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陶傑]滬港大戰

滬港大戰
4 W% i- {. f, A) h6 D( l2 y2011年09月26日 5.39.217.76  y' i2 d7 z4 Z. K
戰後殖民地香港的繁榮,從來沒有人從這個角度探討過:是一部上海人與廣東人靜默的文化鬥爭史。 5 P& J3 K9 ^  ~/ [- i" w$ E. F" F
民國三十八年,許多上海人帶着資金和工業經驗來香港,他們在英租界住過,會英文、國際視野不比香港的小廣東淺。上海人跟英國人有交往,衣食品味,吳越杭寧,又自忖比南嶺以南的蠻夷高級,於是一場滬港文化戰,在英國旗下,悄悄的展開。 tvb now,tvbnow,bttvb% j4 g% R. K: T+ a8 L# B; |! y
首先香港的廣東師爺不知是不是故意刁難惡作劇,香港的街名,英文先行,譯音完全廣府話本位,用上海話,發音古怪滑稽,有些根本唸不出來。
' p4 e3 i% m  n5 \- H& G3 R4 B8 U公仔箱論壇譬如「砵典乍街」,上海話很難讀。「窩打老道」,用上海話來唸,會痛苦得唸出眼淚。「奶路臣街」滬音發音搞笑。至於「夏慤道」( Harcourt Road),首先上海話沒有夏天這個「夏」字,上海不叫夏天,叫熱天裏,春夏秋冬,一個夏字,滬語硬要讀,勉強叫 Ooo,若與「下」字同音,輕輕帶過,以上海話不可以誦古文,必須轉以京話。
" S9 v" G3 U* \+ F) z1 [「夏慤道」上海人也唸得哭笑不得,不比上海的霞飛路、極斯菲路,都叫得出聲音。上海人來香港,看見街名都不 User-friendly,潛意識裏都覺得這個廣東人城市很難融入,上一輩上海人多不願學廣東話,心理上的道理。 tvb now,tvbnow,bttvb) ]% V8 F( g5 h
偏偏外人廣府話,音節稜角尖高,聽來礙耳,廣東大戲鑼鼓喧天,聽慣了評彈和越劇的江浙人甚感厭煩。香港戰後的戲曲,愛看袁雪芬和徐玉蘭的上海人,同時又欣賞任劍輝和鳳凰女的,敢說一個也沒有。
" S/ E6 H; J8 L5.39.217.76上海人聚吃小菜,圍坐喜歡數落廣東人的野蠻,看到粵劇,上海人笑罵是共識。漸漸對這個地方沒歸屬感。加上都經歷過「公私合營」的惡夢,早年上海人在香港,覺得老共早晚要打進來,看看「傾城之戀」就曉得,都不相信英國人有防衞之力,上海人不買香港地皮,子女送美國讀書。
$ |) a  }( U9 d% u. ~# vtvb now,tvbnow,bttvb沒想到廣東的潮州人、順德人未識「革命」的驚魂,沒有包袱,反倒後起而代之。研究香港史,不必正經八百的大論長篇,這樣看,就有趣了,殖民地的香港,掌故珍聞說不完,江湖人就有李裁法和杜月笙,跟廣東三合會又是不一樣光景。腦袋僵化的人就不知道了。以失憶與知道得少為榮的一代,蠢在什麼地方,他們永遠不明白。
. q& Y3 Y) N, Z* O5.39.217.76
6 Y$ M) t  k/ a9 o3 y8 Q5.39.217.76(陶傑)
. W4 s& l2 R) L! ?& J2 K. i$ S, b1 f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