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敘土邊境 德擬部署導彈部隊

據德國電視一臺17日援引德國國防部的消息報導,德國國防部計畫派遣170名士兵並部署愛國者PAC-3型防空導彈參加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的北約統一軍事行動。 德國國防部長德梅齊埃日前表示,在土敘邊境部署北約部隊及導彈是為了保護土耳其境內難民,絕不會干涉敘利亞的軍事衝突。鑑於二戰歷史原因,德國向國外派遣軍隊一直是較為敏感的話題,而按照常規,派兵計畫應提交德國聯邦議院批准。 隨著敘利亞內戰加劇,土敘邊境地區局勢不斷惡化。自10月3日發生5名土耳其平民在來自敘利亞的越境砲擊中喪生事件後,兩國邊境零星武裝衝突時有發生。最近幾周已有數千名敘利亞難民為躲避戰火而進入土耳其。據土耳其政府統計數字,目前有超過11萬名敘利亞難民滯留在土耳其境內。 5.39.217.76. P. e2 y  L3 D' [! J& k
4 A) N9 Q! a% H# D
【2012/11/18 世界日報】/ y2 a. o! Y) ?( o: k* {! T$ f

0 e) x9 I: J# }! }5.39.217.76) u: @# s4 ]1 P: V

1

評分次數

  • aa00

歐巴馬警告敘利亞「勿動用化武」

聯合國無限期中止在敘利亞任務 敘利亞內亂持續20個月仍未平息,美國總統歐巴馬3日嚴正向敘國總統阿塞德說,切勿用化學武器對付自己的人民。聯合國發言人表示,聯合國將無限期中止在敘國境內的任務。美國媒體稍早報導,敘軍已將化武四處搬動,美國因此擔心阿塞德手下軍隊可能正考慮動用化武。另外,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傳出叛逃消息。 歐巴馬嚴詞聲明:動化武後果自負 歐巴馬3日在國防大學的演講向阿塞德發出嚴正警告,「今天我要清楚地向阿塞德與他的軍隊說:全世界都在注意你們的一舉一動,使用化學武器是絕對不可允許的。如果你犯下這個悲劇性的錯誤,就必須為嚴重的後果負責」。 三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指出,美情治單位察覺敘利亞近日在幾個據點搬動化學武器的零件,因而提出警告。美國擔心阿塞德政權面臨不利情勢,可能準備動用化武。一位官員說,敘國近日的活動從前沒出現過,必須進一步監視。 雖然美國無法確定敘利亞是否準備用化武,但因為阿塞德政權目前面臨極大的壓力,所以美國方面必須更加謹慎。過去半年情治官員也攔截到敘利亞與伊朗「聖城部隊」(Quds Force)的通訊內容,聖城部隊勸敘國用沙林毒氣對付反抗份子。 因此,美政府與同盟正在衡量是否應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防止他們動用大規模毀滅武器。目前美方考慮的行動,範圍包括空襲或小規模區域攻擊,控制敘國的化武儲備。官員說,美國不會派軍隊進入敘利亞,但是一個特殊任務小組正在約旦教導當地軍隊,如何安全控制化武據點。 敘利亞外交部發言人棄守叛逃 由於敘利亞安全狀況惡化,聯合國中止在該國的任務,並稱將撤出非必要人員,歐盟在大馬士革的活動也降至最低程度。 另外,敘利亞的外交部發言人馬克迪西今日傳出叛逃。中東媒體報導,他因為做出與政府立場相左的聲明而遭解職,一位在敘國的外交官員指出,「馬克迪西叛逃了,他已經離開敘利亞」。中東媒體報導他前往英國倫敦。
" {" Q3 v+ l! u- s: X  \. x: ?/ wtvb now,tvbnow,bttvb

" @9 C. ?# O  d7 c. G1 v& S$ z公仔箱論壇【2012/12/04 聯合晚報】tvb now,tvbnow,bttvb$ S# b2 z2 ?! U' {4 h  J+ D
" z6 n) R- H: o* _5 c
3 p' }4 l* _6 [" k

1

評分次數

  • aa00

敘利亞境遭綁囚5天 NBC特派員獲釋

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部18日表示,該公司首席國外特派員恩格爾(Richard Engel)和其製作小組,在敘利亞遭不明團體綁架並囚禁五天後,17日在綁架者遭叛軍擊斃後獲釋。 39歲的恩格爾和其小組是在13日由土耳其進入敘利亞西北部邊境時失去音訊,直至17日獲釋後,才再度與外界連繫。NBC表示,在恩格爾等人失蹤期間,沒有任何團體宣稱為此事負責,綁架者未提出贖金,也無法連絡。 NBC在聲明中說:「我們很高興恩格爾等人已安全離開敘利亞。」恩格爾則在抵達土耳其後表示,他與製作小組是在隨同敘利亞叛軍採訪時,遭到一群約有15人的槍手埋伏綁架,其中一名叛軍並當場遭處決。 恩格爾指出,所有人被卡車載至不明地點後,在囚禁期間雖然未被拷打,卻歷經許多心理上折磨,不時被威脅將先處決。 恩格爾說:「綁架者讓我們自行決定誰先處決,我們拒絕後,綁架者隨即開槍,假裝槍殺新聞製作人巴濟茲(Ghazi Balkiz)。」 巴濟茲表示:「囚禁期間他們非常團結,並且互相打氣。」攝影師庫伊斯特拉(John Kooistra)則指出,「他好幾次已準備面對死亡」。 恩格爾表示,綁架者公開表示效忠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並指出計畫把我們做為人質,以與叛軍交換遭囚禁者。 恩格爾等人這次得以脫險,是因為17日晚間被綁架者載至其他地方時,在一處檢查哨遭遇叛軍,雙方一陣交火後,兩名綁架者被擊斃,其餘逃逸。恩格爾等人重獲自由後,隨即在18日返回土耳其。 恩格爾等人被綁架後,NBC和各主要媒體取得協議,暫時封鎖消息,直到獲釋後才宣布。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h% m2 D1 i" O  R0 r; j) Y

; u8 H' ]: w  W9 N% O( ]0 \; w. otvb now,tvbnow,bttvb【2012/12/19 世界日報】3 D% Y0 K- }! }  e5 K# @8 l# d
tvb now,tvbnow,bttvb* x) E. {; J/ m0 l+ ]
; j- t) b# z% y2 |

敘利亞總統怕暗殺 天天換房睡

華盛頓郵報報導,敘利亞總統阿塞德越來越孤立,害怕政權垮台和自己被暗殺。敘利亞媒體和反對派指出,阿塞德已經放棄重整旗鼓,轉而擔心個人安危,不但提升維安規格,每晚睡在不同的臥房,對餐點更是小心翼翼,深怕被下毒。 中東情報官員引述叛逃敘利亞人的說法指出,阿塞德怕被暗殺,白天不敢出門。 最近數周,阿塞德從螢光幕前銷聲匿跡,既未受訪或發表演說,也沒在國營電視台的實況轉播中現身。美國與中東官員都說,他的親信圈子越來越小,他現在只跟家人和信得過的幕僚往來,大多是阿拉維教派穆斯林。 美國官員說,近日敘利亞憲兵司令叛逃,該國少數的盟國也跟阿塞德劃清界線,讓阿塞德更顯孤立。俄羅斯總統普亭說,俄國「不關心阿塞德政權的命運」,一名中東情報官員表示,這番話對阿塞德「打擊非常大,連俄國都不支持,會讓阿塞德感覺船要沉了」。 一連串針對高官的攻擊事件也讓阿塞德更加警戒。政府軍已丟掉全國十四省中的十二省,分析家說敘國部隊平均每月一千人陣亡。 不過,政府軍廿九日從反抗軍手中收復荷姆斯市郊的戴爾巴艾貝區後,俘虜並處決兩百多人,廿九日可能是敘利亞內戰最血腥的一天。
/ q  J2 F& f5 L; v6 x# z; W- M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D3 T  z2 Z5 l3 |  R+ O1 F
【2012/12/31 聯合報】
2 t7 Q- O0 L, A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L  l- @9 P; w1 P) D5 h
tvb now,tvbnow,bttvb) n3 y6 K) Y0 g# i4 X& Z3 D6 Y

聯合國:敘利亞內戰 已6萬人喪生

據聯合國2日公佈的敘利亞人權報告,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共有6萬人在敘利亞內戰中喪生,數字遠超過敘利亞反對勢力估計的4萬5千人,而政府數據僅有到今年3月為止,共2,539人喪生。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皮萊表示,「犧牲人數遠超過我們所預期的,這樣的結果『令人震驚』。」 皮萊說,「在政府和反對勢力互不相讓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預測2013年一開始,死亡人數就會超過6萬。」敘利亞1日全國多處發生空襲,政府軍和反抗軍也在首都大馬士革郊區激戰。 這份報告發表時間,正好在大馬士革一間加油站遭政府戰機的飛彈攻擊後。這場攻擊引起的大爆炸,造成至少70人喪生,根據人權人士表示,這是敘利亞反對運動開始以來,傷亡最嚴重的攻擊事件之一。 6萬是下限 聯合國委託的「敘利亞衝突死亡人口統計分析之初步報告」,檢視七份資料來源的147,349份報告,包括政府和反對勢力的紀錄。經過交叉比對、刪除重複資料,最後得到59,648這個數據,而且它只計算含有完整姓名、死亡日期、死亡地點的名單。 其中有許多是單一資料來源。例如,2012年8月是最致命的一個月,卻僅有一兩份資料顯示超過4千人喪生;另外近2千個死亡名單只出現在一份來源資料,仍然被包括在最後統計人數中。 此外,報告撰寫人員警告仍有許多沒有出現在他們手中資料的死亡人口。他們在報告中寫道,「這些數據應該只被認為是最低下限。」 這份研究報告沒有具體區分士兵、反對派武裝份子和平民的死亡人數,但是它特別強調其中76%是男性。 雙方都不肯讓步 皮萊強調,雙邊勢力都造成許多死傷,而日益惡化的宗派衝突使得解決方案更難形成。 這場抗爭使於2011年2月,從政府鎮壓的軍警和抗議人群之間的衝突開始,示威遊行的雪球愈滾愈大,最終變成反抗阿薩德政權的全面暴動。儘管反對勢力現今控制了敘利亞大部分的區域,但似乎幾個月以來,雙邊衝突呈現了僵持狀態。 內戰最受影響的區域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郊區和中部的霍姆斯省。 聯合國難民署2日發表的報告則顯示,目前有57萬敘利亞人淪為外逃難民,輾轉逃往敘利亞鄰國尋求避難,單是去年12月就有8.4萬敘利亞人出逃避難。有15萬人在土耳其,13萬人在黎巴嫩,12萬人在約旦,約7萬人在伊拉克。 聯合國和阿盟聯合特使卜拉希米警告,敘利亞危機已威脅到區域安全。 敘利亞內戰資料: • 性別:男性76.1%,女性7.5%,其餘的資料不詳。 • 地區:霍姆斯省是衝突暴力最嚴重的地區,其次是大馬士革郊區、伊德利卜(Idlib)、阿勒頗(Aleppo) • 2012年8月是最致命的一個月,記錄上有超過6千人。
9 Y* F6 L3 _, I5 u9 z4 t0 U2 f)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x& P9 D" Z5 A% k' s7 p: U
$ a8 w$ |- [- k, _& T7 `5 N

1

評分次數

  • aa00

北韓進入「一號戰備」 瞄準美國本土

北韓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廿六日透過官方通信社發表聲明宣稱,包括戰略導彈部隊、長程砲兵部隊在內的所有野戰砲兵軍團,即日起進入「一號戰鬥執勤狀態」,打擊目標包括美國本土和夏威夷、關島等太平洋軍作戰地區的美軍基地,以及南韓和其周邊地區的「所有敵人目標」。 韓聯社報導,北韓過去未曾使用過「一號戰鬥執勤狀態」的用語,南韓軍方正在研究其意義,估計這意味著北韓進入最高水準的戰鬥準備態勢,代表武器安裝實彈,軍人全副武裝進駐陣地。從「一號」的用詞來看,可能是遵循了領袖金正恩的命令。 廿六日是南韓「天安」艦遭擊沉造成四十六名官兵喪生事件三周年。北韓聲明提到,美國B52戰略轟炸機編隊廿五日進入南韓,並針對北韓縱深目標進行模擬實戰核打擊演習,首爾當局還將「天安艦」和延坪島砲擊事件的責任轉嫁給北韓。 司令部揚言如果再次發生這種「局部挑釁」,「為守護國家自主權和最高尊嚴,將通過實際行動向目前的南朝鮮傀儡政府顯示朝鮮軍隊堅強的意志,要在瞬間把一切化為灰燼,讓對方無反擊的機會。絕不能讓目前的南朝鮮政府重蹈前一屆政府的覆轍,阻礙朝韓關係發展。」 法新社援引軍事專家的分析認為,雖然北韓去年十二月成功試射長程火箭,但大部分專家認為北韓還沒有能攻擊美國本土的洲際飛彈,夏威夷及關島也處在北韓中長程導彈攻擊範圍外。北韓導彈的射程範圍目前可達美軍駐日、韓基地。 南韓軍方表示,沒有發現北韓有特殊動靜,因此並未調升戰備級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廿六日表示,當前朝鮮半島局勢複雜敏感,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克制,謹言慎行。
6 _6 V7 R1 B* E" L6 j( Z0 N# Ttvb now,tvbnow,bttvb

4 b! C# }1 c) c; I5 S2 u9 T/ Y7 c【2013/03/27 聯合報】5.39.217.768 X. q3 `6 k3 ~+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U  F5 E% F: l! o

* j% K5 k4 B) j1 f2 n+ A# Y) G2 [5 p3 V

北韓升高挑釁 軍事專家:恐開戰

北韓近數月頻做出挑釁舉動,戰略分析師表示,北韓近期的言論和行為與以往不同,恐嚇言詞更是「憤怒尖酸」;北韓的軍事力量已大幅進步,領導人金正恩年輕且缺乏經驗,又喜歡出風頭,可能不會像過去領導人一樣追求維持現狀的和平,因此北韓對南韓及美國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大為提高。 許多國際專家表示,北韓最近強勢的作風,反映出領導人金正恩想鞏固其在國內的勢力及聲望。分析師表示,北韓非常重視年齡,而29歲的金正恩亟欲展現其年齡不會影響其統御力。首爾智庫亞太環球研究集團創辦人賈斯博指出,金正恩強勢發言的首要目標是北韓軍方,因為少了軍方的支持,金正恩恐怕無法在位太久。 北韓頻頻發出的威脅言論可能讓部份人士習以為常,認為北韓不會真正發動戰爭,但一些軍事專家卻持不同看法。美國喬治城大學韓國專家、前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主任車維德指出,比起過去20年,北韓新領導的一連串恐嚇,最近集中在短時間內發佈,讓人感到憂心。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東亞防擴散計畫負責人劉易斯也說,最近的威脅言論較以往「憤怒尖酸」。 大部份的觀察者認為,北韓距離將核彈裝置在長程飛彈上,還得花上好幾年的時間。美國獨立智庫鸚鵡螺研究所主任海斯認為,雖然北韓科學家在去年12月成功地將小型人造衛星射入太空;但在飛彈上加裝武器裝置,發射並擊中目標是一件更複雜的事。劉易斯則表示,北韓的飛彈技術已經較以往進步,愈來愈接近擊中美國西岸的目標。 美國《外交政策》社論指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年輕且缺乏經驗,加上又喜歡出風頭,可能不會像過去領導人一樣追求維持現狀,而有冒險對南韓或美國發動軍事攻擊的可能。另外,過去北韓的挑釁舉動總是不了了之,但現今北韓的核武力量已大幅進步,而南韓又已失去耐心,因此大幅推升朝鮮半島開戰的可能性。
: y# z5 M  v+ M* }! P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t- v1 ?2 p6 M, b% ?- h7 n* o

3 K/ |% w; B" w

化武紅線變粉紅 歐巴馬進退兩難

從去年八月歐巴馬就開始警告,敘利亞政府若使用化學武器,將跨越紅線,改變局勢﹝game changer﹞,但在傳出敘利亞發現動用化武的證據時,他現在卻說,我們必須要謹慎行動,評估需要反覆辯證。 歐巴馬現在面臨嚴重的考驗,既然越過了紅線,他就必須有所行動,問題是他手上可行的方案並不多,遲疑下去,歐巴馬本身的信用破產,不僅中東地區盟國把他看扁,伊朗與北韓也會更肆無忌憚。 一直強調紅線,並沒有錯,因為這可以收到威嚇的效果,真正的危險在於,如果沒有行動來支持紅線的說法,它會逐漸淡化,最後變成粉紅,隱入背景,踩不踩線,也看不出來。 只發現沙林毒氣 無確切證據 阿塞德政權是否使用化武,其實並沒有確切證據;以色列軍方情報部門先提出指控,白宮發言人還說,未能得出使用過化學武器的結論。然而到了25日,由白宮法律事務辦公室寄給少數參員的信中,美國情報部門經「程度不等的確認之後」作出以下評估:敘利亞政權已經小規模地使用了化學武器,確切地說是沙林毒氣。 所稱的「證據」來自敘利亞的兩份人體檢測,但證據只顯示沙林毒氣殘留在人體,並不涉及沙林毒氣的劑量、確切的使用地點,毒氣是否武器化,所以不能斷言敘利亞政府動用了化武,而部分媒體所發布受害者口吐白沫的影片,更不是沙林毒氣中毒的徵狀。 若此時出兵 衝擊預算赤字 阿塞德政權自然強烈否認,他們表示,3月份襲擊阿勒坡省,載有化學武器的火箭彈,發射自反對派控制的區域,而該地區距土敘邊界很近,很可能來自土耳其。 不過真要弄清楚,聯合國預備派人進入敘利亞調查,但由於敘利亞拒絕,而俄羅斯又庇護敘利亞,所以現在美國還沒有達到充分證據的標準。 派人遭到耽擱,反過來看,這也替美英爭取時間,無須在此刻決定出兵,但如果真的覺得有需要出兵,他們大可無需等待聯合國決議,過去也不是沒有這樣做過。 所謂證據不夠充分,或是聯合國決議,都不是真正問題,歐巴馬面臨進退兩難的決定,才是關鍵;如果決定出兵,茲事體大,國防部估計最少需要七萬兵員,在此刻的美國,才剛從伊拉克與阿富汗撤兵,預算赤字高築,這是不可能的。 中東領導人施壓 英態度消極 然而遲遲不行動,會間接鼓勵敘利亞更大規模的使用化武,而不出兵,在中東歐巴馬會感受壓力,最近他才會晤了一連串中東地區領導人,包括約旦國王、卡達與聯合大公國的領導人、沙烏地外長,下個月他還要與土耳其總理見面,他們都是積極要求美國軍事介入的國家。 真的要打,美國傳統的盟友英國,雖然對敘利亞問題發言積極,但首相卡麥隆,卻對派出英軍介入,態度消極,單靠這些喊打的中東盟友可以成事嗎? 歐巴馬手中的軍事選項並不多:轟炸化武儲存基地,會造成化武溢出污染傷害更多的人;派特種部隊,奪取化武基地,但他們會被敘利亞部隊包圍,甚至陷在內戰中,孤立無援;歐巴馬擔心激烈團體主導,又不願意去武裝反對派。 近兩個月來,敘利亞局勢已經開始開始轉變。反對派陣營中作戰最為勇猛的「勝利陣線」被美國認定為恐怖組織,美國雖然加大對反對派的支援,但區別對待,擔心伊斯蘭極端勢力將在敘利亞掌權。 牽動伊朗問題 恐加速核武計畫 敘利亞問題同時也與伊朗問題相連動,許多人認為敘利亞政權垮台,會削弱伊朗,但是同時也會刺激伊朗神權政府,牢牢的抓住政權不放,同時加速其核武計畫。 歐巴馬心裡清楚,伊朗問題將會在今年之內,發展成國際危機,美國到時候必須動用軍事手段,而且需要中國與俄羅斯的協助,他不可能同時因應敘利亞與伊朗兩個危機,不要介入敘利亞,會讓他在處理伊朗時有更多的彈性與選擇。 26日正是歐巴馬為敘利亞頭疼的時候,他到德州參加小布希總統圖書館開幕,看到視訊劇院中,要訪客對「要不要出兵伊拉克」的決策互動時,他一定想到了小布希當時所做的困難決定,他對敘利亞的決定是對是錯,後代一定也會以此來評斷他。 【2013-04-29/聯合晚報】
& Y- d# v" c+ H/ E) Q! I0 Stvb now,tvbnow,bttvb/ V0 W6 Q' U1 H

! b4 x% [/ O1 z# p; m, o6 N5.39.217.76

敘利亞戰爭中的黎巴嫩戰場

黎巴嫩正在變成敘利亞內戰的又一個戰場。昨天,在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擁護者射擊了貝魯特市什葉派教徒聚居街區後,這已經變得徹底清楚了。起來造反的敘利亞自由軍曾以對黎巴嫩領土的新進攻相威脅。敘利亞起義者把的黎波里和貝魯特兩市的設施稱爲可能的攻擊目標。其中包括以拉菲克‧哈里里爲名的國際航空港。 在黎巴嫩北方的最大城市的黎波里,當地敘利亞政府擁護者和反對這個政府的人之間發生的衝突,已經持續不止一個月時間了。但在貝魯特,至今仍然是平靜的。顯然,這也是因爲敵對雙方都懂得,把黎巴嫩首都拖進對抗中是危險的。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裡內戰的可悲經驗,人們至今記憶猶新。那時內戰主要是在首都的街頭進行的。所以,昨天用導彈射擊什葉派教徒的街區,在黎巴嫩被理解爲極爲嚴重的事件。黎巴嫩總統蘇萊曼把發動這次襲擊的人稱作「侵犯黎巴嫩的和平與安定的恐怖分子」。在這次射擊之後,立即許諾在黎巴嫩發動新攻擊的敘利亞自由軍使自己的立場做了180度的大轉彎,並否認了自己原來的聲明。在這之前,自由軍的新聞秘書曾經許諾「讓衝突之火從敘利亞蔓延到黎巴嫩」。 雖然起義者放棄了這些話,但他們的許諾實際上已經被執行。支援敘利亞當局的什葉派真主黨隊伍,在黎巴嫩成了擁護起義者的攻擊目標。5月25日,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教長重申這一支援。他聲稱,他的黨不能容許「敘利亞倒臺」。據他說,敘利亞倒臺將導致失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佔領黎巴嫩。 俄羅斯戰略評價與分析研究所分析家傑米登科認爲,應當在中東宗教對抗的廣泛背景下來看待敘利亞衝突。 目前在敘利亞境內,什葉派教徒和遜尼派教徒之間仿佛有一個分水嶺。這是他們之間從伊拉克移入敘利亞的戰線。美國使這一舊傷重新發作起來。當年華盛頓當局在武裝入侵伊拉克時,沒有考慮到這一入侵將造成的那些後果。但是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實際戰爭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地緣政治後果。我們在敘利亞看到的正是這一後果。 現在,在黎巴嫩也看到了這一後果。號召不許有人數衆多的什葉派居民的三個國家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三國,結成可能政治同盟者的計劃正在變成現實。這個同盟一旦結成,將能成爲伊朗的可靠同盟者。在西方和中東地區。許多人都擔心事態的這種發展趨勢。但暫時這三個國家實際上已被排除於國際政治之外。現在它們關心的完全是其他的事情。- b" P# [' J7 d7 ?% J

2 T" k' N1 o# C*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J& Y. B* S# J* M2 k- e

敘利亞北部和黎巴嫩 繁榮了1,200年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最穩定的國家其實沒有政府?為什麼債務對你不好,以及為什麼我們一般說的「效率」根本缺乏效率? 為什麼政府的反應和社會政策保護強者,卻傷害弱者?為什麼你甚至在還沒就職之前,就應該寫好辭職信?鐵達尼號的沉沒為何拯救了更多生命?這本書大談試誤法、人生的大小決定、政治、都市計畫、戰爭、個人理財、經濟體系和醫療系統……風格獨樹一幟。《反脆弱》是生活在不確定世界中的藍圖,也是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時的終極自保守則。 一千兩百年 我們一開始是以瑞士為例,討論國家。現在稍微往東推進一點。 黎凡特地區的北部,也就是大約今天敘利亞的北部和黎巴嫩,可能是從陶器出現之前的新石器時代,直到非常現代,也就是二十世紀中葉,人類歷史上長期維持繁榮的地方。這段期間前後長達一千二百年—而英國只繁榮了大約五百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至今繁榮不到三百年。世界上極少地方曾經像歷史學家說的,長時段(longue durée)持續繁榮。其他的都市不免興起之後衰落;而阿勒頗(Aleppo)、伊梅沙(Emesa;今天的荷姆斯〔Homs〕)和勞迪西亞(Laodicea;今天的拉塔基亞〔Lattakia〕)則一直相當富裕。 黎凡特北部自古以來就有很多貿易商和農業主住在這裡,主要是因為它位於絲路的中點,也因為這裡供應小麥給地中海周邊許多地方,尤其是羅馬。這個地方在分裂之前,出了幾位羅馬皇帝和幾位天主教宗,以及超過三十位的希臘語言作家和哲學家(其中包括柏拉圖學院的許多院長),以及美國願景家和電腦創業家史帝夫•賈伯斯的祖先。賈伯斯帶給我們蘋果電腦,我現在正用來改寫這些段落(以及你用來閱讀它們的iPad平板電腦)。我們曉得,自羅馬時期有紀錄以來,這個地方就相當獨立自主。羅馬時期,黎凡特是由地方上的菁英管理,透過當地人以分權方法統治。鄂圖曼帝國蕭規曹隨。各個都市鑄造本身使用的貨幣。 然後發生兩件事情。第一,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黎凡特北部有一部分納入新成立的國家敘利亞,和現在歸黎巴嫩所有的其他部分分離開來。在那之前,整個地區是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卻像自治區那樣運作—鄂圖曼人和之前的羅馬人一樣忙著打仗,允許地方菁英治理這塊地方,只要上繳足夠的稅負就行。鄂圖曼式的帝國和平,也就是所謂的鄂圖曼治世,和之前的羅馬治世一樣,都有利於商業的發達。契約需要執行,而這是最需要政府的地方。菲利普•曼塞爾(Philip Mansel)在最近的懷舊之作《黎凡特》(Levant)一書中,談到地中海東部的都市如何和內地分隔開來,有如城邦國家那樣運作。 在敘利亞統治之後數十年,現代化的復興黨進一步執行烏托邦政策。復興黨人一在這個地方實施極權統治,以及執行中央集權法律,阿勒頗和伊梅沙立刻開始沒落。 復興黨根據它的「現代化」計畫,掃除古老的露天市場製造的髒亂,並以嶄新的現代辦公大樓取而代之。 效果立竿見影:一夜之間,貿易家族紛紛轉移到紐約和新澤西(猶太人)、加州(亞美尼亞人)和貝魯特(基督徒)。貝魯特擁有親商的環境,而且黎巴嫩是溫和、較小且混亂的國家,沒有任何真正的中央政府。黎巴嫩本身小到可以成為一個自治市:它比中型的都會區還要小。 戰爭、坐牢或兩者並存 雖然黎巴嫩擁有所有合適的特質,這個國家卻過於鬆散,並且允許巴勒斯坦各不同派系和基督教民兵坐擁武器,結果造成各社群之間的軍備競賽,但它平心靜氣看著整件事的發展。各社群之間也有失衡的情形存在,基督徒試著將它們的認同強加在這塊土地上。混亂可以帶來生氣;但黎巴嫩這個國家比混亂更進一步。這就好比允許紐約每個黑手黨老大擁有比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還要大的軍隊(不妨想像黑手黨老大約翰•高蒂〔John Gotti〕擁有飛彈的情形)。因此一九七五年黎巴嫩爆發激烈的內戰。 我的祖父有位朋友,是富裕的阿勒頗商人,逃離復興黨政權後,說過一句話,想起來仍叫我震撼不已。祖父在黎巴嫩戰爭期間問這位朋友,為什麼不回阿勒頗,他的回答簡潔有力:「我們阿勒頗人寧可打仗,也不坐牢。」我本來以為他指的是不想被關到監獄,後來才想到,他說的「坐牢」是指失去政治和經濟自由。 經濟生活似乎也喜歡戰爭甚於坐牢。大約一個世紀前,黎巴嫩和敘利亞北部的每人財富(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非常接近—也有相同的文化、語言、族群、食物,連笑話也一樣。樣樣事情都相同,除了敘利亞是由「現代化」的復興黨統治,黎巴嫩卻是十分溫和的國家。雖然內戰導致死傷無數,且人口大量外流,財富倒退好幾個年代,但今天的黎巴嫩儘管混亂至極,生活水準卻高得多—財富是敘利亞的三到六倍之間。 馬基維利(Machiavelli)也看清這一點。讓—雅克•盧梭引述他的話說:「馬基維利寫道,在謀殺和內戰之中,我們的共和國似乎更為強大,公民似乎學到美德……一點小小的攪動,能夠豐富人的才智,而且使物種繁榮的不是和平,是自由。」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Q' K9 K# Z" o+ R- [7 }* Q

' t( G" h8 a1 \4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u/ |8 @! w  X( R& \- k

敘利亞化武奪千命 眾多兒童遇害

敘利亞最大反抗軍全國聯盟21日指控政府軍發動化武攻擊,造成數百人死亡,許多是兒童。政府旋即否認,表示叛亂陣營意圖混淆視聽,分散抵達敘國聯合國化武專家調查小組的注意力。若是指控屬實,將是敘國內戰兩年來,政府軍動用化武最致命的一次。 沙烏地阿拉伯呼籲就化武攻擊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西方國家要求緊急派遣調查人員了解真相。 全國聯盟指控政府軍21日黎明前對首都大馬士革郊區發動神經毒氣攻擊。全國聯盟最初表示死亡人數逾200,其後修改為數百人,最後甚至表示可能高達1300人死亡。裝有沙林毒氣的火箭彈攻擊了姑塔東區的因塔爾馬(Ain Tarma)、薩瑪卡(Zamalka)和約巴(Jobar)三個地區。 敘國國營電視台表示,上述指控純粹子虛烏有,指出反抗軍有此動作,一是因政府軍在大馬士革及其郊區展開新一輪軍事行動,二是企圖阻止聯合國的敘利亞化武問題真相調查小組執行任務。20人小組18日抵敘,展開14天的調查;反抗軍呼籲調查小組前往現場調查。 路透報導,數位自由投稿攝影師提供的照片顯示,一家診所的地面排列著數十具屍體,有些是童屍,屍體都沒有明顯傷口。路透無法確切說明他們的死因。 度瑪鎮緊急收容中心的護士貝克說:「死傷者中,許多是婦女或兒童。送抵時已瞳孔放大、四肢冰冷、口吐白沫。醫生說,這是神經毒氣受害者的典型症狀。」 賈吉拉(Al-Jazeera,半島電視台)的記者從鄰國約旦報導說,影片顯示,野戰醫院內有兒童和成人呼吸困難,不斷咳嗽和流汗,「醫生並無適當藥物可治療病患,僅能以水和醋加以治療。」
0 |5 k0 q* J2 F+ p. L: w, r% E公仔箱論壇

對敘利亞動武 美軍準備好了

在國際壓力下,敘利亞政府廿五日同意讓聯合國調查小組進入被指控遭到化武攻擊的地點,但美國官員表示,化武攻擊證據已遭到破壞,敘利亞現在才開放檢查「為時已晚,不再具有公信力」;美方態度轉趨強硬,顯示歐巴馬政府準備動武的可能性增高。 美國一名高階官員表示:「敘利亞政府若沒有隱藏,應該在五天前就讓聯合國人員進入。過去五天,政府軍持續轟炸,證據已大量被破壞。」 歐巴馬的國安團隊正評估如何回應,但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廿五日表示,不管採取何種選項,美軍「已準備好了」。 俄國則對敘利亞的行動表示歡迎,並警告西方若對敘國動武,將是「悲劇性的錯誤」。 敘利亞新聞部長佐阿比則警告說:「美國若帶領軍事干預,不會輕鬆得逞,將帶來嚴重後果,中東地區將遍地烽火。」敘利亞的盟邦伊朗也警告,「美國若跨越紅線,白宮將遭受嚴重後果」。 敘利亞政府與反對勢力互控對方使用化武。「無國界醫師」組織表示,大馬士革郊區廿一日遭到攻擊後,有三百五十五人死於「神經中毒」症狀,還有三千多人在醫院接受治療。
0 N4 Y% j" m; h( T! m5.39.217.76

敘利亞反對人士指出,大馬士革郊區阿爾賓的鴿子被政府軍毒氣毒死。
0 o# m( {% z& n(路透)[url=http://www.facebook.com/sharer.php?s=100&p[images][0]=http://udn.com/NEWS/MEDIA/8120477-3140460.JPG?sn=1377384147244&phttp://udn.com/NEWS/WORLD/WORS1/ ... b_share_photo&p
美國官員表示,情報單位交給白宮的評估報告指出,「幾乎沒有疑問」,敘利亞政權對平民使用化武。 歐巴馬和英國首相卡麥隆廿四日通了四十分鐘電話後,英國首相府發表聲明說,「愈來愈多跡象顯示敘利亞政權使用大量化學武器攻擊人民,這將招致國際社會的嚴厲反應」。 法國總統歐蘭德也表示,「一堆證據」顯示,大馬士革郊區遭到化武攻擊,「每件事都讓法國相信是敘利亞政權主使這次攻擊。」 德國外長威斯特威勒呼籲敘利亞各方勢力重返談判桌,希望別再升高衝突;歐盟對外事務負責人艾希頓也表示,全力支持聯合國派遣專家進入該區域進行全面、即時、公正的調查。

敘利亞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嗎?

俄羅斯呼籲美國不要對敘利亞武力施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美國國務卿克里通電話時指出,新的武力入侵對整個近東和北非地區都會造成極其危險的後果。伊拉克和黎巴嫩就是先例。
( e4 I% k) o& m+ p+ d4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B3 H6 ?3 R: y. }$ q* x" u% b) h美國軍方準備了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計劃。哈格爾部長準備按歐巴馬的命令將其付諸實施。英國軍隊可能聯合美軍行動。不過,英國首相卡梅倫認為這種行動很難得到聯合國批准,因為俄羅斯反對。
  x, x$ b! _8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 Y5 Q3 R% E' f
西方是否敢於製造「第二個伊拉克」呢?這是一個爭議性問題。政治學家伊薩耶夫說:「 當時美國犯了錯,不得不承認沒有找到伊拉克的化學武器。這是對小布希和美國威信的打擊。我認為現在美國會謹慎一些行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0 p3 Y9 B( n$ x2 u3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D7 v2 E; c- H: b5 L5 i
美國在確定行動之前需要得到聯合國專家們「反阿薩德」的證據。現在專家們在大馬士革附近調查8月21日發生的化武事件。政府和反對派就此相互指責。敘政府允許聯合國委員會進入該地區,使美國政府感到為難,因為它曾聲明「調查的時間己經錯過」。這樣,美國在為自己做保險,預先否定委員會做出大概不會有利於反對派的決定。1 e. P* @) Y9 y) O

( F3 R+ G6 b' u: s, f5 o'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另一方面,美國聲明了自己的軍事計劃,向聯合國委員會表明敘利亞工作的結果將導致什麼後果。政治學家伊薩耶夫說:「為了使美國人感到心安理得,入侵敘利亞需要得到聯合國化武委員會的批准。我認為它這很難得到,因為這畢竟是比較公正的委員會,委員會將以事實而不是謠傳為依據。」tvb now,tvbnow,bttvb  d; L! T1 ^; m
0 r5 Q* ^* j  I; _) S+ q
歐巴馬也處理艱難。他曾聲明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是美國對敘利亞採取武力行動的「紅線」,相應報導也已經出現。儘管沒有證明是政府軍動用了化學武器,主張推翻阿薩德的人一再提醒歐巴馬曾經許下的諾言。
1 `5 W. j. A9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z6 m' [) C6 d: D5 _; g0 Jtvb now,tvbnow,bttvb現在客觀地說,美國沒有必要入侵敘利亞。美國大概希望推翻不聽話的阿薩德,但又找不到替代者。如果使國家失去領袖,陷入混亂,只會給鄰國以色列增加問題。美國預算中也沒有這筆多餘的經費,而且還不知道軍事行動會有何結果。因此,雖然已經制定了軍事行動計劃,歐巴馬並不急於下令執行。戰略評價和分析研究所東方學家傑米堅科說:「值得注意的是,8月28日將舉行俄美外交官關於組織和平調解敘利亞問題會議的會晤。因此,現在說美國已決定打擊敘利亞為時尚早。 」5.39.217.766 T( b. ]3 z4 ?# I2 P3 R7 @: ^

: {; x9 w- l, A7 }8 P俄羅斯警告美國不要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冒險。俄外交部聲明:任何未經聯合國批准的單方面行動,都將導致整個近東衝突升級。

敘化武攻擊證據 法將解密

法國政府今天宣布,將很快就敘利亞違反國際公約的化學武器國防兵工廠情報訊息進行解密。 這些解密文件指出,法國的情報機構也有敘利亞8月21日化學武器攻擊的證據。這是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和軍事情報局「數千小時的工作,有一些則累積將近30年」的綜合情報訊息。 法國準備對敘利亞違反國際法的行為進行懲罰,解密這一系列的文件將說服法國和國際輿論。法國BVA的最新民調顯示,64%的受訪者不同意總統歐蘭德對敘利亞動武。 「星期日報」(Journal du Dimanche)今天公布部分檔案,詳細介紹敘利亞的化學武器計劃,「是世界上最大的作戰儲備物資之一,化學製劑超過1000噸」。 根據星期日報,敘利亞軍火庫儲存幾百噸芥子氣、幾十噸在化學戰中最具毒性的VX神經性毒劑、幾百噸沙林毒氣。敘利亞並未簽署1993年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也沒有摧毀這些毒氣的計畫。 有關8月21日的攻擊,法國情報訊息顯示,巴夏爾.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希望「改變戰爭規模和灌輸恐怖」,並在第二天進行多個火砲攻擊,極盡所能清除攻擊證據。
7 n: z7 r1 i- D. s: _

對敘利亞動武已成美國的新考驗

美國如不片面單獨對敘利亞動武,歐巴馬總統畫定的「紅線」被跨越,將自食其言,造成「世界警察」形象蒙塵,威信喪失,讓獨裁者為所欲為,這是美國朝野正在辯論的焦點。但有人批評,歐巴馬正拿美國的信譽豪賭,現在他要靠國會的支持背書,通過對敘利亞動武;或拖延一陣子,靠聯合國通過制裁找到下台階,否則歐巴馬已面臨一場自身聲譽受損、美國國際威信陪著喪失的危機。 敘利亞情勢也成觀察美國國際影響力是否衰退的指標。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使美國人民厭戰,歐巴馬考慮出兵比小布希謹慎,美國財力也禁不起無謂的海外征戰,這些因素無形中都在降低美國的海外干預意願,亦實質降低國際影響力。 敘利亞事件成為美國的新考驗,是歐巴馬先畫定紅線自找麻煩,偏偏英國民意逆轉,國會反對與美國協同攻擊敘利亞;而中、俄都反對美國片面動武,也在測試美國的外交影響和說服力;聯合國調查小組報告未出爐,最後通過制裁敘利亞的機率也偏低,因為中、俄在安理會已多次動用否決權反對干預敘利亞內政;而阿拉伯聯盟國家都在看,這回美國在中東還能否拍板說了算?這真是歐巴馬的一大難關。 美國用人權、維護人道等道德外衣,再輔以砲艦外交,對全球構成強大國際影響力。近年唱衰美國的論調高漲,作為世界警察,除了維護人道原則、讓歐巴馬畫定的紅線不被踐踏外,美國在敘利亞的戰略利益並不明確,即使有能力單獨用飛彈攻敘利亞,但後續效應包括敘國政局陷入混亂,阿塞德政權不見得會被推翻;如果激進勢力趁虛而入,阿塞德的盟友「真主黨」也進攻以色列,伊朗可能支援敘利亞,中東亂局將擴大,美國再捲入新國際旋渦的風險就很高。 尤其敘利亞是俄國傳統勢力範圍,俄敘間政治、外交、軍事、經濟密切,俄國唯一的海外軍事基地就在敘利亞,阿塞德家族更和俄國關係深厚。而中、俄都反對西方標榜的「新干涉主義」、「人權高於主權」模式,強調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主導功能,反對美、英、法慣用的一旦聯合國不同意就片面使用武力干預的模式。而且中、俄都面臨西藏、新疆或車臣問題,有外國干預的潛在可能,這些共同立場使中、俄不自覺間齊一反對美國的武力制裁。 美國的確已陷入空前孤掌難鳴情境中,尋求聯合國通過制裁案有中、俄享有否決權掣肘,要證明沙林毒氣確是出自阿塞德的政府軍之手,也要有直接證據。美國能做的除了與法國聯手,並爭取到沙烏地等三個阿拉伯聯盟國家支持外,必須說服更多國家支持制裁,但說服國會議員比外交努力更重要。 國務卿柯瑞周末一口氣上五個電視節目,宣揚歐巴馬延後軍事行動是「很有勇氣」決定;國安團隊向83名參眾議員機密情報簡報;歐巴馬周一勞工節還親自向重量級參議員、參院軍事委員會成員馬侃、葛理漢遊說,都是巧妙的政治身段,希望國會為他的懲罰跨越紅線行動背書,不要步小布希後塵,同時降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居然發動戰爭的批評。 但敘利亞情勢並非射幾十枚戰斧巡弋飛彈就能解決,無法逆料的後果,還包括中東情勢仍是美國心腹大患,如有需要動武,白宮須有國會的支持,歐巴馬才不致陷入孤立無援。這是歐巴馬的深謀遠慮,也是預留餘地,畢竟中東地區仍是世界最不易掌控的火藥庫。 白宮既強調不想推翻敘利亞政權,降低軍事行動幫反抗軍的色彩,也避免動武干預他國內政的批評,但只為懲罰對美國的警告不放眼裡、桀傲不馴的阿塞德,動武既對美國無重大戰略利益,要說服國會議員便相對困難。何況共和黨有一票態度「逢歐巴馬必反」的議員,豈容易改變態度。 歐巴馬的確面臨巨大賭注,這個賭注用美國的國際形象和聲譽作籌碼,贏了只是維護美國的國際影響力現狀,但輸了卻可能輸掉國家威信,讓美國冒著再次捲入中東新亂局的危險。這個案例告訴所有領導人,除非是國家核心利益,千萬不要濫畫紅線,綁住自己,失去決策的彈性選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