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冠軍淪為乞丐 誰之過?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體操冠軍張尚武淪為盜竊犯,淪為乞丐,誰之過?4 [! J$ S/ e- L5 ~5 n# G
  張尚武本人自然應該負有責任,一個國家隊運動員,一個拿過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冠軍的體育之星,相比與他同時代許許多多從事體育訓練卻一無所得,甚至進不了省隊、國家隊的運動員來說,實在應該算是幸運兒了,他本可踏著一條路走下去,或許還能達到輝煌的頂點。但他卻因為一次奧運會的落選而自暴自棄,最終淪為竊賊,淪為乞丐。因此,不少人認為他是咎由自取。
8 s1 V  a$ U; E; s7 W8 `0 h8 Q1 L公仔箱論壇  然而,張尚武等的如此“素質”是怎麼造成的呢?我們不得不檢討一下我們目前的體育訓體制了。對我們很多在世界賽場上爭金奪銀的體育運動項目來說,在我們國內它並不是一項人們都參與的運動項目,而是專門為在賽場上爭金奪銀、為市為省為國爭光而設的“金牌制造車間”,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國家隊,一撥又一撥的小孩進入這個“車間”,由各級政府出錢,關起門來進行“三從一大”(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培養,只是這個“車間”從市裏的、省裏的、國家隊的,級別不同而已。如此“圈養”式的運動員培養體係,使我們從事體育訓練的孩子從小就丟下課本、離開課堂、脫離生活、遠離社會,而像體操、柔道、舉重等等項目,除了運動會上玩,社會上壓根兒一點沒用處。這種訓練體係的直接後果就是,這些運動員一旦離開賽場,就什麼也不會,也什麼也應對不了,淪為竊賊,淪為乞丐,也不難理解了。
- N; [, P3 A0 y  {- @' p" @  因此,如果我們體育訓練的“圈養”模式不變,張尚武還一定會有一個又一個的後來者。(記者 朱仕農)
1

評分次數

  • aa00

體操冠軍的落寞與迷茫

      從風光到窮蹙,張尚武的人生路充滿了太多的跌宕起伏。10年前的大運會上,張尚武獲得吊環金牌,還和邢傲偉、楊威等名將一起奪得了男團比賽的冠軍。而10年後的今天,張尚武流浪街頭、乞討為生。張尚武的命運十年間急轉直下,盡管身手依然矯健,可他再也無法找回往日的光榮。
8 O; p) R* j- ~& H   命運倣佛給張尚武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如果不是跟腱斷裂,如果不是無奈退役,這個冉冉升起的體操希望之星,這個被國家隊著力培養的體操苗子,也許會書寫華麗的人生,一如他隊友邢傲偉、楊威。
3 A# ?9 J8 U: S7 y, a5 C  張尚武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退役,天塌不下來,只是體操生涯告一段落。但退役後的張尚武卻沉淪了,成為一個慣偷。十次盜竊,是張尚武的人生污點,更讓他深陷囹圄。如果張尚武能把持住自己,尋找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出路,哪怕是做苦力,即便日子苦一點、累一些,也不至于今日之不堪。
# I0 l& a+ p5 d9 I% W9 F5.39.217.76  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余,更應該看到,張尚武其實是一個“棄兒”。他被父母拋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離婚,父親由于被判無期徒刑一直關在監獄裏;他被河北省體操隊“拋棄”——張尚武由于已經受傷,提出想退役和上學,畢業後可以當老師,但是省隊不允許;他被社會保障部門拋棄——他的“爺爺奶奶都得了腦血栓動不了了”,卻沒有有效救治,于是這個孝順的孩子,“沒有辦法才去偷東西”。沒有辦法也不能偷東西,但面對這樣的哀傷敘事,相關部門為何不及時伸出援手,釋放體制溫情?
4 D7 u2 ?" ]. t" I! S2 `1 x- f* ~  張尚武的命運不是孤例。舉重冠軍鄒春蘭當搓澡工、亞洲舉重冠軍才力當門衛、國際馬拉松冠軍艾冬梅擺地攤,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運動員生涯雖未奪得奧運冠軍,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最值得強調的是,他們一身傷病地退役,身體狀況不佳、謀生能力不強,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困境。面對張尚武的困境,邢傲偉很感慨,“希望運動員公社、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冠軍基金等一些公益組織能關注他。”應該強化對運動員的保障,有關部門不僅應著眼于運動員的現在,還應關注他們的未來。
* {! A9 k7 n4 F0 H& P1 L; C( \5.39.217.76  張尚武感嘆自己“除了體操無一技之長”,這句話耐人尋味,除了舉重,鄒春蘭一無所長;除了長跑,艾冬梅一無所長。在這種語境中,如何讓運動員專注于自己的專業時,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同樣需要有關部門思考。 (秦寧)

張尚武們的命運為何不斷重復

張尚武在展示獎牌

    世界冠軍張尚武,囚犯張尚武,賣藝乞討者張尚武。這名28歲的年輕人,被貼著多張標簽。從貧困少年到世界冠軍,到盜竊犯,再到地鐵站賣藝,張尚武人生中經歷了4個轉折點,10年時間,一個懷著奧運夢想的男孩走完了從榮譽到恥辱的輪回。
2 n6 N( E5 a5 i' c    對于國內體育人來說,獎牌的多寡有無永遠是一道寬闊的坎,如果你跳不過去,如果你跳得不夠遠,將摔得鼻腫臉青,甚至傷胳膊斷腿,永無翻身之時。當然,張尚武今日之遭遇,他自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身性格的缺陷讓他在卸下光環之後不知所措,走上了這條尷尬人生之路。但是,他的出現無疑喚起了大家許多不勝唏噓的記憶。著名舉重冠軍鄒春蘭當搓澡工、亞洲舉重冠軍才力當門衛、馬拉松運動員艾冬梅擺地攤、亞洲賽艇冠軍陳又香當環衛工……過去的榮耀與掌聲似乎微不足道,一旦離開了這個燃燒了身體與青春的行當,一些運動員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維持,留下無處安置的人生。4 Z1 M6 p+ e$ f/ ~  o' _
    相反,一躍龍門,身價百倍,現實中不少運動員通過自己的努力躍過了這道龍門,廣告代言,加官晉爵,經商掘金……他們通過獲取體育競技的成功收獲了令人艷羨的人生。但是,當媒體拼版面、拼視覺報道姚明退役,當民眾眾說紛紜預測巨人未來走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關注那些沒有躍過龍門的人?成績平平又無一技之長的“塔底”運動員,退役後如何生存確實是不容回避的難題。尤其在一個金牌崇拜的國度,運動員荒廢文化知識,一心拼體育、拼成績、拼獎牌,體制內也沒有花心思讓他們重視文化知識,重視自己的心智發展。如果運動員能在重要賽事上拿到金牌,自然全民歡呼,各級政府層層褒獎;而一旦運動員退役後,再無望拿金牌時便被社會冷落,晚景淒涼。
$ O# m3 B" U7 j$ A& P% [& V    最近幾年,國家開始重視退役運動員的技能培訓,在他們進行運動訓練的同時讓他們接受教育。但是,我國競技體育制度的核心內容就是“為奧運爭光”,為備戰4年一屆的奧運盛會,成千上萬的孩子日復一日進行專業訓練,每周10學時文化課的最低標準都很難在專業體校得到保證,即便上課也是得過且過。所以問題又回到原點,只要不打破這種金牌崇拜,不拋棄“唯金牌論”,那麼獎牌就始終是一根永不過期的指揮棒,指揮著運動員悶頭朝著那寬闊的坎縱身一躍,哪怕最後摔得鼻青臉腫,甚至永無翻身之時。
5 V! T; N' S  Z8 t5.39.217.76    本文無意為張尚武辯解,即便曾經輝煌,一個人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路也是自己選擇的。但是,張尚武以及一些運動員的遭遇,足以說明他們的悲劇很大部分是由整個體制造成的,如果不在體制內未雨綢繆,去獲得適應社會的技能和生存的資本,等到被體制拋棄那刻,運動員也難免重復張尚武們的命運。(洪 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