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正面與背影都不好看
, 描述: 【聯合報╱社論】
江丙坤辭職,他說,辜振甫告訴他:下台的背影要漂亮。; M: L, L1 ?6 K4 ^5 L+ k3 D
& r" S5 f ]; Q: ?' h原本只是江丙坤個人的進退問題,如今卻彷彿演成了一場國民黨高層的內鬥。這無論是正面,或是背影,實在都很難看。
7 x `( q: D" K+ E4 p9 M( _tvb now,tvbnow,bttvb
. s) a2 W/ B4 c3 X; O公仔箱論壇莫名其妙地此事竟然被說成了只是「放話」,吳伯雄甚至說放話的人是混蛋。然而,關於江丙坤的種種議論,畢竟是可受及應受公評之事。一、若將媒體及輿論的公評,皆指為「放話」,是否就能不必探究公評的是非;二、退一步說,即使是放話,也不能只因是「放話」就不問是非;三、何況,放話也有等級,不能只因猜想有人放話,也不問究竟是誰放話,就要逼馬英九表態。此事若在較低層次的政治人物間演成這副模樣也就罷了,但在馬英九、吳伯雄、江丙坤之間為什麼竟也會搞成這個局面?
# d; P7 r$ ^- k5 V, v8 z/ n7 o$ Q
/ U9 y9 G+ S7 a/ R0 I5.39.217.76媒體上有許多消息,有議論江丙坤的形象者,亦有猜測吳伯雄的動向者;此皆可受及應受公評之事。這是媒體生態的必然,亦是民主輿論的當然。正確的回應態度應是:面對公評,盡力解說;而不是將一切歸諸「放話」,甚至惱羞成怒。原本是一個外部事件,卻搞成了內鬥。; @& O: _8 a6 c- Q& \8 n7 l# m
6 [3 ?3 p( d5 ^& T
江丙坤請辭,是因不斷有針對他形象的議論,這是媒體及反對黨應盡的功能;因而,其請辭本是因回應輿論風評而發,而並不是任何人包括馬總統囑其辭職。但是,江提出辭呈後,一方面屢申「一定會走」、「辭意堅定」,但另一方面卻又有代理人「放話」(這才是「放話」)稱,「會考慮在有尊嚴的前提下,繼續工作」、「就看馬總統如何展現慰留的誠意」。這樣的聯結,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江丙坤既因外界議論而辭,如今留或不留,應取決於他能否說服自己,而非取決於「馬總統慰留的誠意」。不能將輿論的公評,轉變成與馬總統攤牌、將馬總統一軍的理由。
9 R* e) a6 `& e# b: }tvb now,tvbnow,bttvb
s% m; U( v2 a( Ltvb now,tvbnow,bttvb同理,在馬總統方面,江陳會前已是風風雨雨,而馬總統未在江陳會後第一時間約見江丙坤,卻由江主動「請見」並「請辭」,又任由江主動對外發布「請辭」及「一定會走」的消息,於是形成現今僵局。馬若要「尊重」江的辭意,外界卻已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說法;若強力慰留,則馬豈不是形同被形勢挾持?因而,不論江去或江留,受傷最重者竟然皆是馬英九。
; p$ F3 W: V$ V( y: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w( x( S$ {3 Ztvb now,tvbnow,bttvb江丙坤的資歷不可多得,在台灣官場已屬難得的人才;但傳出種種說法,他卻亦須面對,這本是民主廚房裡的正常溫度,不能喊熱。畢竟,海基會董事長是何等關鍵的職位,不能有什麼不清不楚的地方。若是相關傳言確有解釋或澄清之餘地,則即使辭職也要說清楚!相對而言,倘能說清楚,又何須辭職?江丙坤必須有對社會溝通的能力,而不能寄望馬總統的「誠意」。因而,如今吳伯雄將此事說成「放話」,可能正是國人「受不了」之處;難道說不清楚就指為「放話」?難道「放話」就不必說清楚?5.39.217.76. S% [. ~, g' L$ O) D
tvb now,tvbnow,bttvb3 c& E3 _+ F6 Q! T4 `) X3 L4 j
我們幾度指出,馬總統與他左右幾位高層黨政官員的「人際介面」出現了極度嚴重的「傳導不良」,有時看起來甚至是絕緣體。否則,為何江丙坤要將情勢操作成「一定要走」,遂逼馬英九說出一句「一定不能走」;而吳伯雄則甚至說「不要把我和江丙坤這樣的人逼到牆角」,聽起來簡直是與馬英九攤牌,一句話也把馬英九逼到了牆角。照理說,馬英九與這幾個高層人物間,若非「莫逆」,亦不應「陌生」,但為何屢屢出現這種「咫尺天涯」的隔閡感?
- r9 S1 y% D2 S5 p8 b2 t
: t" K. W* |; [; y$ Utvb now,tvbnow,bttvb國民黨的外部溝通不佳,起因於內部溝通惡劣。事到如今,不論是正面,或是背影,怎會漂亮得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