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美洲] 10億像素相機 辨800米外車牌 料裝美軍無人偵察機 望7年後民用

【明報專訊】
0 @$ v5 D  \& Q. Q3 g& w2 k;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U1 @# T2 `1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美國杜克大學在國防部資助下,開發出全球最快和最小的「超級數碼相機」,其拍攝的照片解像度達到10億像素,比現時一般數碼相機清晰100倍,按一次快門就可拍攝120度的大範圍景物,估計美方將應用於軍事監察,包括安裝在無人偵察機上查探外國軍情。大學方面更計劃將相機微型化,希望最快7年內將它變成手持大小,打入尋常百姓家。5.39.217.768 j, H& |+ R3 Q0 S$ W* g

' T0 f' B0 @; ~! ^  A) P9 `5 k3 r- o5.39.217.76一般相機像素愈大,鏡頭體積亦會相應加大,例如天文學家用以觀測宇宙的10億像素設備,其鏡片動輒直徑以米計。但杜克大學最新的10億像素Aware-2相機,體積只有75×50×50厘米,相當於兩部微波爐,較天文學家所用的10億像素級觀測儀器小一半以上,重量則約100磅。
7 R) }* d: n$ i7 @4 }tvb now,tvbnow,bttvb
6 e* K" V* g4 V! q4 N1 |2 Q5.39.217.76如兩微波爐大 百相機組成
& G3 n6 b7 Z7 \; b* A5.39.217.76
/ ]4 P, z/ @) ?7 I$ p公仔箱論壇研究員解釋,相機體積大幅縮小,源於相機並非採用傳統的單一鏡頭,而是在一直徑6厘米的球形透鏡周圍,裝設98個各配備1400萬像素感應器的微型相機,各相機共用球形透鏡作拍攝,並由感應器修正影像。
: |/ I+ t: U7 o公仔箱論壇照片的清晰度,相當於視力正常人類肉眼的5倍,換言之肉眼距離20呎可看清的景物,在距離100呎的位置仍可清楚顯示。研究員稱,相機可輕易放大800米外的微細景物,例如汽車車牌及道路指示牌等,方便大範圍觀察。使用者亦毋須再考慮對焦問題,因為照片由近百部相機拍攝,每部機對個別範圍作對焦。公仔箱論壇- s6 `2 f( ?) s6 W$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F* A6 c3 J" @
清晰度相當於人眼5倍5.39.217.764 Y9 }6 [& R. T- I; R

+ f" L  S1 p6 e$ C2 ltvb now,tvbnow,bttvb相機可拍攝出橫向120度,縱向50度的廣角照片,其拍攝範圍遠大於一般天文界使用的10億像素級高清相機。以夏威夷大學天文Pan-STARRS望遠鏡的4個用以觀察近地天體的14億像素攝影機為例,每個只能拍攝3度的天空。杜克大學的光學工程師布雷迪(David Brady)形容,以傳統數碼相機拍攝,「就像透過飲筒看世界」,而Aware-2「就像救火喉」。
9 z" D3 e6 v7 u- N
% o) v5 t2 H- h# J5 N8 e% ~5.39.217.76另外,超級相機每次快門只要1/10秒,因此毋須憂慮拍攝時間差異會令相中的移動對象移位。各鏡頭的數據在拍攝後會合成一張照片,並儲存於硬件,整個過程需時18秒。
/ D$ k- }. R/ s/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C- p8 [, G/ M公仔箱論壇僅攝黑白照 望研彩色輕巧版tvb now,tvbnow,bttvb: A& \/ ^& V. U0 e; E! C2 ]

9 d2 V3 @4 |( ]! f5 m8 ztvb now,tvbnow,bttvbAware-2目前只能拍攝黑白照,但科學家可望於今年底製成100億像素的超級彩色相機,每秒拍攝10張照片,接近拍攝影片速度。當前挑戰是將相機縮小,並減少耗電。研究人員預期明年可望推出商業用版本,傳媒及研究員將會是潛在用戶,估計最快7年後製成民用手提版本。目前製造一部Aware-2成本約10萬美元,未來量產時可望將成本降至1000美元。
, u8 n! Z8 c# `( G3 v, b9 d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2 u! @, ]9 C, h1 V+ S+ O  L5 e
這超級相機計劃由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撥款2500萬美元進行,期望發展出輕巧高清相機,應用於空中及地面自動監察系統、在國內外進行監控,以及加強機場等設施的保安。
& y* ^, {1 T+ C3 x4 y5 w% b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0 `  |; F/ j8 ^( b8 o3 D- y
(華爾街日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