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搞錯了吧,我今年才32歲,怎麼可能會得帕金森症。我女兒才4歲、兒子2歲,我不可以倒下!」朱先生不敢置信地問醫師。
/ _. ~2 d1 w0 k! B5.39.217.76前陣子朱先生發現右手、右腳開始僵硬且顫抖,原以為是運動造成的神經傷害,做了不少檢查,始終找不出病因。經轉診至神經內科,臨床診斷為帕金森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 | y8 b% `" h
3年後,朱先生已經是帕金森症第3期患者。出現了步態不穩的問題,不但容易跌倒,甚至連睡眠都有障礙,更遑論工作養家。 , ^7 F. E; i1 R
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年輕人也可能中獎公仔箱論壇: R7 U5 X# @) Z- }. x# X* I
帕金森症是由於中腦黑質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不明原因退化死亡,造成大腦基底核的多巴胺分泌不足,無法協助傳遞腦部訊息,調控全身的運動功能。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全世界有400萬人罹患帕金森症,在台灣盛行率每10萬人中有130~140人,估計全台約3萬人正承受著帕金森症帶來的折磨,而影響的不只是3萬人,更是3萬個家庭。
6 V- ^9 z, A; [/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帕金森症的好發年齡雖為65歲以後,但部份患者小於65歲,」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林瑞榮表示,早發性帕金森發生於65歲之前,而發生於45歲稱為年輕發作帕金森,20歲以前則稱為青少年型,「愈年輕發病,家族遺傳的可能性就愈高。」 ' ?$ G P7 o3 ]4 g
顫抖、遲緩、僵硬 帕金森症主要病徵
" i0 ]/ W8 n) u) @tvb now,tvbnow,bttvb「帕金森是一個翻譯名詞,帕金森症是帕金森疾病的總稱。」林瑞榮表示,帕金森症患者會有單側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走路步態不穩、臉部僵硬無表情、走路手臂缺乏擺動、說話聲音小、不清楚、吞嚥困難、站立時身體往前傾、全身經常倦怠無力、雙手靈活度減低、寫字糢糊字小、下肢抽筋等症狀。 2 y% R8 q% |% p$ Z
原發性的帕金森病 藥物治療效果很好
' I6 m( _8 k+ y1 r& _7 G+ B X' W「帕金森病的症狀起起伏伏、時好時壞,前一分鐘活蹦亂跳,下一分鐘可能完全失去活動能力,」林瑞榮表示,帕金森症可以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2種類型,其中,原發性的「帕金森病」藥物治療效果非常好,但藥物會產生波動性,當藥效好時,病患如同機器人「有電」可以活動,然而,當2次服藥之間,或者是藥效不佳時則會突然「沒電」,「病人的生活如同活在恐懼中,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沒電,容易造成生活困擾。」 5.39.217.761 b) `! b( w8 V
「帕金森氏症候群」除了基本退化之外,還合併漸進性眶上神經核萎縮症(PSP)、多系統萎縮症(MSA)、皮質基底核退化症(CBD) 等退化,惡化程度比帕金森病來得快,經濟負擔也相對比較重。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S, e7 E; z* u/ B7 `$ A# f, s
目前醫學仍無法根治「帕金森病」和「帕金森氏症候群」,只能給予治療,控制病情,減緩惡化速度。
1 Z4 [; C% ^* ^3 o- D O次發性的帕金森症 去除病源即可康復$ Z- A: R8 z% f' Y2 ~- B
「次發性」帕金森症約占所有帕金森症患者的10~20%,所謂「次發性」就是因「某些因素」所造成,譬如由吃藥造成帕金森的「醫源性」、因為吸毒或誤食特殊金屬所造成的「毒物性」、中樞神經感染的「感染性」、甲狀腺功能過低的「新陳代謝性」,以及腦瘤、水腦症的「結構病兆性」。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m) E$ @+ m/ p* C/ G2 a) i( K9 B( h
「只要找出病源性,把原因去除掉,大多都可以痊癒,次發性帕金森症病人很可能在6個月內慢慢恢復。」林瑞榮說。
/ ~- E! p$ ~4 A: D9 r# h公仔箱論壇依病情程度分五期 中後期需要人照顧
5 T9 O+ m; @' i2 Rtvb now,tvbnow,bttvb「帕金森症依病情嚴重程度可以分為5期,每一期的時間長短沒有一定標準,」林瑞榮提到,在醫界開始使用左旋多巴(Levodopa)治療前,病患從第一~第二期約經歷2年時間,平均約5年病情會惡化影響平衡感,而行動明顯產生障礙則約6〜8年,臥床則8〜10年。 5 M9 V; ? o& u, [' p- |
直到1967年後,左旋多巴等藥物問市,藥物種類多且治療效果非常好,使帕金森症每一期演進時間沒有一定標準。病患大約在第三期後,容易產生輕度肢體障礙,可能開始需要人照顧,第四期則吃東西容易嗆到、走路容易跌到,需要有人時時刻刻在旁看護。 $ F6 h8 K+ \8 X$ Z! c' k- c
帕金森症退化後期 會惡化變成失智症% m r/ a( z5 o2 D% \% Y4 L$ j* _
帕金森症和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是否相同?「帕金森症和阿茲海默症,兩者不太一樣。」林瑞榮說,多數阿茲海默症是因為大腦皮質退化,造成痴呆,而帕金森則是中腦黑子退化所產生的疾病。 , j5 x/ h+ c' u; w4 Z& A1 I- ?
但帕金森症的黑子退化程度會隨疾病惡化程度,漸漸從中腦腦幹退化到間腦和皮質,而出現智力退化的問題;澳洲雪梨研究指出,帕金森病人發病15年後,約5成病患會罹患失智症,發病20年後則提高至85%,「帕金森病後期會和阿茲海默症愈來愈相似,除了動作障礙之外,也合併認知功能退化。」 5.39.217.76% C6 s- m& t$ w. B& W
腦部深層刺激手術 今年正式納入健保
$ V7 s4 C" b# r1 ~ t" d" Vtvb now,tvbnow,bttvb「腦深層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是植入一個細長的電極導線至腦中和植入於胸前的脈衝產生器相連,藉著產生電流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以達到控制症狀的效果,腦深層刺激手術是治療帕金森病最有效的外科手術。
+ K2 n6 L1 k4 O' ]" e6 r過去施行腦深層刺激手術,病患需自費約100萬〜120萬元,對一般家庭是極為沉重的負擔。今(2015)年1月1日開始,腦深層刺激手術正式納入健保,但因健保資源有限,病患必須同時符合「屬原發性帕金森病」、「發病5年以上,且經醫學中心評估為藥物治療反應良好者,且因長期服藥後產生嚴重併發症,例如異動症狀或運動波動現象」、「病人身體其它狀況良好,必須無失智症、無其他嚴重的內外科疾病,以及無藥物無法控制的精神疾病」、「病人的腦部磁振造影(MRI)檢查必須正常」等條件,才可獲得健保補助。 / ~/ G- v7 i, b3 t3 @
不過,健保大約給付50%,病患需自行負擔另外的50%,也就是說,即使已有健保給付,病患仍需自付約50幾萬元。 5.39.217.760 m" J" x% U+ N# i2 ^8 c4 b% j' w0 h
此外,尚未引進台灣的「十二指腸多巴胺灌輸術(DuoDopa)」,在歐洲行之多年,對於有併發症病患的治療效果非常好,一年費用預估約100萬〜120萬元。而另一種同樣尚未引入國內的是「皮下注射針劑(Apomorphine)」,把針放在病人皮下以達到連續注射的效果,一年費用約35〜40萬元。 ) P# R+ L9 [6 _2 p Z& G
保險轉嫁罹病風險 選擇兩種給付方式tvb now,tvbnow,bttvb/ |4 a0 c8 j: c! H' W3 j- ^# a% E
「如果病人在罹病前有投保相關保險,就可以轉嫁罹病後帶來的風險。」友邦人壽商品暨業務發展部資深協理陳碧玉表示,治療帕金森病的外科手術及新式治療都非常昂貴,即便未來引入台灣,對健保負擔很重、通過健保的時間也可能很長,此時保險就扮演「財務醫生」的角色,可轉移家庭經濟的負擔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