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1919年五四運動裡面的白話文改良。當時五四運動一班北大學者提出廢除文言文,提倡「我手寫我口」。但這班學者除黃遵憲之外,沒幾多位是廣東人,例如胡適、錢玄同、蔡元培,他們對廣東話沒大多認識,他們只由北方話的觀點去認為文言及白話文是水火不相容。於是,他們提倡廢除文言,要「我手寫我口」,將口語化成書面文字。這形成很大問題,第一:中文從此易流於囉嗦;第二:我手寫我口的「我」字,到底是指知識份子,還是沒受教育的黃包車夫?如果無產階級當權的話,「我手寫我口」形成一種專政,是否代表中文會加速墮落?

但是,在廣東省來說,幾十年來,文言及口語是合二為一。例如在電台上聽到:「欲免向隅,請早訂座」,「欲免向隅」是文言的書面語,亦是口語,毋須再作解釋,若對方有相當的中文程度,一聽就明。另外,請帖裡的「七時恭候,八時入席」這八個字亦是鏗鏘有力的文言,若將其譯作普通話,別人會覺得不是正宗、正確的普通話,這就是北方人對語言的狹隘與無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