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中時:“天然獨”與“必然統”的對沖

中國時報22日發表社論說,20多年來,統獨霧靄一直或隱或顯、或濃或淡籠罩台灣天空,影響民眾國族認同並引導各項議題的發展,甚至改變了權力板塊,帶來台灣和大陸及世界關係的衝擊。這個問題太重要,學術與新聞機構多年來持續進行有關的民調,試圖理解這朦朧不去的霧靄。調查結果看似有理,許多人也深信不疑。
! n' a" ]9 A, U, rtvb now,tvbnow,bttvb
. \3 @% O7 j7 r8 {# w7 i8 w公仔箱論壇  但如果把不同機構基於不同訴求,採取不同問卷設計與調查方法的結果整體解讀,卻可發現諸多矛盾現象。
3 F9 H6 k, O$ [8 B- D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T4 {* |2 J8 F. v
公仔箱論壇5 @9 B/ }9 o7 @* J
  社論說,譬如3月14日發布的一項民調,民眾自認“台灣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成4大幅成長為7成3,創下新高;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則創新低。另一個相關民調,台灣指標民調同日公布,對於“兩岸同屬一中”認知,如果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有81.6%不能接受,如果指的是“中華民國”,也仍有高達60%不能接受,越年輕者對於“兩岸同屬一中”越不能接受。但台灣指標民調還做了台灣人對共產黨“好感度”調查,正向占13.7%,已接近國民黨,有趣的是,兩岸關係雖轉趨緊張,對共產黨的好感度卻比前一次提高。另外一個數字是去年“中研院”社會所的一項調查,對統獨的“主觀選擇”有46.6%選擇獨立,但對未來的“客觀預測”卻有49.7%認為會“被統一”。 tvb now,tvbnow,bttvb, b0 s% T1 u3 u) {; _: T5 f& {
" ^8 ?1 ~! y' f* m6 G0 |) n
  這些錯綜複雜,甚至相互矛盾的民調數字反映出幾個現象。第一、經歷20多年的政治操作,已有7成左右的人視“台灣人”與“中國人”為“異己關係”。第二、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者,或可解讀為不贊成兩岸應統一者,藍綠的差距並不大。第三、約有6成希望維持兩岸現狀,但國民黨認為“現狀”就是“不統不獨”,民進黨則認為“台灣/中華民國已經獨立”才是現狀。
1 ]1 l- C3 w0 k- Q; w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_5 y3 ?% l( r  k% l+ O
  社論說,如果這3個觀察是正確的,我們就可以問,既然“國族認同”在20多年間可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藍綠對於“現狀”、“國家名稱內涵”可以有如此不同的認知,顯然所有的認同都是建構出來的,沒有所謂的“天然獨”。沒有所謂的“天然獨”,也就不會有“天然統”,所有的國族認同其實都是透過政治教育與媒體態度建構而成,兩岸最後是獨或統,取決於雙方的認同教育、意志力與實力。
, k" @& t8 f3 r. B' ]4 r.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6 {5 z- |% c* t; f& B' ^( g
  那麼,“中研院”民調出現的數字:近半數民眾主觀上希望獨立,但是也有近半數預測最後的結果將是台灣被大陸統一,就非常值得注意,這表示有半數接受了“獨”的認同教育,但是也有約半數民眾認為,台灣追求“獨”的力量及意志不足以抵擋大陸“統”的決心,最後“必然被統”。
" F* e& _! Z8 ?% [9 \tvb now,tvbnow,bttvb" f  @3 \  f5 \
  社論說,民進黨認為有“天然獨”,但是也有約半數民眾認為“必然統”。這個矛盾的認知是來自於台灣民眾在面對“想像的兩岸”與“真實的兩岸”時的誤差。一方面,兩岸長期處於沒有戰爭威脅的狀態,又受到“去中國化”的操作,民眾已經習慣於把大陸視為“他者”,而非“一家親”。他們用自己的想像去看兩岸關係,並認為這才是“政治正確”。馬政府執政8年期間,在“國族認同”方面,以“一中各表”為論述基礎,但強調的是“各表”,即視兩岸為“各是各”的“異己關係”。而僅主張“兩岸同屬一中”的北京,在基於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為更重要戰略目標的考量下,自制地在外交上進行休兵,讓民眾認為“各表”是可以讓兩岸關係穩定的有效論述。從民調的階段性數據可以看出,馬政府執政8年期間,兩岸在“國族認同”上的分歧快速加大,正是民眾自認為兩岸關係可以長期“各表”的展現。
. ^4 M& t3 o: Q!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9 E" m2 B. ~+ ^& O. y# T1 I
  但另一方面,約半數民眾也了解,“事實的兩岸”不會隨著“想像的兩岸”跳探戈。期望終歸期望,“各表”的國民黨與“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現有的做法,都只是在逃避問題。 tvb now,tvbnow,bttvb) Q" i4 l5 \- m$ P" T/ N0 P# c6 H" ]
tvb now,tvbnow,bttvb6 G" s* M/ ~" H# T* v1 Y5 _0 h7 f
  社論說,至於對於共產黨的好感雖仍在低檔但已有提升,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不過對共產黨的友善與否,與是否支持統一仍是兩個不同面向的指標,它們之間或許是有關的依變數,但“好感”不會是關鍵的主變數。例如,我們可以對一個國家友善或不友善,但不表示我們就會同意與對方統一或衝突,不過,對大陸“好感”將有助於增加兩岸“和合”的機會。對大陸而言,這應該是值得重視的民意訊號。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O2 J, u$ q: ^) o/ t

: F2 U, ^7 Y" H. L( \" c2 P# m  社論說,國族認同顯然並非“天然”,而是政治力與社會力建構出來的。“天然獨”與“必然統”矛盾現象可以並存,兩岸關係看壞之際,對中共的好感度反而提高,顯示認同問題的流動現象。距離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僅剩下兩個月時間,希望泛綠及大陸都不要被過去經驗綁架,應該調整現在的思維及作法,讓“想像的兩岸”與“事實的兩岸”差距縮小,讓兩岸和平發展關係繼續下去。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