样,老百姓怎么想。5.39.217.76& W# R1 v+ o, ]# J. f' F2 u! u
我的书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我只希望抛砖引玉,这本书出来后,我的同行也会做类似工作,《百家讲坛》出来就是应这个需求。但不幸的是讲《百家讲坛》的人不晓得老百姓要什么,他是以讲故事、说书的方式来讲的。他并没有认真地想我要把哪个信息传给百姓。所以我觉得于丹《论语》讲得蛮不错的,至少大家听得懂,这就不错了。她没自己的见解,可她懂《论语》就行了。我们还是需要很多像她这样的人。公仔箱論壇0 X2 ^2 G! G ^) z, l1 e& p
广州日报:您怎么看今天儒学大热,国学经典像是“四书”热卖?: R; S8 K( A7 I; O
许倬云:出现研读四书的热潮是可喜的,反映出民间对这个东西的渴望。但可悲的是我们的一些搞学术的专家老是沉溺于经典之中无法走出来,学术界和文化界不能紧密结合。学术界不能正确地回应民间的渴求,而且讲文化应该在一个严禁而健康的环境里进行。某些传媒为追求广告而把这些学术的东西搞得很花哨,是很不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