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電/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系統解析了北京鴨在品種改良過程的基因組變異機制,成功定位了羽色和體格大小這兩個關鍵經濟性狀的主效基因。這項研究為畜禽分子育種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於7月17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通訊》上。
. @: @8 }0 ]% ?;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6 N) f Y& t- d, j7 x. y4 z 北京鴨是我國主要肉鴨品種,羽毛潔白、體態健碩、生長速度快。為系統解析北京鴨在品種改良過程的基因組變異機制,科研人員構建了大規模綠頭野鴨與北京鴨的雜交後代群體,對1026只雜交二代個體及其40只綠頭野鴨、30只北京鴨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最終成功定位了體格大小和羽色兩個關鍵經濟性狀的主效基因。 . r/ P4 `8 R( v1 A% y( W; k8 }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K0 W K8 N; f# @$ F4 I
這項研究鑒定出導致北京鴨體格變大的主效基因IGF2BP1。該基因原來是在胚胎期發揮促進生長作用,而北京鴨在被選育過程中其遠程增強子上產生的一個自然突變,致使該基因在北京鴨出殼後仍持續表達,飼料利用效率的提高致使其體格變大。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u5 v" A! c+ h5 O
9 }( h6 x& @& u+ k8 b,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研究表明,IGF2BP1基因調控體格大小的通路和方式在各類畜禽中廣泛存在,可將這一持續表達的機制引入其他品種乃至其他畜禽,為畜禽品種改良提供了可能性。研究還表明,雜交後代群體羽色分化由單個基因決定,導致黑色素合成途徑被關閉,從而形成了北京鴨潔白的羽毛。
% q% U* F8 c9 ~& Q3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O- k7 r m- g" L% ctvb now,tvbnow,bttvb 這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