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看贵病”与“排长龙”: 医疗私营化的结果?

作者/杨洁专栏 May 08, 2010 01:15:38 pm
, [5 z! u  o4 k+ t! `/ L) Dtvb now,tvbnow,bttvb                                                                                                                                           
, c( z+ I  o9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E4 z5 C6 o( ~1 V
【她乡书写/杨洁专栏】马来西亚医疗系统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褒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因为国家仍是全民健康照护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且公立医院体系提供几乎免费的医疗服务,具浓厚的公医制色彩【注一】。1980年代前首相马哈迪启动“私营化总体计划”,国家放宽私人医疗院所设立的条件门槛,执行“去管制化”方式,私人医疗院所迅速在医疗市场版图上扩张,国家责任从中欲退位意图逐渐彰显。& L, x2 m$ X+ c; l4 A
“要看专科医生,得去私人医院”、“去私人医院看贵病VS去政府医院排长龙”、“政府医院无能,所以怕死VS私人医院无良,所以怕贵”……这种公/私医疗服务的差异且对立,不仅普遍存在于一般民众就医行为经验与医病观念里,它更是“医疗阶层化”的医病现象。% d$ I. |1 L' q5 x" O
个人承担医疗风险
8 S3 q# d! A. f: k1 l1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国家政府申明私营化是希望人民以更低价格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以及避免政府医院医护人员的流失,然而国家政党利益与医疗私营化挂钩之后,却是代表着某特定阶级利益,国家/政府是“有选择性”地实施契约外包与企业化【注二】。1992年推行药物私营化后,人民承担药物费用比原先涨了3.1倍,同时,将医院支持服务外包于私人公司之后,人民承担费用涨至3.7倍。
, y, a( x( e+ M; |; K公仔箱論壇当马来西亚70%人口依然仰赖政府医疗服务,无论是从政府医院硬件建设或政府医护人员资源来看【注三】,其所能提供相对应医疗服务质量是严重不足的。政府医院人才流失问题不仅没改善,更因医疗产业市场化后,民众必须负担更苛刻的医疗费用。9 u& e5 A3 F. Z
在马来西亚健康(Sihat Malaysia)计划下,政府鼓励私人保险公司开办医疗保险方案,保险公司竞相推出医药卡。收入稳定的打工族成了医药卡的忠诚支持者,每个月花几百元来支付医药卡,不仅让保险公司获取巨大盈利,也惠及私人医院。当持有医药卡时,就提高病患想去私人医院就诊的机率。此方案的推动不仅让政府从医疗费用负担者逐渐退位,更倡导一种近似“风险个人化”的观念:意即人民需为自身的病痛付起“买单”责任。
, f) h, C- w, v% D  Y% n$ H- Ltvb now,tvbnow,bttvb过度医疗化与医疗商业化
3 }  v! h! |& W$ z/ w* h同时,卫生部揭示医界弊病就包括私人医院经常收取高昂医药费、为病人进行不必要的身体检查以及因和保险公司合作,导致医生收费及诊断受干扰等问题。5 G% T8 D( R8 w
许多保险公司要求私人医院给予20%至50%折扣给持医药卡的病人,令治疗工作变得商业化。更有报导揭示私人医生在得知病人持有医疗保险之后,医疗费用高涨三分之一,抑或者原本不须动手术的病痛被游说必须动手术。8 n1 @8 w# n, j& L3 H
“看私人医院收费贵”的运作逻辑基于私人医院采“根据服务支付服务费”(service fee for service)的制度来支付医生薪酬。意指私营医院的报酬方式是“论功行赏”,即医生的薪水以其工作量计算,此报酬方式间接鼓励医生“论赏行医”,而病人则需冒着过度医疗化的风险,也即是因不必要的检查诊断与手术而导致其承担多余的医疗费用、精神与肉体上的负荷。
: C" }8 s( A. \$ m' |! K相较于政府医院医护人员的薪水介于4000元至1万2000元;私人医院的薪水高达1万元至10万元。卫生部指出每年平均有两百至三百名医生在完成三年政府行医工作之后就离开,而2006年卫生部数据显示有40%医生流入私人医疗诊所。9 Y. t- |! G5 ^& R# P8 i
医病关系阶层化tvb now,tvbnow,bttvb; i) @+ J* E4 w
依循私人医院高薪资诱因以及免于负担政府医院“过度”的医疗服务付出之考虑,医生自然往条件更好的医院服务。医疗私营化并无法制度化改善政府医院人才流失问题。反观,国家独断性权力的执行加上市场化利益导向导致医护人员对病人福利责任感的削弱,变相鼓励医生采取自利观点的生存策略。公仔箱論壇5 i6 r0 e+ T. k  }+ M
这种独断性的国家权力可见于“医疗私营化”、“全付费病人计划”、“一个马来西亚诊所”【注四】的决策结果,剥夺集体福利共同负责的共识,而这些私人性的自利行为,由于没有公共力量的节制与监督,最终导致医护人员扭曲关怀/照护艺术(the art of caring),倾向为负担得起费用的病人看病。这里要指出的是医疗专业本身出现“薪资高低或为富人/穷人看病”的理性利益与医学伦理选择题,这是医疗专业阶层化的问题。5.39.217.76, H0 W+ C& A* O7 E% ~5 X
傅向红(2007;326)指出:“公私立机构有默契地将医疗市场分化为‘富病者’(sick rich)与‘贫病者’(sick poor)两个部分:昂贵奢侈的医疗服务由私界提供满足富有病人,贫病者和基本卫生需求则由国家来满足或残补。”公仔箱論壇" ]0 z, ?( [& v1 I  A2 k" u4 U
tvb now,tvbnow,bttvb, D2 g7 P& Y; I& Y  c# n6 Q
当政府医院无法符合人民就医需求,病人若要转换至私人医院求诊,则必须是“有条件”的,尤其是具备经济条件。如果该病人持有医疗卡,则要避免患上“富贵病”。因为“富贵病”极有可能让病人多出一个身份——负债者。但是如果连私人医疗保险都买不起,低收入户依然是整个市场逻辑被排除与被剥削的一群:在政府医院排队一直轮不到他;也没本事踏进私人医院大门。“排长龙”与“看贵病”是医疗专业阶层化后的普遍现象,产生更加不平等的病人阶层化结果。

, J0 c# U. R8 |8 I公仔箱論壇医疗资源阶层化
) |3 f% t% t) W* `) I& {国家眼见私人医疗院所的“财源广进”,也引发其与私界竞争“富病者”的市场。例如:“全付费病人计划” (Full Paying Patient,简称FPP)【注五】基本上就是将医疗私人服务部门置于政府医院,鼓吹有能力支付费用的病患自行付费,来增加政府医院的收入。这样的“抢滩”竞争行为逐渐会造成内部医疗资源阶层化的问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 z! Z6 b& c1 B9 D0 \, O# J
“专科”医疗服务部门比一般门诊更能吸纳昂贵医疗费用,在马来西亚私人医疗诊所也以“专科服务”著称,而一般有经济能力的病患如有需要看专科都选择去私人医院/诊所。如果政府医院要在“富病者”市场分一杯羹,那么扩展医疗服务金字塔顶端的“专科部门”就变成不遗余力的任务。
5 Q3 P- G2 p" I# k! A" h同时,为了吸纳“富病者”顶端一群的注意力,或者呼应医疗旅游政策,国内医疗设施发展越趋向生物科技化,而当“富病者”有能力且乐意偿付高科技医疗的费用,间接地鼓励医界将“富贵病”带入更细致精密的医疗模式。这时候关乎广大民众的金字塔最底部——基础医疗设施的资源投入就会大大被压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5 {; R( H$ @
依循这三种阶层化环环相扣的发展,医疗质量只向那小撮金字塔顶端的阶级专门负责,排除普遍化;医疗费用只会矜贵得让人不断想办法追上它的市场脚步,抗拒平民化;医疗专业只有利益挂帅时才能发挥,失去自主性。自食其恶果者最后不分阶级、族群、职业,除非你与家人是病痛的绝缘体。
1

評分次數

  • 无奈的寂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