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老餅換新衣 起死回生

老字號可以是品質保證,但也可成為負擔。90年代中式餅店面對西餅崛起,一度被嘲為「老餅」,已有逾70年歷史的奇華餅家經歷過這階段,董事總經理黃錫祥形容, 那時「OL(白領)都不願走進店內」。然而經重新定位、包裝品牌,奇華不僅將顧客年齡層擴闊了20年,生意額更翻了幾番,更擴充廠房應付需求。年過六十的黃錫祥,是奇華第二代掌舵人。他憶述90年代初,西餅成為時髦象徵,「西餅有個靚靚紙盒包裝,但唐餅卻很落後,還是用雞皮紙,價錢還比西餅貴,形象很土」。那年代,可謂唐餅生死存亡之秋﹕「同行100間執了99間,難聽點說,我們是『死剩種』。」" @, Q; k1 S$ r9 H
西餅圍攻 轉走摩登路線tvb now,tvbnow,bttvb% t% `0 p' l1 I! W
不過一次經歷,令黃錫祥感到唐餅仍然有得做﹕「有次在中環置地廣場,見到一個時髦闊太提著一個名牌時裝店的紙袋,但裏面卻裝著我們的月餅,這證明我們的品質是好的。」自此他決心將老品牌搞好,「我要人拿著奇華的袋行置地,都不會覺得貶低身分」。4 B2 |9 e" E- M- ^1 ~) Q
自此,奇華決定將公司商標、餅食包裝、店舖裝潢等全部換上新設計,走摩登路線,月餅由用了幾十年的大花圖案紙盒,大膽地換上黑色鐵盒。黃錫祥父親看了也不禁問「點解拿走了我個靚女(嫦娥),變了鬍鬚佬?」他解釋,那是皇帝,象徵至尊,父親便欣然接受。他說,連環革新亦帶起行家重視包裝。
" i9 u' x4 f/ @tvb now,tvbnow,bttvb一時之怒 創立「香港手信」
' }' m4 h8 g6 o/ F& H# Z「香港奇禮」是奇華近年其中一項最成功的包裝,「香港終於有手信!」這句口號更是黃錫祥「度」出來。他說,想到這口號完全是出於「一時憤怒」。他解釋,當年接手家族生意前常外出公幹,但每次只能買茶葉及半島酒店朱古力作手信,價錢不便宜。他不明白為何東南亞不同地方都有特色手信,偏偏香港欠奉,遂想到推出一些味道不錯,價錢又不貴的「香港手信」。
6 ]5 b# u4 ?5 {* j9 atvb now,tvbnow,bttvb經市場調查,他便將本地流行的老婆餅、合桃酥等重新包裝成手信,又找畫家阿虫為包裝繪圖。
% {$ e/ G4 ~9 v5 T, g5.39.217.76他自豪地說:「馬仔(薩琪瑪)也是由我們起死回生。」當年的馬仔糖漿太多,他看到台灣的薩琪瑪較乾身,用手拿著吃也不會黏答答,遂將馬仔改良並獨立包裝。他說,雖然搞「香港奇禮」因各種原因賺不到什麼錢,但以他所知,不少名人、官員、機管局董事外訪時也會買這些餅做手信,「證明至少味道不錯,不會畀人鬧」。
; [3 d  ^( F: z0 F2 A( ^6 a/ wtvb now,tvbnow,bttvb顧客群擴闊 生意增數倍9 J! x8 S- d- I" g  O" j# b
品牌改革路走了10多年,他說奇華令顧客群由45至85歲,擴闊至25歲,生意額亦多了幾倍。原有廠房不敷應用,故決定要建新廠房。
) u; W# n* f/ `奇華的大埔新廠房第一期上周剛動工,預計明年投入運作,產量可提升三四倍。黃錫祥說,現時奇華仍不斷求變,「我不喜歡(包裝)就會改」,像去年推出的嫁喜禮盒,今年再換新裝,月餅廣告也以中秋達人為口號,「我根本不知什麼是『達人』。」黃錫祥說。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