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鎮城市防洪大堤,10年之後資金花去七成,工程量卻沒完成一半,洪水幾乎每年從缺口處涌入部分城區,當地群眾頻遭“被淹之苦”。投資3億多元的“民生工程”,最終成了“半拉子工程”。(7月19日《京華時報》)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M" d( W9 G0 e+ I1 }
tvb now,tvbnow,bttvb0 ?# I& ]0 }+ O" o0 \$ }; ]8 W
面對防洪大堤為何十年未建成的質疑,景德鎮市水務局負責人的解釋是:因為人工成本提高,加上鋼鐵、水泥等材料價格上漲,工程建設資金突破了原概算投資;另外,因補償標準太低,也導致沿河地區拆遷難,拖延了工期。但當地一些幹部群眾認為,如此解釋明顯是推卸責任。一些市民坦言,防洪大堤成為“半拉子工程”,根子在于地方政府有錢做城市“形象工程”,卻置群眾的安危于不顧。“修堤的錢被花到亭臺樓閣、觀景臺、綠化亮化等景觀工程中,造成後期資金缺乏,拖延工期。這才是問題的實質。”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Q# `3 o p; z' j# w6 B
0 S6 \; n: O) Z8 Itvb now,tvbnow,bttvb有錢建“形象工程”卻無錢建“民生工程”,景德鎮市的如此作為如果要用一句老古話來概括,就叫“有錢吃狗肉,沒錢燒高香”。必須引起重視的是,類似的問題並非僅僅存在于景德鎮市,而是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一些地方,“民生工程”爭不過“形象工程”、“裏子”鬥不過“面子”,近年似乎正在成為一種“宿命”。據報道,下轄5個國家級貧困縣、4個省級貧困縣的陜西省漢中市,動輒耗資數千萬改造廣場,卻以財政經費緊張為借口不給近20個十字路口和交通要道安裝紅綠燈,導致大小交通事故經常發生。
- {! [+ q- W& u5.39.217.765.39.217.76* v+ K% s6 k$ @7 [
“民生工程”的“裏子”屢屢輸給“形象工程”的“面子”,原因不外有三:一是權力過于集中,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流于形式,使得個別領導的喜好最終代替了公眾的意志;二是財政紀律松弛、監管缺位,導致財政經費的使用過于隨意;三是問責乏力,不少問題即便被媒體曝光,最終也是不了了之,因為形象工程大多是“集體研究決定”的結果,一旦出事,擔責的注定是“領導集體”而非個人。
" z' d/ W1 }0 m1 E5.39.217.76- ]6 Z$ p/ y, k( C' K' o
為此筆者以為,要想讓“民生工程”戰勝“形象工程”,必須加大問責力度,徹底改變“形象工程”勞民傷財卻無人“買單”的狀況。實踐證明,只有讓“形象工程”的相關責任人丟“面子”掉“底子”,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一些地方“有錢吃狗肉、沒錢燒高香”的問題繼續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