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邊工作、一邊作為單身母親撫養女兒,在此期間取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最終提交的論文批判了里約熱內盧最大貧民窟中警方的「平定」運動。她寫道:「警察國家的目標是鎮壓和控制窮人」。此情況最有代表性的註腳是對貧民窟的軍事圍攻和不斷增長的監禁。她認為,這一運動致力於「遏制對此進展懷有不滿和排斥的人,其中大多數都是窮人,並且越來越多地淪落到城市的貧民區和監獄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B0 L. C0 E4 D; D4 V
她將自己日益強硬的政治立場帶到了PSOL州議員馬塞洛·弗雷舒(Marcelo Freixo)的辦公室中,後者以領導調查政客與里約熱內盧毒販之間的勾結而聞名。這些爆炸性的調查後來被改編成巴西歷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精銳部隊2》(Elite Squad 2),為他贏得了無數的死亡威脅,時不時迫使他到歐洲暫避風頭。在為弗雷舒工作十年後,弗朗哥於2017年被PSOL的選票送入市議會,獲得了里約熱內盧第五高的得票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2 b5 ~" b3 _" J
弗朗哥的當選是這個城市左翼政治的轉折點。一個來自貧民窟的黑人女性出現在巴西政治機構的菁英階層中,這幾乎是前所未見的。事實上,她的存在代表了對那些在市議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富有的、相互關聯的白人男性的挑戰。她還對建制左翼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後者沒能認識到警察國家的本質及其在鎮壓窮人、年輕人和巴西貧民窟黑人中扮演的角色,而弗朗哥也開始重振這些團體參與和掌控左翼軌跡的進程。
; N# c! K; H7 O, t. t) W( C在弗朗哥被謀殺後不久,許多人便認為她在周末的活動給她招來了殺身之禍。在謀殺案發生的前幾天,她發了一系列貼文,專門批判了里約熱內盧的憲兵41營,這是該市最具殺傷力的警察,週六在阿卡里貧民窟(Acari favela)執行了一次侵略性的行動。 「我們都是阿卡里人!」弗朗哥在周末發文說,「停止殺害我們。貧民窟的人也是人。」tvb now,tvbnow,bttvb! a: x) d0 ?" I z: c
然而,這並非弗朗哥對現狀的唯一挑戰。 2月中旬,巴西總統米歇爾·泰梅爾(Michel Temer)命令該國軍隊接管里約熱內盧的安全行動,表面上是為了應對狂歡節期間暴力事件的激增,而現實更可能是,泰梅爾想要提高他目前停留在個位數的支持率,並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因為一項骯髒的養老金改革方案遭遇了令人尷尬的失敗。當然,弗朗哥強烈反對軍事干預;2月28日,她擔任一個委員會的負責人,負責監督與之相關的潛在武力濫用。
6 O. S3 P9 L: H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i- w; l9 j+ J/ f& A6 v4 Q$ z4 m
巴西總統米歇爾·泰梅爾(圖片:維基百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b% Q* a( J) g: `' W
0 H, J- d/ q1 j# e+ O. C6 s0 b& v
還有一些事實讓謀殺案進一步複雜化,殺死她和葛梅斯的子彈並非來自41營所屬的憲兵,而來自聯邦警察。參與本案的兩輛汽車似乎表現出高度的計劃性與協調性。' f9 E6 A1 F! {
由於這些因素,很難準確指出弗朗哥具體是因為什麼行為遭到了報復。葛倫·葛林華德(Glenn Greenwald)寫道:「我們之所以難以確定究竟是誰殺了弗朗哥,正是因為她的勇敢。她對許多暴力、腐敗和強勢的派系構成了威脅,所以有作案動機的嫌疑人名單相當長。」
# | v. h- g7 A/ s2 B5 q( s3 { A公仔箱論壇但有幾件事似乎很清楚:警察勢力參與其中,他們打算向與馬里耶勒站在一起的更廣泛層面的支持者傳達一個恐嚇的訊息。而且,鑑於襲擊者的明目張膽和專業手法,他們很可能受到里約熱內盧政治階層成員的保護。「是誰殺死馬里耶勒·弗朗哥?」還有,「是誰下令殺死馬里耶勒·弗朗哥?」
' ?4 }# E7 I; Jtvb now,tvbnow,bttvb馬里耶勒的挑戰「PSOL黨人在事件發生後經歷了可怕的15分鐘,」《雅各賓》雜誌在巴西利亞的特約編輯莎賓娜·費南德茲(Sabrina Fernandes)回憶道,「當時沒有人知道該地區的其他市議員都在哪裡,所有人都在互相打電話問平安。」最初,Facebook上的反應主要是震驚、恐懼與不穩定感。
- s; z, ^ d0 Z公仔箱論壇然而到了第二天,大規模的動員就形成了。3月15日,數千人聚集在里約熱內盧市議會大樓外,當弗朗哥的PSOL黨同志——大衛·米蘭達(David Miranda)和馬塞洛·弗雷舒(Marcelo Freixo)——抬著她的木棺穿越痛苦的人群,場景十分令人動容。在聖保羅,反對暗殺的抗議活動與受到暴力鎮壓的公立學校教師罷工運動互相激盪,局勢一觸即發。總統被迫對這起謀殺發表評論,而當這則新聞登上英語媒體,「馬里耶勒進行式」(#MariellePresente)的標籤在推特上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週日(3月18日),弗朗哥的馬雷貧民窟在她的光榮感召下動員起來。公仔箱論壇7 F, H- d7 O# ?$ m
如果這個故事中還有一線希望,那就是那些殺死弗朗哥的人以及下令殺死弗朗哥的人魔爪已經伸得太長了。弗朗哥的遇害觸動了巴西的神經,人們意識到這一暗殺——以及軍事干預——是一種獨裁統治的策略。大規模的動員標誌著巴西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共識,對這種手段必須報之以最大可能的否定,而馬里耶勒代表的左翼力量必須得到捍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9 F$ j. M3 Y* D' a$ c
面對這一回應,右翼勢力試圖詆毀弗朗哥,並轉移人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不要盯著警察和政治勢力支持的軍事干預。上週末,「假新聞」像野火一樣在WhatsApp和巴西社交媒體上傳開,首先,它們聲稱弗朗哥女兒的父親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毒販;一個犯罪民兵負責組織她的市議員競選;她濫用藥物;她「為罪犯辯護」(最後這句話是對她捍衛貧民窟居民權力的英勇工作的諷刺)。儘管這些誹謗是對弗朗哥生活和遺產的侮辱,但它們的流傳卻暴露了那些試圖將左翼與弗朗哥一同埋葬的人對當周大眾動員的恐懼和絕望。公仔箱論壇9 y: T& @; d M3 a5 O
與此同時,巴西龐大的媒體集團雖然無法迴避報導暗殺事件,卻試圖審查她的政治生活,強調馬里耶勒之死帶來的戲劇性情緒,而不是對案件任何嚴肅的追查。例如,重量級的電視節目《環球》(Globo)播出了一期又長又詳細的弗朗哥專題節目以及她的死亡情況。但是正如葛林華德在the Intercept表示:
3 r$ E5 k5 s4 o4 a6 A# b! ktvb now,tvbnow,bttvb唯一描述馬里耶勒政治的部分,是對『人權』定義極其陳腐和傲慢的討論,這節目把人權變成了一項無可爭議而毫無意義的宣言,即人人生而平等,應該被平等對待,從左到右幾乎所有的巴西政治家都會欣然同意。公仔箱論壇3 j* i5 h' v0 K( _6 l2 @

; P% H: |% q$ Z7 }5.39.217.76葛倫·葛林華德(圖片:維基百科), @$ G/ D" i# X5 S2 m, v
tvb now,tvbnow,bttvb; Z, N% o4 c4 w+ H6 {
9 o, Y! t3 O* M9 T9 {4 r6 [tvb now,tvbnow,bttvb隨後,此節目繼續播出聳人聽聞的新聞,報導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一名兒童被殘忍殺害:「然後切到了巴西利亞的記者現場報導,描述在這個特殊時刻總統泰梅爾如何正與部長們會晤,考慮為軍事干預提供更多的資金。」7 z2 w; j+ L. T, U
藉由操縱人們對弗朗哥被謀殺的憤怒、為她強烈反對的軍事行動爭取支持,這套伎倆恰好說明了巴西主流媒體與右翼的公然誹謗和謊言行動之間團結得多麼緊密。2 W& Z+ U( G# N" V! R( n
這樣的誤導被證明是不太可能奏效的。指向政治暗殺和警察捲入的證據太顯眼了,弗朗哥政治生活的事實不容質疑,而憤怒的激進左翼分子——尤其是巴西日益壯大的黑人和LGBT運動,以及弗朗哥所代表的「貧民窟婦女」——都決心繼承她的遺志。
6 J9 p) Q! `( C5 r+ O3 _( e6 x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巴西政治已經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左翼支離破碎並陷入癱瘓。對前總統盧拉的判決導致巴西社會兩極分化,沒有工人黨的左翼舉步維艱,並開啟了極右翼政客賈伊爾·波索那羅(Jair Bolsonaro)成功競選的可能性。工會未能完全阻止泰梅爾的緊縮計劃。巴西左派在該地區幾乎沒有什麼積極的榜樣,一度支持「粉紅浪潮」(pink tide)的拉美國家陷入了危機和萎靡。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讓人們感覺今年秋天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就像慢動作裡的火車相撞。* Q- J, Z8 L( y8 E) Y9 m
馬里耶勒的遇害再次喚起了巴西左翼團結的呼聲,但是這呼聲本身並不能解決許多內部矛盾。儘管無畏的動員者高喊著「他們不能讓我們閉嘴」,但是馬里耶勒支持的貧困黑人青年仍然面對越來越無恥而強大的警察力量。對於念著馬里耶勒名字的左翼而言,破碎化和去動員化的幽靈仍然在徘徊。5.39.217.76' l# w; x( N9 P7 [
然而,刺殺馬里耶勒的兇手們似乎過於自信了。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左派而言,賭注最終都被抬高了,他們可能並沒有清除馬里耶勒所代表的挑戰,而是釋放了它。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j+ ]/ d- }
文/埃拉·馬霍尼(Ella Mahony);譯/盧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