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不一样的母亲节

作者/谢伟伦专栏 May 07, 2010 12:29:03 p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 r3 m, }. ]
                                                                                                                                           
$ }8 H) \- V1 d) utvb now,tvbnow,bttvb% I# d) m/ g7 C/ q) ^: i
【异国夜行/谢伟伦专栏】母亲节将至。在西方国家,这是一个以女性为主题的家庭仪式,传统上每年庆祝时必须阖家举行。虽然不如感恩节那么骚动,但是对于扮演母亲的人或者家庭文化的思索,有着特殊的节日意涵。美国不少上一代的母亲会盼望孩子们有所表示,不只是刻板的卡片和鲜花,还要有费心思量的个别礼物。
( Y5 l! m! F- o! \" c. A% Dtvb now,tvbnow,bttvb大约是所谓战后婴儿潮的母亲们,由于某种历史属性,有一个时期,在她们的成长中,父亲们离家时间愈来愈长,母亲们作为“看家”的角色愈形吃重。所以早先由国家订为法定节日,意义倒是颇为特殊,这些母亲们期待孩子每年能有一天象征性的“回馈”。
" w# ]$ @2 d' |" R' P3 g0 Vtvb now,tvbnow,bttvb节日的意义:母亲究竟要什么?) Z1 q0 m2 c8 l: d2 T7 o+ G7 C& a
弗洛伊德曾经诘问,母亲们究竟要的是什么?除了卡片鲜花外,加上数码相机或名表?答案想必不是。是带有一点中产阶级色彩的,已经有着女性自觉的妈妈们,逐渐感觉到自己对于家庭的牺牲,还有成长的局限。如果没有家庭的牵绊,如果她们可以自在地规划自己的生涯,母亲节是不需要的。或者如果一个家庭里父亲、孩子都从事着家庭文化的“新论述”,母亲节就毋须承当过剩的意义了。
! O* v8 J; N! @2 o5.39.217.76社会学教科书一直重复,家庭是维系社会凝聚发展最稳定的结构与单位。精神医学理论不断地想分辨,“够好的父亲”(good enough father)或“够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对公民社会文化性格的影响有何重要时,新论述大概也需要重新定义一下马来西亚的母亲和父亲了。
5 o6 a% S( E) r# B公仔箱論壇一如既往,在母亲节前夕,预期那有点中古而内容始终空洞的歌词——“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又将四处飘扬,集合童声唱出的叠句犹如经文或符咒,所指不明,唱者有口无心,一味颂赞一个抽象、单一、事实上不存在(天底下没有两个人完全相同)的典范。tvb now,tvbnow,bttvb, H$ y5 s! |( P; J# n
至于“不一样”的妈妈们(其实每个妈妈都属于这一类),自然消受不了这份供奉而被排除在外,自惭形秽,没有自己的歌,更占不到据以发声的管道。古老的母爱迷思吟唱着:母爱是天性,母职是天职,不需学习,责无旁贷。乳房/奶水或许是它最精确的象喻——婴儿需要,男人欠缺,女人天生拥有,外人/社会乐得置身事外。5.39.217.76, ?8 ?$ z* b1 W' \7 s" n- t1 W; F
如果这迷思屹立不移,谴责异类自然十分轻便。当女人不幸欠缺乳房,便是不完全的女人,奶水不足或不愿哺乳,则有欠母职;饮鸩止渴而导致乳汁含毒,罪可杀。
" y' G6 b  B*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母爱的迷思:乳房为谁服务?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5 H; J. k/ x" \2 e+ m% @2 [
不一样的妈妈却有意或无奈地顶撞了这诸多迷思。圣母/烈女的神话对现代女人不切实际。她们发现,乳房不是中立地带,而是群雄逐鹿的战场。18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男人厌恶“乳臭”妨碍男性性趣,女人因此不以亲自授乳为时尚,正标明了乳房为权力的展示场。与之相映成趣的是21世纪的马来西亚,既鼓励女人喂母奶却不提供相关的时间/空间设施,致使工作女性的乳房事实上沦为雇主的所有物。一古一今之间,究竟有何文明高下之别?母爱迷思的破绽由此曝露……乳房为谁服务,并非取决于其生理性,是社会性因素在摆布乳房之所趋所属。4 }; g& z( x9 J; O5 F& J, p- Q6 J! K
解谜之后,妈妈们开始质疑:分泌乳汁的主体为何就要伸手去推动摇篮?而乳房萎缩的另一性不必?温暖的胸膛难道有性别之分?自认为后资本主义的欧美女性主义者有何资格指导第三世界女性拒用雀巢奶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 v* N8 L% }. W8 W
上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试图解放母职,“母职的再生产”挑战着母性的天生说,但至今仍然未全面改变女性与母职的“自然”连结。与此同时并进的是,女性主义要求资源权力之分配,让女性赋权,使“能顶半边天”的女性进入权力中心,治理国家。此时,母作为照顾的一方,也同时成为掌权之一方,当一面执行照顾者角色,一面也执行治理者角色,相对父权作为独霸的权力,我们反抗的合情合理,但母权形成你无法对抗的柔性力量,因为她同时作为照顾和服务的角色,是需要同情、感恩、报答的对象。
9 N( ]  l' H. ]  P6 l  r2 X吊诡的却是,当女性被“母爱天性说”强制赋予母职,执行国家培育下一代的单一样态,以全女性之称要求女性治理的、掌有擘划国家蓝图权力的,仅是少数菁英女性。当她们也想生育子女,也想尽照顾者义务,又该如何面对可能形成压迫来源的母职/母权,以及如何挑战社会对于自己的小孩的独占、私有、控制,以及母爱天生的省思呢?
$ T# |. o" B! v& J0 h9 h公仔箱論壇母亲经验纷纭 新言说亟待建立5.39.217.76& A! e) k5 a  ^1 K
母亲的经验如此纷纭,定于一尊的母爱神话毋宁是要请生人如祠,而打压其他那些活生生的异端,直至上焉者亦只将思考空间局限于选择本地或外籍女佣,冀望以金钱换取“一样的”模范地位。生活条件更差的妈妈,则可能从轻微的自私(例如不肯为孩子牺牲全部自我)到压力导致严重虐杀、抛弃子女。
% d+ _; x6 b7 ?3 n6 t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同法国当代思想家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说,圣母崇拜死亡之后,母性无言说。我们的单亲母亲、疯狂母亲……也早已不能入模范母亲之祠,她们的现代经验尚待更多的言说,以建立克氏所说“适用于两性的‘异端伦理’”。
6 `8 A9 ?; i' _" G昔日,美国贾菲斯(Anna M. Jarvis)女士从个人行动把自己对母亲贡献的感谢推广起,社会公众从原来称颂母亲的贡献,扩及对女性的社会贡献的肯定,并进一步推动为国际性纪念日。或是因为1886年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约35万人参加的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示威从流血收场到国际性悼念。我们可看到这些纪念节日起因于个人或群体对社会变动的反省和行动,得到大众反响后最终成为国际性节日。5.39.217.768 R) f1 i1 ^) B0 D0 S' W8 {" y, x' W
从目前社会结构的挑战看来,昔日的社会改革已是今日的个人主义和消费的利益商机。当年的劳工仍然是恶劣经济条件的牺牲者,妇女仍然面临结构性不平等阴影。我们是在庆祝缅怀节日还是在消费节日?在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我们能否有类似的思维与力量,再推动一波成功的国际行动呢?
; x# d, }. F& y+ \3 H! b4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谢伟伦曾任职媒体,现从事非政府组织工作。
1

評分次數

  • 无奈的寂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