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Facebook让你成为真正的公民?

● 黄浩威新声代
% Q% ^0 `! W5 W; o/ s4 p+ g/ k) r1 d5.39.217.76  原以为今年大选会在伦敦投票,很早就在选举局网站注册伦敦住址。4月到6月正好在北京和上海调研,适逢大选。一到北京确定在京住址后,马上向当局更新个人选民记录,生怕无法收到选民通知书而失去投票权。身为阿裕尼选民,我怎会不珍惜和履行投票的神圣职责呢?大选结果诚如李显龙总理竞选期间所说:这是新加坡历史的“分水岭”。用中国人的话来说,网络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特别“给力”,大大推动网民的政治参与,背后有些值得令人思考的问题。
5 ?, U' J, z7 Z2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竞选期间,中国的火墙让我无法浏览面簿(Facebook)、YouTube、Twitter以及和谷歌相关的博客,屡次申请翻墙账户不遂,也懒得再试,只靠早报网和Asiaone网络新闻追踪选情。好在家人朋友不时从面簿上抓图或转载博客文章给我,让我能及时偷窥墙外的绚丽风景。冷静日,热心好友将下载的YouTube视频电邮过来,让我望梅止渴。与其说我为“墙高一尺,人高一丈”而窃喜,不如说我为主流媒体的改变感到高兴。在反思社会媒体和主流媒体报道大选的视角后,特别感受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那该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压力:主流媒体被迫不断跟进各个社交媒体网站的最新发展,报道选民在网上的意见。主流媒体视角的改变以及对反对党报道篇幅的增加,当然也与更多政党竞选及其候选人素质提升有关。在网络和现实的双重竞争下,主流媒体为了维持公信力,不得不表述更多元的政治观点,当中最大受益者当然还是新加坡人。5.39.217.76" G! R) _3 N2 |' S( }. D
  甚至有朋友兴奋地告诉我,面簿让他成为真正的公民。没错,在这个时代,只有先成为网民,我们才能感到自己是个公民,充分发挥民主参与的作用。在政府强势的国家,社交媒体尤其重要,而它对新加坡民主化的推动,已是不争事实。不论执政党、在野党和公民,都有意识系统化地使用网络资源,争取话语权,扩大政治影响范围。网民也不再只依赖Mr.Brown、Yawning Bread、Temasek Review和The Online Citizen等获取非主流政治信息,他们也开始在各自的面簿、博客和微博上积极讨论政治和社会课题,完全推翻了国人政治冷感的迷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7 K! l" Q+ h
  政治信仰的追求和个人的阶层属性,有时不一定相符。比如,一个人也许是体制的受益者,但可能因为有不同的政治信仰而投反对票。那些对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有好感,也感激执政党为阿裕尼集选区做出贡献的选民,也许因为社交媒体的开放,有了更宏观的政治视野而投反对票。当民智迅速增长,过去主流话语常对投反对票者所使用的“忘恩负义”,显然已成为一句脏话了。同样的,一个下层社会公民也许因为生活压迫而埋怨体制的不公,但最终可能还是会投维持现状的一票。选民的复杂心理不易揣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公民的委托——这是公民权的根本。当司徒宇斌到波东巴西谢票,选民提醒他机会是他们给的,要懂得珍惜,否则下届大选“还是会被打回原形的”。越来越多公民懂得划分政党、政府与国家这三种不同概念。- Y  R& u/ @& Y% Z7 R0 y" N' |
  社交媒体虽能发挥一定的权力监督和开启民智的作用,尽管反对党议员人数创下建国以来新高,但如果反对党要修改法律,恐怕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竞选后期,当执政党对工人党采取攻势,指他们有心要“夺权”,仍无法力挽狂澜,影响选情。政治本来就是权力之争,选民大多都知道他们若要与人民行动党分庭抗礼,还需要长久的努力,加上体制中政经谋和的利害关系,也心照不宣。; I! W7 h3 A1 E* {
  在政治理想主义的面谱背后,往往存在一个如何巩固和扩大自身利益的问题,这是政治的根本。不论是个人、政党,甚至媒体,首先都应被视作“政治动物”。人的利益或信仰被威胁时,也许会被迫妥协,但也可能会有更大的反弹,以强硬的方式保全自身与阵营利益。当我们肯定社交媒体对新加坡民主化的推动作用,赞叹面簿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公民时,不应忘记网络相对开放的言论空间,是与政府对新媒体采取的柔性管理政策有关。台湾人自豪地回顾自己的政治史时,除了肯定民运分子的奋斗以外,也不忘提到蒋经国在1987年的解严行动。值得关注的是,执政党政府接下来是否会因利害关系而调整新媒体的管制?多年以后,当新加坡人回顾自己的政治史时,又会看到什么样的叙述?或者说,后人会以怎样的方式去记载现在的政治领导人呢?
) p6 O0 N4 b- ^$ E* e5.39.217.76  (作者为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与亚洲学博士生)
4 v7 b5 F0 {& e# `6 @6 \tvb now,tvbnow,bttvb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