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的文章說:習馬會首先要想像的就是地點。從APEC的提議遭北京拒絕的例子看來,涉及多邊的國際場合應不是北京的選項,但這卻是台北的首選。如果要找交集,似乎朝著國際場合的雙邊會談去尋求突破點,才有促成的可能。
0 b; s, c0 F @
6 ~3 k, \' c& W1 }0 S2 `* c# V/ @! [ 文章又說:其次就是會談的議題。看起來台北最想談的是促使北京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北京方面最想談的卻是“一中框架”,或者至少是達成“兩岸一家親”和“共創民族復興”(頂好是共築中國夢)這類軟性的共識。所以雙方在議題上恐怕距離達成協議還有不只一里的路程。最後就是時間的問題了,看起來只要前兩項問題,特別是議題的部分能達成協議,時間已經不是問題了。只不過,因為馬英九的任期只剩下2年2個月,所以時間並不站在台北這邊。
' D' C1 o6 h, utvb now,tvbnow,bttvb" Q& |9 H8 K! D0 }: Y
我們認為,確實如此,習馬會需要想象力,不一般的想象力。如果兩岸的想象力貧乏,那麼,習馬會是遙不可及的,如果想象力豐富,可能性就伸手可觸。
" H( S% X+ U( u
! r- {% i* {'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但是,無論如何想象,都不要脫離一個中國的原則,天馬行空可也,唯一的是不要落不了地。習馬會的三個宏觀原則,應該是:一,兩岸的,而非國際的;二,共同的,而非分裂的;三,前進的,而非僵持的。
$ }5 O1 g+ [- u, |* T! j9 w( z" V- @5.39.217.76
) b' J6 G% M/ I 所以,如果台灣離不開要在國際場合會晤、大陸要首先承認“中華民國”這樣的框框,而又不願意有什麼共識前提。諸如此類的想象力,那就是空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