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gohtk 於 2010-2-23 06:12 PM 編輯
3 } `9 D- `/ I; U4 \ t
! ]" t& |: L$ z$ [, Y4 @6 ^- E&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作者/饶兆斌专栏 Feb 22, 2010 12:10:24 pm2 H% j( A6 P# o3 s
【竹林杏坛/饶兆斌】前阵子“阿拉”事件,除了教堂被攻击外,引人注目的是不同的回教政治社会势力在这起事件中的立场。自称倡导“中庸和开明回教”的巫统,在这起事件中极力反对非回教徒使用“阿拉”,而一向来被标签为“基本教义”和“极端”的回教党,虽然内部也有争端,但采取的是温和的立场。回教非政府组织和巫统的立场相似,在反对非回教徒使用“阿拉”的同时也谴责攻击教堂,并主动自愿组织巡逻保护基督教堂。
9 n% K5 p& A+ Y+ x$ d- l4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要解读这种不同势力的反应,和这起事件的历史背景和脉络,以及它的影响,不可不了解我国自七十年代伊始,八十年代加剧的“国家的回教化”和“回教的回教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Joseph Chinyong Liow的新著Piety and Politics: Islamism inContemporary Malaysia(暂译为《虔诚与政治:当代马来西亚的回教主义》,Oxford UniversityPress出版,2009年版,以下简称为《虔诚与政治》),正是了解这个过程的极佳读物。
' g0 T, Y: t$ R" G
- J% x. ?7 G# o5.39.217.76马哈迪主动推动回教化; m1 y, Y1 M2 {' L' Q
@2 z0 p+ {( U8 V《虔诚与政治》一书点出,在巫统和回教党的“回教化竞争”(Islamizationrace)中,一般的解读是相对“中庸”的巫统被逼回应更加“激进”的回教党的挑战,而不得不更进一步的“回教化”。但这种解读却有很大的误点,那就是假设巫统和巫统控制下的国家机器是被动的和采取守势的。事实上,巫统,特别在马哈迪主政时期,才是“国家的回教化”的最主要,最积极的推手。tvb now,tvbnow,bttvb/ q- O8 m9 a" a$ ]" \
5 t/ d) m a; g1 m( w5.39.217.76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和叙述了巫回两党的历史过去,以及它们对回教与国家关系这方面的立场分歧与变化。巫统和回教党的立场并非都一成不变,很大程度上,党领袖扮演着关键的主导性作用。除此之外,国际回教运动也深深影响着本地的回教论述和组织。回教党的组织结构便是源自于伊朗回教革命后的政治模式改造的。
3 {- M; E; W4 _( I, w( _公仔箱論壇& V- }( D2 M* ?/ g; m% ]( |
第二章专门分析了“国家的回教化”和“回教的国家化”。作者的用词是“回教的官僚化”(the bureaucratization ofIslam),其特征之一是成立了大量的回教官僚机构(如JAKIM)和其他具有官方背景的回教机构(如研究所、银行、大学等)。在回教官僚化的同时则是对回教论述和组织的规范和管制,压制非主流论述。另一特征则是回教法院(shari’a courts)的壮大,而这种壮大是以民事法院(civilcourts)的削弱为代价的。作者指出,在这个“回家的官僚化”过程中,巫统才是主导者,回教党反而是被逼随着巫统的脚步起舞。 Z8 o3 g' R i
8 j6 m: s& J# }" ^tvb now,tvbnow,bttvb第三章着重分析了九十年代以来巫回两党对回教论述的重构。回教党内部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角力是这章的重点之一。作者详细分析了回教党在2003年推出的“回教国建国蓝图”文件的两个不同版本。前一版本在已故前主席法兹诺的主导下完成,吸纳了改革派大量的普世用语,而后一版本,也是回教党最终推出的官方版本,却割除了“民主”等用语,并大量添加了“回教法”等词语。, D8 L6 q& x+ k1 m( E, O
' y. u2 [' y. ~! W) C$ c- i
作者也在这一章分析了阿都拉的“文明回教”观。他认为这一观念和安华当政时所倡导的“文明社会”(Masyarakat Madani)有更深的渊源。# |4 a7 z: b5 U
公仔箱論壇, J0 h2 i! E. c+ q0 k0 O( L
多元的回教非政府组织tvb now,tvbnow,bttvb9 k" R" y; I2 s/ s- \; a; q9 X6 \
7 _" `$ O% B6 m6 [ b/ K% _;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第四章跳出两大马来政党外,把视角转移到回教非政府组织和互联网上的论述。作者指出回教非政府组织有一定的多元性,有立场强硬PEMBELA和Persatuan Ulama Malaysia,相对比较温和的ABIM和Jemaah IslahMalaysia,到非主流的、倾向“自由派”的“回教姐妹组织”(Sisters in Islam)。公仔箱論壇& v4 D2 E' W; d/ z
公仔箱論壇' c; H: {' P. S5 q3 j3 s
虽然如此,除了Sisters inIslam外,这些组织对许多争论性课题的立场是一致的,而且通常都是强硬的立场。虽然有不少组织的政治立场倾向在野党,但它们一般上“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对朝野政治势力都有一定的批判。而网络上蓬勃的部落格也提供了另一个宣示回教论述的渠道。作者比较了我国网络部落格中的英语作者和马来语作者。两个不同语言的部落格群对各项立场的差异极大。虽然他们可能同时都不满国阵和巫统,但不代表他们有共同的语言。英语部落客一般相信世俗主义,而马来语部落客往往以“回教的捍卫者”自居。
2 \' M: }) ` c3 e
2 b' T7 s w% k D' Y1 l+ p5.39.217.76第五章作者讨论了我国回教主义和回教激进暴力组织(恐怖主义)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我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反恐战后对国内“激进”回教组织的压制。在国际媒体简单的“中庸”对峙“激进”的二元观下,巫统主导的政府变成了反恐战中“文明世界”的一员,回教国家的模范生,而回教党则被妖魔化为“塔利班的同情者”。事实是,在打压“激进”回教组织的同时,巫统却同时没有停止过“国家的回教化”。
& B$ [, C" l# X( H) v2 t- g公仔箱論壇
$ K9 l" A' C" M9 k6 Wtvb now,tvbnow,bttvb回教公民组织强化国家( {) _2 [1 K, a; A: D
* C; @* U& L/ b" h" ^
这本书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论点。比如第四章对非政府组织和互联网部落格(简而言之,所谓的“公民社会”)的分析。“公民社会”在西方理论里是民主的基础,是监督和制约国家力量的社会自主性力量,是提供多元价值的“公共论述”平台。《虔诚与政治》一书却认为,在我国,回教公民社会力量往往是加强回教—马来人主导权(Muslim-Malay primacy)的推手,并且赞成加强(回教化的)国家力量的社会的监控,而非由社会向国家制约。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u. m$ Q$ Z
tvb now,tvbnow,bttvb* B, e! K* x8 n
在作者的分析下,巫回两党虽然是“世仇”,但它们其实是一体的两面,双方同时推动着“国家的回教化”和“回教的国家化”,以致今天,回教在我国政治社会有着独立初期不曾有的强势。虽然回教主导权已经被大大强化了,但这种趋势并没有减弱,各种非回教徒对强势回教的质疑都被诠释为对“回教的挑战”,引起“回教的捍卫者”的反弹。
2 b+ `; V% [7 x2 U5.39.217.76
, z* G: M1 I; V) P- [) b公仔箱論壇无可置疑,作者对我国的前景是颇为悲观的,虽然他没有明言这么说。他承认巫统和回教党都有一定的伸缩性,并非一成不变和思想僵硬,但我国政治社会日益“回教化”带来的是回教主导权是主流的观念,换来的代价是多元价值和世俗主义的日益削弱。在关于回教与国家的关系方面,主要的问题不是“马来西亚应否建立回家国”,而是“马来西亚应该建立什么模式的回教国”。即使308大选撼动了巫统和国阵的霸权,但他认为这不足以逆转“国家的回教化”的趋向。
- v! Q+ s. Q% e) v# q- w-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g# k( ^/ ?3 d( U
缺乏分析公正党tvb now,tvbnow,bttvb' ~9 i" r4 e- y" y" |2 H/ Q
) [2 n) |! V" u0 B( j/ J
但《虔诚与政治》一书却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对人民公正党的深入分析。人民公正党是第三个主要马来人政党,整本书却丝毫没有碰触它对回教和世俗主义的论述和影响。也许作者认为我国政坛的主导势力始终是巫回两党,但作者也多次在书中明言我们不可忽视非回教徒或非主流回教论述所发挥的作用。公正党领导层大部分的回教徒领袖,如安华、赛胡先阿里、再益等,他们的回教观是否和巫回两党有所不同,在回教徒群体里有何影响,是否能突破回教主义的强势论述,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都没有讨论,确实是一个遗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C! ?9 e1 l. ~3 u" q# B, ^
% J% ]9 z% D- W G1 t/ _公仔箱論壇陈中和所著的《马来西亚伊斯兰政党政治:巫统与伊斯兰党之比较》(策略资讯研究中心和新纪元学院共同出版,2007年)我还没有拜读过,不知其结论为何,也无从比较。《虔诚与政治》一书可惜没有中译本,但对能阅读英文的读者来说,我很高兴能推荐此书,并深信读者能进一步了解我国回教政治的来龙去脉,也更能了解“阿拉”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5 s& H+ r2 J W H/ ]+ h( p5 D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O4 j) `9 ?" c+ w
饶兆斌是美国东北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