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制售“吃不死人”的假藥,也應嚴懲

      現在很多假藥很難致人死亡,實踐中對此多適用輕刑、緩刑甚至僅適用罰金等附加刑,顯然難以起到懲戒震懾作用。
' R7 \8 F9 g3 ?% p" y+ \公仔箱論壇  從壯陽藥到抗癌藥,從口服劑到注射劑,從中草藥到西藥,從國產藥到進口藥,上百個種類都充斥著假藥的身影;從鄉村診所到城市保健品店,從網上藥店到連鎖大藥房,假藥佔領了全國29個省份。
% ~" I3 U- p8 Q1 ntvb now,tvbnow,bttvb  公安部開展的這場全國范圍的“假藥阻擊戰”,讓人震驚的不單是假藥泛濫,還有整個藥品銷售體係漏洞百出,藥品安全何以保證?: ]" H( I' K( H8 j3 f8 T
  如果說食品不安全,人們還能靠藥品救治,但如果連藥品都可能是假的,國人生命安全的底線又如何堅守?tvb now,tvbnow,bttvb5 e* b" W& r5 z; y
  這次公布的假藥五花八門,有將國外走私來的藥碾碎加入淀粉分裝售賣,有昂貴的假藥套著真包裝,完好的包裝卻來自三甲醫院,一個盒子賣到3000塊錢。藥監部門的監管不力,將防范的底線推給患者,但真包裝裏裝著假藥,患者如何鑒別?
- ^( m) G. a* x. ~5.39.217.76  這些售賣包材給不法人員的醫院和醫師,難道不知3000元一個廢紙盒嚴重偏離了廢品價格?難道不知背後藏匿的假藥制售潛規則?( \" X9 r  \" l4 e8 x
  但是,對他們的懲戒卻難以落到實處。1 @/ O" y% s3 b" d3 V; r' u
  《刑法》規定了生產、銷售假藥的要追究刑責,但目前未見有醫生因售賣包裝盒而受罰,而其行為卻為假藥泛濫提供了“合法的外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 O7 S) r5 b4 T5 {3 V* ]
  這和制售假藥的違法成本過低不無關係。今年5月,《刑法修正案(八)》關于“生產、銷售假藥罪”,取消了第141條“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規定,意味著只要有生產、銷售假藥的行為即構成犯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 X7 U  f  d7 {5 y- I8 ?, @9 f公仔箱論壇  經調查,假藥多由淀粉和鈣片制成,注射液用礦泉水代替,很難導致致人死亡等重大危害事件,並且制假者多選擇抗癌藥,他們解釋“除了抗癌藥賣得貴”,還有一條就是“這些病人早晚要死,但不能證實是吃了我們的藥死的”。因而在實際中,很少有制售假藥者獲重刑。
$ n6 U4 V. B9 k/ x9 s. Q6 G公仔箱論壇  公安部官員也注意到,實踐中多適用輕刑、緩刑甚至僅適用罰金等附加刑,難以起到懲戒震懾作用,以至于有些造假者出獄後,重操舊業。; ^9 @( z  {0 l( n. e7 Y7 y+ D7 P
  有些假藥吃不死人,卻延誤治療,讓本可治愈的病人喪失機會,對生命健康的威脅一點也不小。有關方面是否應考慮修改法律,加大對制售假藥者的懲戒力度?
, ?) U6 [. n$ i7 ~  f; W8 jtvb now,tvbnow,bttvb  另外,對未達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為,也應給予相應的懲罰。建立從醫生、藥房到醫院的誠信和懲戒體係,也尤為重要。對留存、售賣藥盒的醫生,從非法渠道購買藥品的診所、藥房,不但要罰,還要曝光,嚴重者列入行業黑名單,禁止再入這一行業。
  b' c. }; J( M1 \: a: p# Y3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造假是一個社會問題。堵住有毒食品,堵住假煙假酒,堵住假藥,還會有其他造假行為。建立整個社會的誠信和失信懲戒體係,才是根本。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經濟、生活秩序,才能抑制人們心中的制假欲念。當一個個行業被造假者玷污的時候,社會誠信體係的建立,不能再等了。(劉炳路)
1

評分次數

  • aa00

假藥與“假時代”的悵惘

      這是個“假”泛濫的年代,“奧運金罐”陰霾尚未褪去;假壯陽藥的消息,又洶涌襲來。據性學專家曝,目前國內市場上所售的壯陽藥中,超8成為假藥,幾分錢一粒的藥物幾經倒轉,身價飆升數千、萬倍。不少假藥,打著名貴中藥配制的旗號,卻添加進了獸藥。(11月17日 《新京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8 S7 y) D- U
  假藥可惡,連成人的“性福”都要壓榨。假時代的病菌,已浸潤在社會的毛孔裏。而我們,防不勝防,躲無處躲。
2 q3 \' C$ G( _/ S6 N  v4 A; h  有人說“假藥肆虐,監管何時勃起”,也有人老生常談“嚴懲作惡者”。看看調查吧,據2010年中國青年報對1365人的調查,僅0.5%的人表示沒遇過作假行為;85.1%的人遭遇過“短信詐騙”,83.7%的人碰到“假貨”,77.0%的人遇到過“盜版書”。其他情形還有:盜版CD70.3%、街頭騙術70.2%、假政績57.1%、假發票52.1%等等。由此可見,制假者們是多麼的猖獗。
2 k& t0 {+ M- \! `/ u! B5.39.217.76  每種“假”,都跟欲望共生。人性隱惡,法律缺損、公權失序,共同戴著“假”的面具起舞。受害的自然是社會共同體裏的人們。在法治缺失、道德塌陷的歧路上,他們暈頭轉向,或是吃進了假油,或是服下了假藥。隔閡、敵視的傳遞,也在惡性循環著:你我如同“武裝到牙齒”的刺猬,不敢“抱團取暖”,害怕互相傷害。5.39.217.764 B' h1 j; `0 C$ A+ X1 n, k
  “生命是充滿遺憾的篇章,因為它沒機會讓你修改病句”。可我們還期望著,人心與法治能如“橡皮擦”,拭去“假”的污痕。9 `: ~3 ~) P+ [
      來源: 武漢晚報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