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發燒是確診?還是感冒?醫揭4流感症狀辨別關鍵

發燒是確診?還是感冒?醫揭4流感症狀辨別關鍵。
& ^# e( [( O! r9 d3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7 l6 k4 m5 ]5 V/ m! Q
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表示,今年A型流感特別猖獗,由於正逢3年新冠疫情後,免疫負債來襲,再加上流感4年一次的大年,呼籲家中老人小孩、體質虛弱的民眾,須慎防上呼吸道疾病感染,避免傳染病毒給同住家人。流感、感冒、新冠肺炎,差在哪? 姜冠宇指出,流感症狀和感冒、新冠肺炎最大的差異,在於流感一定會有「4症狀」: 公仔箱論壇5 M- o8 y: E1 D7 z$ d, Q
1.發高燒
7 W( G, J* H8 O; Q% j, H% J2.全身肌肉痠痛
# v0 j/ e9 y3 H3.呼吸道症狀
3 W% a$ p, I1 @4.疲倦

( y& i3 N7 G2 Z1 W9 c姜冠宇說明,流感症狀通常來的又快又猛,2~4天內就有明顯嚴重症狀,發病後約1週痊癒,體質較弱者可能延長2週以上,民眾可從自身症狀、家庭傳染狀況兩大方面來觀察,如果初期呼吸道症狀主要發生在咽喉,再加上全身性症狀,大多就可以判斷是得流感。tvb now,tvbnow,bttvb, g( V0 O. w, B# S* F* a" D9 a# \: ]
但若是一般感冒,通常只會出現1~2個症狀,約3~4天症狀就會明顯好轉,約1週內就會痊癒。至於新冠肺炎較少會有疲倦症狀,其他呼吸道症狀或發燒則因人而異,但潛伏期比較長,可能有1~14天左右,發病後約7~14天痊癒。tvb now,tvbnow,bttvb) c5 M. U2 c3 s8 l3 \- F6 }3 ^: o
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頁提醒,較常見的流感型別為「A型流感」和「B型流感」,兩者症狀類似,若民眾想分辨是哪種流感,可觀察B流較常有小腿肚酸痛的症狀,也易有腸胃不適的狀況。她警告,雖然目前流感猖獗,不過仍要注意新冠傳染力最高,流感次之,再來才是一般感冒。5.39.217.761 @# b: [' q# o" l- p4 f
《優活健康網》整理1表分辨流感、感冒、新冠疾病特色:
3 _0 q3 K' M2 z; N圖/流感、感冒、新冠肺炎症狀差異。優活健康網提供
8 X  f" z5 m2 L7 N) k5.39.217.76吃抗發炎食物可加速消滅病毒高敏敏表示,若罹患流感想要加速恢復,可多攝取以下營養素,幫助提升免疫保護力,對抗病毒:
$ L: m) _2 h/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多喝水:人體1天所需的水分約2,500~3,000cc,足夠飲水,可加速身體有害物代謝。
2 H% h( M& V# m4 j8 Y4 y5.39.217.76電解質:減緩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
+ o/ m2 O* K! b+ P9 L, m吃軟質食物:可吃南瓜、地瓜、馬鈴薯泥等,能使喉嚨痛患者較易下嚥,維持身體充足營養。
" W* Q( \: K( `7 y4 K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蛋白質:鮭魚、雞蛋、豆腐、雞肉等,幫助增加飽足感、修復組織,維持免疫力正常運作。5.39.217.76( c; }& l7 Q( G% c
高營養密度食物:如果流感患者出現胃口不好、吃不下飯的情況,可透過營養牛乳、毛豆、蛋黃、地瓜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盡快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5 C* i# {# `& Q: f; H+ t8 [6 K5 G抗發炎食物:鮭魚、鯖魚、藍莓、魚油等,含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促進吞噬細胞、白血球的活動力,加速消滅病毒。
$ b. J$ E( e7 B7 Q: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柳丁等,可強化人體免疫功能、幫助細胞修復,減緩流感帶來的身體不適、加速恢復體力。
8 a0 I( D3 `0 h- Q, x5.39.217.76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新冠嗎?姜冠宇表示,流感疫苗只適用於預防流感,並無法預防新冠肺炎。雖然有理論指出,施打流感疫苗之後,會激發身體的免疫反應、活化免疫細胞,但流感疫苗並非針對新冠肺炎產生抗體,當呼吸道發生病毒感染時,自身免疫力可能可以快速反應準備,然而此說法尚待進一步醫學實證。" \) {/ r1 J) d: T7 ~
姜冠宇也提醒,流感、新冠肺炎、感冒雖都有呼吸道症狀,卻是3種獨立的病毒,因此人體有可能在得到流感康復後,又在短時間(2週)內再感染感冒或新冠肺炎,也有少數病人同時感染2種以上病毒,建議65歲以上老人、嬰幼兒或慢性病高風險族群都要特別注意。
4 Z, r# u; y3 Z7 _$ P2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