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巴基斯坦政治在選舉前後的怪象

巴基斯坦政權在該國歷史上首次進行憲法途徑的更換:5月11日該國舉行議會選舉。去年春天辭職的政府成為第一個執政到期滿的公民政府。可是,這次選舉雖然形式上遵守憲法民主程序,席捲全國的暴力和恐怖浪潮卻空前高漲。這遠非巴基斯坦政局的唯一怪象。 沒有一天不傳來巴基斯坦各個角落發生的恐怖或政治謀殺事件的消息。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裝分子活動最為猖獗。他們不願意加入憲法進程,宣布對政治家們進行真正的獵殺,迫使他們放棄參加競選活動。 儘管存在暴力浪潮,政治觀察家們己宣布選舉己提前確定:前總理沙里夫為首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H)必然取勝。難說這種預測能有多少準確,但等待的時間己不多了。 應該說,像巴基斯坦那樣的國家,對待有關選民情緒的社會調查果應該謹慎。選舉那天起作用的主要不是選民的態度,而是許多因素的結合-民族、氏族、地區等的因素。 俄羅斯戰略研究所專家沃爾洪斯基說:「暫時比誰能成為勝利者的問題較為次要,但對巴基斯坦政治生活起長遠的重要影響問題是誰能居第二位。這是巴基斯坦人民黨(主要依靠信德省選民)和主要依靠傍遮普省選民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的輪流執政,還是會出現人們己等待數年的『第三力量』?」 這裡指的是伊姆蘭汗領導的「爭取正義運動」。伊姆蘭汗聲稱能取得決定性勝利,但這大概是競選時的誇張說法。該黨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主要是沒有基層的組織網。但是,如果「爭取正義運動」能在議會中占相當多的席位,就意味著兩個「傳統政黨」輪流執政機制的結束,就將意味著以後的選舉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不再是過去的政治 ——「politics as usual」。 沙里夫在選舉之前就以本國未來領袖的名義發表了幾個重要聲明。他宣布當上總理之後,不打算成為軍事指揮方面的二把手,而將親自統管國家武裝力量。他同時聲明必須重新考慮和美國的關係,包括在阿富汗局勢的調解方面。 這兩個聲明顯然有內在的矛盾和怪異。沃爾洪斯基認為:「最近幾年仍是該國最主要力量的軍隊一直強調非政治化。可是未來總理使軍隊服從于他的強烈願望可能起相反的反應。要知道沙里夫正是在 1999年被軍隊排除的最後一個公民領導人。」 重新考慮和美國關係的說法也很矛盾。從競選觀點看來這是合符邏輯的:按蓋洛普公司的資料,巴基斯坦是反美情緒最高的國家。可是美國仍是危機的巴基斯坦經濟的資助者,巴基斯坦軍隊武器的主要供給者,盡管最近幾年巴基斯坦和中國較親密。 這樣,沙里夫和五月11日選舉的任何一個勝利者都將需要在國內反美情緒與客觀上需要與美國保持關係之間進行周旋,而這種關係首先對巴基斯坦上層有利。 【2013/05/08 俄羅斯之聲】
" `4 t) }: u+ ~% j1 L
% E& k4 j" c& g; f(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5 ?+ k3 d( Q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