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打個比喻:別人用五十年走過的路,嘗試用五年跑完。OK......成功跑了,但別人五十年路上碰到的陷阱卻沒用上來做借鏡以避免或減輕,還是用上五年來踏進去......這說法很多地方階準,像汚染問題、人民質素、青少年問題......
要這樣的跑法,有上述的情况有什麼出奇?旁觀者心中早料,置身其中的還本着“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心態來奇怪......
別人好可能只是一句“乜唔係預咗嘅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