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1至2周巔峰 防併肺炎鏈球菌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1月16日 醫師提醒民眾,疫情高峰期,有呼吸道症狀者應戴口罩。9 ?& ^! V7 q% g) I4 h+ r
tvb now,tvbnow,bttvb( ]7 F9 O; D2 ]4 N- L
公仔箱論壇0 y& Q$ l) [' S- J: H
' r, k9 B% u# z 天氣冷颼颼,流感、諾羅疫情雙雙拉警報,小心合併肺炎鏈球菌。醫師提醒民眾,疫情高峰期,要勤洗手,有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若無口罩,又得與他人交談,最好距離1公尺以上,避免感染;另飲食方面,應徹底煮熟食物,吃剩食物應蓋保鮮膜冰存,預防諾羅病毒感染。公仔箱論壇6 K6 N$ Z$ V: A5 G& w4 ` _' }
1 P! y& \8 G$ X; F* y. I* u0 B! e4 _9 Z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上周全台因類流感症狀就醫逾10萬5000人次,而上周腹瀉就醫也高達17萬400多人次,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顯示流感、諾羅疫情已進入高峰期。
' {" ]$ ]# Z8 P# |, D
; Q$ k4 g2 [7 @7 z肺炎鏈球菌 致死達3成
+ r+ n! h* p5 c% a公仔箱論壇
) m) v6 N6 k3 {; V2 ?' {7 _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醫師表示,這波流感疫情病毒型別,以A型流感H3N2佔最大宗,其次是A型流感H1N1,再來是B型流感。預估流感疫情預計在這1至2周内到達1個頂點,流感併發症案例會明顯增加,可能續發嚴重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呼籲民衆應該及早預防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才能在疾病高峰前有效降低感染風險。5.39.217.76' ?. ^' a- ]( d( [) w
公仔箱論壇" Q, X- O+ Y; l/ V: P5 V
特別是,在冬天低溫和潮濕的天氣不僅利於流感病毒的繁殖,而且病毒的存活時間變長,使其有機會找到更多未受感染的人傳播,形同病毒幫細菌「開路」,就可能入侵人體内部併發感染而引起中耳炎、肺炎和腦膜炎等,致死率可高達3成。
$ y! Z. d3 b4 {tvb now,tvbnow,bttvb
9 T* y: u# J) z;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S/ v" E9 c+ K* d3 u% T& P
免疫力降 鼻咽部帶菌高
9 C& R3 _4 R4 H- K' ]4 m+ }3 W
! u7 ~( `2 y3 h0 d& t8 U! b黃立民醫師表示,農曆春節是返鄉、探親訪友高峰,會增加肺炎鏈球菌感染機會。因肺炎鏈球菌本身有高達90多種類型,隨著接觸的人越多,越有可能接觸到不同型別肺炎鏈球菌而受到感染,需要特別注意。tvb now,tvbnow,bttvb7 L5 b. Y$ y5 ~" p, [, j/ \
tvb now,tvbnow,bttvb/ |3 i A9 i% B1 @! w' N& y9 C
提醒凡5歲以下、65歲以上和50歲以上成人患有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肺病、腎臟病、糖尿病等都是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族,尤其小孩抵抗力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其鼻咽部帶菌比例較高,是感染的高危險族,更要注意交互傳染,不容小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2 `, S# i* W* X+ s8 Q( k
6 W) C! V! u: r5.39.217.76諾羅病毒 幼童小心感染. A: \6 n$ j+ Q2 H& m8 a- \
" |: h& U" E0 U1 `: E" \; m門診也發現,上週感染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的患者大增,這兩種病毒都會造成腹瀉症狀,不同之處在於感染輪狀病毒的患者中,約3成會合併呼吸道症狀,即咳嗽、流鼻水等;但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不會出現呼吸道症狀。tvb now,tvbnow,bttvb Y* t% X& E$ S4 a* U
O s; M3 a1 a' C0 W+ mtvb now,tvbnow,bttvb【醫師小叮嚀】:公仔箱論壇$ V# e6 Y) t; |1 Y, W- l; i# Z
+ r. P+ E0 o& g5 V黃立民醫師提醒,諾羅病毒的傳染力強,擦過嘔吐物的抹布,清洗乾淨後,一定要用漂白水消毒,才可能不具傳染力,否則病毒會隨著抹布四散,最重要的是勤洗手,勤洗手不僅可預防腸病毒,對付諾羅病毒也是很有效的利器。
; Q. _8 x: M0 q" l( o* Q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K9 ~, }! R( @& S
http://tw.news.yahoo.com/流感1至2周巔峰-防併肺炎鏈球菌-1742094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