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近來是熱門話題,如何將善念藉由企業模式發揮到最大效益,解決社會問題,成了許多年輕人的想望。對岸七○後青年余志海創辦「多背一公斤」活動,對此是極佳示範。 余志海愛好旅行,一開始只是很素樸地想到:如果進入偏鄉,能「多背一公斤」物資給孩子。這個作法雖遭譏不符效率,卻頗能打中年輕人熱愛旅行及剛萌芽的善心。經過網路傳播,成功激起大陸「多背一公斤」風潮,台灣也多次複製。 經多年嘗試,余志海將單點式「多背一公斤」,量化為「一公斤盒子」。盒裡的教學材料和流程指引,讓缺少美術等課程的鄉村學校能自己形塑課程,不用再仰賴外來志工蜻蜓點水式的指導。小小的一公斤盒子施展魔力,迅速覆蓋幾千所大陸鄉校,製造效益等比擴大。 從「給他魚吃」的多背一公斤,到「給他一條釣竿」的一公斤盒子,猶如慈善「手工業」升級為「輕工業」。而余志海也因為做出一公斤盒子,吸引企業上門,受邀製造教育訓練產品。原本苦於營運的他,終於自給自足。 正如人類社會演變,從手工業到輕工業的進程,有得時難免有失。余志海坦言,目前花在公益和企業產品的時間各占一半,未來亟思將兩者結合。畢竟,許多前車之鑑顯示,原想借重企業「手段」的慈善,發展到相當規模後,可能悖離公益本心。 當越來越多有志年輕人嘗試投身社企,必須同時掌握創意有效的企業模式和行善的初衷。如余志海所說,社企重點在於以創業精神解決社會問題,否則做慈善就好了;反過來說,若社企不能解決問題,那做企業就好了。
1 k% w2 I. F2 Q. g% J公仔箱論壇
: Z! K6 T9 `9 b) D7 T Z- y! R& k! D8 t* w: b: P: {+ W
【2013/02/09 聯合報】
# s: C! G# k. Qtvb now,tvbnow,bttvb S8 V; b! J, y1 F2 P# x
6 t% ~ c' t. p( ^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