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國大面積的“魚精蛋白”缺貨,9月10日下午,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告訴記者,牽扯到藥品斷貨的事情應該是國家食藥監管局負責,而國家食藥監管局新聞辦主任申晨則向記者表示,上海第一生化突然停產“魚精蛋白”一事,完全屬于企業的市場行為,根據目前的藥品注冊法規,一個取得藥品批準文號的藥品生產企業是否繼續生產這一藥品,沒有相關約束性規定。(9月11日《齊魯晚報》)公仔箱論壇" e1 Z8 g% x' x+ n4 `1 u
“魚精蛋白”是一種“獨門”救命藥,在心臟手術中採用了體外循環的患者,術後必須使用魚精蛋白,無其他藥品可替代;“魚精蛋白”又是一種“孤兒藥”,目前雖有三家公司擁有“魚精蛋白”的生產批文,但記者查詢發現,有兩家公司的產品目錄裏早就沒有該產品,在全國范圍內生產“魚精蛋白”的企業一度只剩下了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一家。(8月4日中新網)在推崇藥品生產市場化的氛圍中,一種“獨門”救命藥只由一家企業生產,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不確定性極強,隨時都會轉化成現實的危險和慌亂,就像現在這樣。
1 h5 m6 x* w: _0 S* H" v/ l7 u; i5.39.217.76盡管在相關部門協調下,另一家有生產批文的企業在近日恢復生產“魚精蛋白”,但其數量不多的產品,僅限于發往北京地區。(9月11日《齊魯晚報》)對于“饑渴”的全國市場而言,無異杯水車薪。監管部門臨時性的幹預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魚精蛋白”斷炊的困窘,但這種幹預只是匆忙的權宜之計,帶有明顯的滯後性和局限性,另外,由于法律對一個取得生產批文的藥企是否生產某種藥品沒有相關約束性的規定,相關部門即便協調藥企恢復生產了“魚精蛋白”,也是施加了法治之外的影響力,沒有權威性。tvb now,tvbnow,bttvb' `7 n" R' g P: p$ O+ y2 O; q
如果一種獲得批文的藥品的生產、停產成了企業的自由,政府沒有法定的長效幹預機制,那麼,藥品生產企業勢必就會看來看去眼裏只有利潤,當生產某種藥品利潤極低或無利可圖時,藥企停產這種藥品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我們不要指望藥企會從大局出發,考慮社會公共利益——這就是“魚精蛋白”眼下困境的根源和一些物美價廉藥品不斷消失以及藥品“降價死”的原因。
8 Z: @$ _. J0 e; Q5 [tvb now,tvbnow,bttvb藥品的市場供求尤其是諸如“魚精蛋白”這樣的“獨門”救命藥的市場供求關係著公眾的健康利益,而藥品的價格則關係著公眾的民生利益,可以說,藥品也關係著國計民生,不是普通的商品,對于關係國計民生的很多特殊商品,國家都有法定的幹預機制,筆者以為,國家對藥品也應建立長效的法定幹預機制。
$ u3 ]% B- Y) ^5 |8 A& k' Z& r% W藥品生產不能一味跟著市場感覺走,衛生部、食藥監等部門也應向藥品生產環節伸出三只手,其一,預警機制,對全國藥品供需密切監控,如發現某些藥品尤其是重要藥品生產量明顯下降,不能滿足需求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採取應對措施;其二,“獨門”藥、“孤兒”藥停產報告機制,監管部門應專門對“獨門”藥、“孤兒”藥生產情況進行梳理,建立檔案,藥企準備停產此類藥品,應提前申請,監管部門在評估後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其三,特殊藥品定量生產補貼制,對一些生產利潤低的常用廉價藥、“獨門”廉價藥,監管部門按期設定最低生產限量,並根據生產量予以必要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