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要消滅一個文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變他的文字。/ l6 t; A" A7 ]/ k! [
錯誤的政策強行實施個十年就會有人開始支持,因為那些人回不去了。, @8 @+ w& l5 ^) u% G/ a: v
再實施個三十年,反對的作古大半就變成勢均力敵了。5.39.217.76' W5 R- d# n- k3 _! O) r2 E
於是,當有權力改正卻沒膽量決定的上位者也歸西之後,一切就成定局了。公仔箱論壇8 E/ O+ E0 r" K
除非,有真知遠見的智者敢再撥亂反正,再次掀起文字歸繁的革命。公仔箱論壇1 q* h5 W+ H" d4 u5 z" J: o: ~
只是,唉!難矣難矣.....。
% e9 a3 }5 _/ ^! A2 f+ H從此之後,當你的國民連故宮藏品裡的文字都看不懂時,你還有臉說那些都是貴國的古典文物嗎?
& u: i6 F: Z7 ?( I7 X( D1 W( E公仔箱論壇從此之後,繁體文也成了像甲骨文、篆書或草書一般,成了考古文學嗎?
, W+ K  Z9 G3 L5 o% V7 H可悲、可笑、可嘆、可憐、可恨!
1

評分次數

  • aa00

樓上趙兄之言(轉貼?),小弟深感同心也。反觀雷說:「中國文字自古以來都在變化,大學時期我學過一點甲骨文,甚感過癮,但字字若畫圖畫,就算感覺古雅,怎能用之與人溝通?我們若拒絕接受大家早已共用的新文字,在觀念上其實與堅持用甲骨文無大分別,思想落後之極。」這段觀點甚是充滿矛盾而不自知,中國文字自殷商甲骨、周金秦篆,以至漢隸唐楷,隨著朝代與文明的發展而進化,雷兄卻捨此常識而棄進就變,實在令人不解。現代的正體字奠基於唐宋,當時的公文書與印刷版皆以正楷行之,同時楷、真、行、草、篆、隸等亦開始發展出書法文化,成為後世文人雅士必學的藝術之一。殘體字緣起於行草與市井之簡寫,然則行草已成書法的抽象藝術,以往的簡寫也非一般常態;君不見古代的文人雅士其書信之中或許夾雜一些簡寫,但必佐以上下之正字而不難識解也,豈有見過通篇簡寫之文章乎?但觀之大陸現行殘體字,光怪陸離、失形棄義,既非發明更無改良,為遷就便捷而拆湊正字,對文盲或許易識易記,對非文盲卻反是難懂難解,嚴格來說,只比甲骨文好一些,這是進步還是退化?公仔箱論壇; J- t. q8 H# Y7 G( e6 Y: x3 Q
       如果說正體字是步行,殘體字可謂跑步,為節省時間而偶爾跑一下步無妨,但終歸步行才是持久之道。捨沿途美景而貪求一時之快,逐末忘本,鳩佔鵲巢,殊為可惜也!行之有年,積重難返,只能嘆息也!幸則港台兩地香火猶存,不離不棄,正統文字之美得續綿延,當知珍惜也!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