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歐洲] 俄羅斯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俄機構

  俄羅斯外交部9月19日表示,俄羅斯已要求美國國際開發署10月1日停止在俄境內的活動。做出這個決定主要因為該機構代表在俄工作的性質,不符合協助發展雙邊人文合作的目的。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亞歷山大‧盧卡申維奇表示,美國國際開發署試圖通過補助金分配影響俄羅斯政治進程,包括各級選舉和公民社會機構。據報道,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撤離與俄羅斯頒布《非政府組織法》有“直接聯系”。俄非政府組織代表認為,這將對許多維權組織帶來巨大打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3 u! f" g2 Q2 {7 b

. L6 D0 C' j& c7 k4 {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18日在公布這一決定時承認,自蘇聯解體以來,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俄羅斯的援助活動共花費了大約27億美元,該機構2012財年針對俄羅斯的預算大約為5000萬美元。美方對美國國際開發署過去20年在俄羅斯的工作“感到驕傲”,美國將“負責任地結束或者移交”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俄羅斯的項目。她還說,雖然美國國際開發署將停止在俄羅斯的“實體存在”,但美方“仍將致力于支持俄羅斯的民主、人權和更強健的公民社會的發展”,“仍期待繼續與俄羅斯的非政府組織進行合作”。
: f5 W$ e+ v$ @) [' t2 T! `tvb now,tvbnow,bttvb: p/ }4 m- L% P
  俄新社在報道這條消息時說,俄羅斯高級官員曾形容其中的一些項目,如資助反對克里姆林宮的選舉監督和人權組織,是外國企圖破壞俄羅斯的主權。報道說,美國開發署在100多個國家開展活動,過去20年一直活躍在俄羅斯。它安排的社會項目針對的問題如風險中的青年、緊迫的公共健康問題如結核病和愛滋病等。
! I8 J6 f( \7 X  a" D' ]( m5.39.217.769 j" y" f9 G/ A! \7 F/ o
  俄羅斯《生意人報》9月19日在頭版做了長篇深度報道。報道說,美國國際開發署“示威性的高調離開”是近五年來俄羅斯與西方在民主、人權問題上的“最大衝突”。上一次衝突發生在2007年,不列顛協會因逃稅和違法被俄政府“叫停”。美國國際開發署在俄活動曾屢遭詬病。特別是去年俄羅斯杜馬選舉以後,發生一系列反對派游行,統一俄羅斯黨議員及親克里姆林宮青年運動積極分子對該機構發起猛烈抨擊,因其直接資助許多維權組織,還資助了一個名為“聲音”的俄社會團體,專門搜集投票舞弊行為,並通過因特網對外發布舞弊線索和照片等。
7 F3 f/ J$ e# I5 q) K
: h, C; p' m% ~( H: L# S  據美國政府網站foreignassistance.gov信息,從2006年起,美國國際開發署和美國國務院在俄援助活動共花費約8.62億美元,2011年花費1.27美元,其中7000萬美元用于所謂“發展民主和人權”。據悉,今年美國對各國援助總額為412億美元,俄羅斯獲得的5190萬美元中3180萬美元用于“發展民主和人權”。
/ G. y; x8 x2 C+ x# p$ Ttvb now,tvbnow,bttvb  d/ ?  O7 p3 X3 U. U# {
  今年7月,俄杜馬通過《非政府組織法》,將接受海外資助並從事政治活動的非政府組織(NGO)認定為“外國代理人”,並通過諸多途徑加以約束,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依賴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的俄NGO的運作。針對被認定為“外國代理人”的非政府組織,新法設置了種種強制性規定。比如,必須在90天內主動向俄司法部申請列入特別名單;必須一年兩次公布活動情況報告,並接受年度財務審計;必須在其傳播的出版物和網絡材料上特別注明“由外國代理人發行”等字樣;等等。此類組織如違反法律,將被處最高可達100萬盧布(1元人民幣約合5盧布)的行政罰款,違反刑法者最高可被監禁3年。親近美國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撤離與俄羅斯頒布《非政府組織法》有“直接聯系”。非政府組織代表認為,美國國際開發署停止活動將對許多維權組織帶來巨大打擊。
, z( ~9 p  n. J( C; S* O3 [tvb now,tvbnow,bttvb
5 [+ T1 X( v  z' a公仔箱論壇  俄羅斯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撤離是合乎邏輯的,是符合客觀要求的。“俄羅斯經濟、民主、衛生等諸多領域的制度日趨完善,完全不需要外國援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