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是許多民眾的困擾,多數人會挑選鈣片補充,但市面上鈣片種類眾多,「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胺基酸螯合鈣」,常懂的我們不知如何挑選,事實上,沒那麼復雜~公仔箱論壇3 \7 u4 y4 g5 v! ~0 R
公仔箱論壇& \- R; C0 ~1 d+ ?
. w2 s' J2 I' J0 `( O5 m" |- c5.39.217.76更多
( m# U& ^% X! Q( i! Y' Qtvb now,tvbnow,bttvbStep 1、看清「鈣含量」
9 f% C3 ?6 S0 b. k5.39.217.76同樣標示500毫克的鈣補充品其鈣離子的含量,很多鈣補充品所標示的是「鈣化合物」而非「鈣離子」的劑量,鈣化合物會隨著分子量大小而含有不同比例的鈣離子。如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所含的鈣離子為40%,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則只有21%,胺基酸螯合鈣所含的鈣離子濃度大約為15~18%、乳酸鈣(Calcium lactate)所含鈣離子約13%,而葡萄糖酸鈣的鈣含量只有9%。舉例來說,標示檸檬酸鈣500毫克,實際含鈣離子只有105毫克;而標示碳酸鈣300毫克,實際則含鈣離子約120毫克。所以選購鈣補充品首當看清楚「鈣離子」含量多寡。! S9 a+ I' y N0 `" D
鈣離劑的含鈣量與吸收率
# b. ~3 y; W7 H+ g7 |$ L. h: [$ {' l至於之前吵的沸沸揚揚的鈣質吸收率的問題,除了胺基酸螫合鈣(80%)與檸檬酸鈣(35%)吸收度較高之外,其它的鈣製劑吸收度差不多落於25-29%之間。吸收率高達80%的胺基酸螫合鈣,雖然吸收率高,但其所含鈣離子百分子僅15-18%,若同樣以500毫克的碳酸鈣與胺基酸螫合鈣,其實際吸收的鈣離子為54與72毫克。考慮到經濟效益與保健功效之實質意義的平衡下,有需要花費高額購買僅宣稱其高吸收率的產品,仍是個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S7 B$ ~+ q/ B h- q% z
Step 2、吃胃藥、易脹氣便祕者避開碳酸鈣
. |7 S8 ?- n: u) m' w8 ltvb now,tvbnow,bttvb碳酸鈣需要胃酸的作用,才能分解出離子鈣。所以針對胃酸分泌不足或常期使用胃酸抑制劑或胃藥者,建議選用非碳酸根的鈣製劑。由於碳酸根,很容易與許多離子產生沉澱,故比較容易產生便祕現象。另一方面,碳酸鈣因為碳酸的關係,容易在酸性環境下產生二氧化碳,所以有些人服用鈣片以後,會覺得胃脹脹的、打嗝或是脹氣,這些都是因為碳酸的關係,所以有些時候也會建議飯後服用,或改用非碳酸根的鈣製劑。5.39.217.761 c3 ?5 I9 Q/ C: a/ z* D
Step 3、單次劑量別超過500毫克5.39.217.765 ^7 P2 U$ v1 k* V) Q9 ]2 x7 i# P1 V
人體對鈣質的單次吸收高峰約在500毫克,超過500毫克以上,腸道對於鈣質的吸收力會下降,因此不要一次吃大於500毫克劑量的鈣片(主要因素為腸道面積有限,小腸本身對鈣質的吸收也有一定的飽和度,所以大於500毫克的劑量時,吸收飽和了,當然吸收度會開始下降,但不代表大於500毫克以上的劑量就不會吸收了喔)。2 i/ u0 \. X& X- d
鈣質的每日建議攝取劑量,成人約為每日1000毫克,上限值為2500毫克(飲食攝取+補充劑攝取量)。攝取過多的鈣質,會讓腸道蠕動變慢,另一方面也會使大腸吸收更多的水分,容易導致便祕的現象。所以除了碳酸鈣易便祕外,過量的攝取其它鈣制劑,也會有便祕的風險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