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有兩層含義:一是作為事件的意義,僅止于十年前9月11日造成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被毀、近3000美國人死亡的恐怖襲擊;第二層含義是恐怖事件之後引發的美國“兩場戰爭”。
, X7 U3 B' P" h5 f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假如只抱持第一種意義,“9‧11”事件與美國之前所發生過的俄克拉何馬大爆炸,性質應是一樣的,其邏輯點就是美國只要提高安全警戒,加強本土反恐措施。而從第二層含義上出發,作為擁有全球打恐“硬實力”的美國,從根除全球極端主義恐怖分子或組織的負責任角度,把“9‧11”事件延展到了全球,十年內擊斃了“基地”組織在內的全球恐怖組織大小頭目近百名,“恐怖大亨”拉登也被拋屍阿拉伯海。反恐戰爭中沙特等一大批穆斯林國家,一直是美國反恐盟友。
- e6 ?) m9 K# A# ~2 y7 Ktvb now,tvbnow,bttvb 然而,“硬實力”的展示,雖讓美國很快獲得了戰役的決定性勝利,但清剿殘余分子和國家重建,卻使美國掉進了“勝而不利”的戰爭泥淖,證明了光靠“硬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至今美國如何從阿富汗全身而退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十年打恐,最終令美國債務纏身,遭受持續的經濟低增長、持續的高失業率等痛苦。《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裏德曼甚至說,十年打恐後,美國政要都不得不說謊,不敢把美國真實情況告知公眾。“硬實力”受挫,希拉裏‧克林頓提倡“巧實力”,這是美國的實力修正主義。tvb now,tvbnow,bttvb, M1 K8 b9 y" Y. z
這十年,美國犧牲很大,光是在兩場戰爭中就犧牲了四千以上美軍將士。小布什在推翻薩達姆政權不久,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在伊拉克“植入民主”,最終在“9‧11”十周年之際引發了北非馬格裏布平原及中東各國的激烈動蕩,是福是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6 r" L2 m' R. e 假如我們反推歷史,假設美國不發動反恐戰爭,布什不在世貿大樓廢墟處發表“打擊就是自衛”的復仇宣言,我們的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安全?
% G' l$ O1 v0 \, F 恐怖主義者,歷來就以擴散恐怖來追求目的,恐怖主義者選擇世貿中心、五角大樓、美國國會等目標,並不意味只與美國為敵,哪個目標能制造最大的恐怖,他們就會選擇哪個目標來下手。恐怖主義是全球性問題。假如美國在遭受“9‧11”襲擊後不還手,恐怖組織的氣焰會是如何囂張,恐怖主義追隨者會是如何受到鼓舞,可想而知。恐怖組織的泛濫,令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幸免。“9‧11”式襲擊沒有在全球再次發生,這應歸功于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努力。相反,包容恐怖組織的國家,“養虎為患”,近幾年來,一直“恐患”不絕,反殘害于本國人民,是誤國矣。(和靜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