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谁在看电视政见辩论

  当听到一位政治系教授表示没看民进党总统初选电视政见会时,四场政见会,场场捧场的笔者联想到的问题是:连搞政治的都不看,那么电视政见会到底是给谁看的?
* c3 t) I! r) z. k, g  f3 O8 c1 V1 G- w  给粉丝吗?因为参选人的面簿有很多粉丝留言,还没看先按赞,看了还要追加观后的感动。还是给政敌?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或是批评指教论诉所未关照到的地方,或是还击任何明枪暗箭。抑或是给媒体?因为第二天的政治新闻版的报道,从发型服装手势眼神到讲稿的抑扬顿挫,样样都有。而且,还为读者解读政见会上说得头头是道,听者却是雾里看花的论述,并提供更多的讨论与联想素材,从而制造了较电视箱两小时里的假高潮真冷场,更撼动人心的舆论话题。
- U$ x. [7 M9 A5 ]1 D公仔箱論壇  凡关心政治的大众也会捧场,希望透过电视荧幕现场直播,拉近镜头,看清楚参选人说什么、怎么说,说得好不好。换句话说,就是亲眼验收政治人物站出来的功架台型,能否把想传达的信息说得入屋入脑入心。
$ p2 h2 j7 [& Q" W; o! X!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民进党总统初选有三名参选人——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行政院前院长苏贞昌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实际上,却仅仅是苏蔡二人之争,许的民调和所掌握到的竞选资源相差太悬殊。
" k8 i# _* `+ G" x, @tvb now,tvbnow,bttvb  一开始,苏蔡之争便陷入胶着的状态,而令选情更加紧绷的是,两人的选举策略都集中在争取中间选民。苏继续办超越音乐会,串联跨世代,蔡则是号召新世代、首投族,走入大专校园和年轻人近距离对话。公仔箱論壇7 s' N( v( D+ ^; A8 P4 Y% V) L% S7 k
  因此,电视政见会最需要争取的,是中间选民,而不是已分分钟在上面簿按赞的粉丝,或是无时无刻不注意彼此阵营有何风吹草动的政敌,更不是获取新闻素材管道发达的媒体。9 o; J' R2 W8 q6 g0 p
  中间选民到底是否接收到信息?用什么吸引他们端坐听政见?才是评定政见会成功程度的指标。
+ n1 Z1 _  i7 ^( t8 {! l5.39.217.76  有学者指出,中间选民分两大块,一是教育程度较高,关心政治,讲究理性问政,但占较多数的却是教育程度较低,政治冷感,需要资源到位,才能吸引过来,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 f9 J% R0 j3 N( t0 R( B/ Y公仔箱論壇  民进党四场政见会中,两场在周末下午逛街时间,另两场在周日晚上的晚饭时间。政治冷漠的中间选民谁会守在电视机旁,看三人一律深色西装套装,而且还要得消化用语高深,各有各说,没有火花的个人政见发表?公仔箱論壇  B+ ~: |$ t, K: H( A! H
  追溯电视政见辩论的历史,第一场于1960年在美国总统选举时举行。原本胜算极高的共和党参选人尼克松因一场电视辩论,结果败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电视政见会举行前后的差别在于,7000万名电视观众看到尼克松在镜头前老态毕露,频频抹汗,非常狼狈。相比之下,原本知名度不及对手的肯尼迪,却显得年轻有为,英姿焕发。公仔箱論壇5 a' }3 A) {+ x4 r
  英国历史上首次的大选电视辩论则在2010年举行,辩论后英国自由民主党领袖尼克·克莱格支持率升至72%。半数看了电视辩论的受访选民告诉媒体,参选人的表现会影响他们(特别是妇女和年轻人)的投票取向。
, f4 v6 N+ c7 K$ X$ U+ i  电视政见会能发挥如此效力,一大原因是选举离不开形象战:比谁更吸睛、外形讨喜、谈吐更容易让人接受。更上一层楼才到内涵、人格、诚信是否经得起检验。* N" s4 \% Y$ B0 V% h+ i) `4 K5 m
  新加坡也在大选热,这次率先引起选民热议是形象突出,非典型的政坛新鲜人。从舆论对他们的关注,反映了非典型参选人的政治本钱在于新鲜感,新鲜感引发好奇心,好奇心吸引人接近实体。
1 P3 G. N( n/ S. E% dtvb now,tvbnow,bttvb  然而,对于不需要以参选人辩才、谈吐形象作为投票参考的选民,参选人说什么比他怎么说更加重要。而看不看电视政见会已经不是这么重要了。因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电视机还是新鲜的通讯科技,但到了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便利的传播工具。反正参选人会把政见讲稿贴上网。5.39.217.767 @* w# m3 X' {1 L+ ^! U4 _% i
  对这类选民来说,如果政治人物无法交出一份论据清晰、具说服力的讲稿,即便是在电视上演说风采明艳照人,却不是政见发表,只是个人魅力的表演而已。
0 E' b; w1 H% ?5 s: C5.39.217.76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