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公館鄉穿龍圳日夜奔流173年,活水源頭成了下游八百多公頃農田的命脈,見證先民胼手胝足開墾,荒地變良田的歷史,潺潺水聲流傳著一頁又一頁的故事。 公館鄉公所網站介紹穿龍圳的歷史,1840年公館鄉尖山庄民劉禎出資開鑿,後來資金短絀,由福基林氏經營,從上福基引後龍溪河水,分南、北幹線,灌溉農田八百餘公頃,成了公館地區水源大動脈,每年以每甲地3斗租榖維持。 日治公共埤圳時期,改由公館13庄共同出資管理,1953年苗栗農田水利會公館工作站在後龍溪辦理擋水填土工程,1957年完成引水隧道截彎取直工程。 苗栗農田水利會總幹事李秉焜說,穿龍圳是公館鄉灌溉大動脈,記憶中圳水不曾枯竭,造就下游公館平原富庶的良田,公館鄉不僅是苗栗縣主要穀倉,紅棗、芋頭等特產,更是全國知名。 石墻村甚至把水圳與紅棗、石駁列為石墻三寶,石墻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邱新和說,石墻(石圍墻)墾主吳琳芳1818年出資,率28名壯丁設庄開墾,穿龍圳通水後,南幹線有食水圳、七十份圳、番仔埔圳、關爺埔圳4條支流,大都以老地名命名,灌溉石墻、銅鑼鄉中平一帶;北幹線灌溉區涵蓋公館鄉福基、福星、鶴岡及下三庄一帶。 「食水」有特別意義,食水圳水路如蛛網縱橫石圍墻庄,每戶人家前都有水圳,早年沒有自來水,庄民從水圳取水飲用,庄頭有不成文的「規則」,日出前不在水圳洗尿桶、尿布,家戶於清晨三、四點先挑水回家儲水,以備一天所需。 邱新和說,穿龍圳引水道三百多公尺,歷經歲月風霜,圳頭多次損壞,水利會1957年花1年時間,人工開鑿出直徑約160公分、長約280公尺的新水道,這項艱鉅的水利工程,克服日本人都不能完成的任務,成了當時盛事。 . r: a) G3 J8 g+ G; G% |
: R' U' D5 ^, e% r6 b6 ?; f
邱新和回憶早年穿龍圳沿岸柳樹成蔭,竹子成叢,水中魚蝦悠游,更是孩童戲水消暑的好去處,水源頭的引水隧道,還是好奇探險的所在,曾幾何時,竹叢不復見,殘存幾棵柳樹隨風搖曳,孩童玩水嬉鬧聲更成絕響,都只能在老照片及記憶中回味。
; Q, s3 o" \: a5 j9 \% etvb now,tvbnow,bttvb現在水圳成了景點,地方利用穿龍圳充沛的水量,在南幹線打造水利發電風車,北幹線灌溉區的黃金小鎮,休閒觀光產業蓬勃,遊客騎自行車倘佯享受農村田野、水圳風光,穿龍圳繼續奔流,開啟另種「生命力」。 5.39.217.76; V' n6 o! E. {4 ]9 q% K! N6 r
tvb now,tvbnow,bttvb5 M% c! d/ |& C( Y7 R; a-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F8 k ?/ i5 |1 L+ z5 m
穿龍圳水量豐沛,地方打造景觀,設置水力發電風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s! K9 S3 v7 N
! s" A9 d9 c" l. @ 5.39.217.76, e9 g! n& k9 z: C2 V" Q$ A
tvb now,tvbnow,bttvb' F" B$ U2 K0 A2 l, R7 M
 " U2 X( b& C @: D) J% t' C5 z4 H
公館鄉穿龍圳早年學童成群戲水,嬉鬧聲不絕於耳公仔箱論壇7 g+ g" v8 x8 a; |( ?
公仔箱論壇# y" Z$ ^; `9 N( B' Q& M# Z
, G4 a6 j/ f) C- Y( w7 r
( R3 v- y! T, \/ z9 K" a5.39.217.76
! M" }0 Y2 g1 k' x2 _, t2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 b8 A& B3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