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歧视有碍防治爱之病

本帖最後由 ynotme0626 於 2011-5-17 03:04 PM 編輯
5 u9 V; m- A; Stvb now,tvbnow,bttvb
0 G( `6 N5 R/ H0 [- Ytvb now,tvbnow,bttvb  卫生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的爱之病患者总数已达4845人,其中1389人已过世。而在去年,总共有441名公民与永久居民确诊患上HIV,比前年的463人少了22人,呈现稍微下降之势。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7 t5 a' G3 N* C. ~, X' A  e
  爱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感染、母婴感染、注射吸毒四大途径进行传播。在我国,性行为仍是主要传播途径,占总患者人数的近98%。
: W8 L0 Y9 y% c' `+ c5 o
! _. k2 g" M7 o( _( ^" s' h' h- G+ L5.39.217.76  自古以来,性在很多社会里都是禁忌,即使时代巨轮已经驶进二十一世纪,也不例外。我国虽然经济发达,科技进步,但至今还是个保守社会。在保守的社会风气氛围下,性对于多数国人而言仍是一种社会禁忌。
! ]7 n0 X( [- b! H3 Y, j/ e5.39.217.76
3 r$ b  F6 M. Y公仔箱論壇  职是之故,人们一旦患上各种经由性行为传播的疾病,例如梅毒、淋病、带状疱疹等性病,因为担心招致旁人的异样眼光,往往不敢公开病情,而是私下找医生治疗了事。原因在于,在社会大众看来,这些患者之所以感染性病,一定是私生活不检点。在大多数情况下,嫖客和妓女往往被当成是男女性病患者的代名词。tvb now,tvbnow,bttvb$ S1 Y3 `* K% G5 s& x+ F

8 A1 A# J6 q& m( _  爱之病患者面对的情况大同小异,但较为复杂。虽然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今日已有不少国人了解爱之病并不只是经由性行为传播,也能通过血液、母婴和注射吸毒感染,而经由性行为传播的方式也不限于同性性行为,也包括异性性行为。然而,由于爱之病最初是在男性同性恋患者当中传染开来,部分公众不免先入为主地把爱之病患者视为同性恋者,而在我国这样的保守社会里,同性恋仍然是社会禁忌,同性恋者还是受到歧视的。虽然也有一些稍具医学知识的公众,并不把爱之病患者等同于同性恋者,但还是会认为这些患者或是因为异性恋性生活泛滥,或是吸毒才会患上这种“世纪末绝症”。- r# B5 N$ [2 x2 Y  l

; C8 j5 m2 }$ @$ ]  比起性病患者,爱之病患者承受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因为在带有道德偏见的公众看来,只有那些滥交、吸毒,且有同性恋之嫌的人才会感染爱之病,而这些人都是丝毫不值得同情的社会害虫。可是,并不是所有的爱之病患者同时都是滥交者、吸毒者和同性恋者。况且,有些患者既不滥交,也不吸毒,更不是同性恋者,完全是因为性伴侣是患者而得病的。给爱之病患者贴上种种歧视标签,对他们是不公平的。8 L' W# `3 ~1 m0 _9 S1 L
5.39.217.761 K' s- E  o8 c$ X% @& Q$ H
  这种基于道德偏见的歧视对象,不只是爱之病患者本身,还包括其家庭成员。有时,一些家庭成员甚至也会歧视患者。所以,不少患者因为担心被歧视而讳病忌医,等到病情发作而不得不求医时,情况已是十分严重,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 b) @- S% ?% R2 p公仔箱論壇5.39.217.76+ W8 J& C  H2 O
  此外,由于爱之病不同于一般性病,感染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潜伏期又长达数年,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上了爱之病。到了爱之病发病前期,患者即使身上出现了明显的与爱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也会因为讳病忌医而拒绝求诊,或因畏惧歧视而选择自我欺瞒。倘若患者从感染到发病,仍然过着与常人一样的性生活,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其性伴侣,造成爱之病的蔓延。
3 N/ e! K9 ^1 D; T* n4 f+ w
9 G, S# \/ h. z$ T, L2 [) L% [5.39.217.76  从医学的角度看,最理想的防治爱之病方式,就是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患者感染了病毒,尽早治疗。即使不能治愈,也能延缓病情发作,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可是,这只能在一个不歧视爱之病患者的社会环境里,才能实现。
, I) Q3 |' C  `$ N, W! z公仔箱論壇
9 a7 `5 t; E1 t" [& D/ s% G3 Ftvb now,tvbnow,bttvb  倘若我国社会公众能以平常心看待爱之病,把它当成传染病、癌症、心脏病、糖尿病之类的疾病同等看待,就能更有效地防治。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