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r2907 於 2011-10-30 04:01 PM 編輯 公仔箱論壇3 ~: Q8 `; N |5 K
6 O% O/ r v7 g6 G0 W5.39.217.76 昨天,好像只有兩家報社,即《新京報》和《鄭州晚報》的記者瀏覽了中國人民大學的官網。昨天各大網站上關于“人大”有關自主招生的“校長直通車計劃”和“圓夢計劃”的報道,都轉載自這兩家報社。消息發布後,最引人關注並受廣泛質疑的,是“圓夢計劃”。
& j7 G6 g, q3 P/ o% G5.39.217.76 所謂“圓夢計劃”,是面向農村的推薦生計劃,具體條件是:“每年擬選定50所縣及縣以下生源好、信譽好的中學,由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平時成績排名為所在中學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的農村戶籍學生”。本來,增加農村學生上大學的機會,對城鄉教育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甚至說是對農村、農民的一種教育補償也不為過。但是,仔細閱讀推薦條件,不能太樂觀。
' g+ d" W/ \0 P “50所縣及縣以下生源好、信譽好的中學”如何選定?各地很多學校勢必會來爭取“入圍”資格,拿什麼來爭?除了學生成績,很可能會把習慣中“搞關係”那一套帶進來,這就可能影響選擇的公平,“人民大學”對此做好了應對準備嗎?何況還有“50所”內外的公平問題。
$ o: w0 {1 M: ^- F+ @5.39.217.76 更大的質疑,來自“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這項條件。符合“三代之內無大學生”這項條件的考生,在農村應該是很多的;但是,作為高校招生條件,自然還有對學習成績的要求,即“成績排名為所在中學的前10%”。由此就生發出一係列問題:在該高校所選定的50所縣及縣以下生源好、信譽好的中學裏面,同時符合這兩項要求的農村學生有多少?如果某一所或幾所學校挑不出一個符合條件的學生來,該怎麼辦?是否在50所學校以外再增補相應數量的學校供挑選呢?如果不增補學校了,就意味著本來是給農村孩子的推薦名額用不上了;教育資源不能浪費,招生名額轉回城市,那麼,“教育公平”呢?
: V# z4 c. i+ t( q5 otvb now,tvbnow,bttvb 如果真心希望多一點農村孩子上大學,並不是困難的事情。一是挑選范圍不限于50所。總不至于50所之外就選不出配得上人民大學的農村孩子了吧?如果非這 50所不可,那幹脆就廢除“三代之內無大學生”這個苛刻又荒誕的條件,即祖輩和父輩中有人讀大學的農村考生被推薦,挑選余地就大了,就可能保證農村推薦生的名額由農村孩子來享受。
# g. K$ _8 A"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看來《新京報》記者也有類似的疑慮——報道中寫道:“人大”目前尚沒有公布獲得“圓夢計劃”推薦資質的中學能推薦的考生名額,也沒有透露這50所中學未來是否屬動態進入制。但是,“人大”官網上的“圓夢計劃簡介”中有一個說明,似乎透露了個中消息:“如本學年沒有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不推薦考生。”這句話,為農村推薦生名額轉回城市埋下了伏筆。或者說,“圓夢計劃”會不會成為一個可大可小、可任意解釋的美麗肥皂泡。沒有確定的名額,可人為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7 [2 {7 k4 e' L* Q5 L* q% S4 O, z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