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悍然參拜靖國神社,向中韓等亞洲鄰國發動新一輪的挑釁。中國外交部、韓國外交部昨天都做出強烈反應,美國駐日本大使館也對安倍的行為“表示失望”。安倍在昨天邁進靖國神社時就已經輸了理,這是確定無疑的。 tvb now,tvbnow,bttvb% w4 F! R) R: ?4 n4 }
3 P; C1 J8 |; d* y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指出,中國方面嚴厲譴責安倍政府是有必要的,這有助於加深世界輿論對安倍“做了什麼壞事”的印象。但必須指出,中國的外交譴責是日本意料之中的事,他們早就做了評估,這一招對他們已不管用。
: V8 O. R/ l' |. N. i! D. C% J5.39.217.76! {6 l0 M- y' `; R# y
就中國社會來說,已經對針對日本的“強烈譴責”感到厭倦。人們希望中國政府在對日問題上多做更具實際意義的行動。 5.39.217.76* R# f/ A+ ?6 n7 r; N4 W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 W# B; T3 C$ `
社評認為,由於安倍當局這一次的挑釁十分明顯,中國作為大國,採取適當的、甚至稍有些過量的反制,將在國際輿論中獲得理解。日本方面對此也是有預期的,他們只是不知道中國的具體反制是什麼。 / `0 d0 c) ]/ l; ]$ D
5.39.217.761 j, _4 ]# n, k6 T7 F- p( |% m
如果中國只是抗議,或者反制行動不夠有力,將是我們自己對國際政治權利的一種放棄,而且這將成為外界評估中國是“紙老虎”的一個依據。 公仔箱論壇, E2 z- C- V1 M( k5 A6 e
! j6 P. j8 a/ u' L4 D. V1 h+ z% t- k) o
那麼中國應當採取什麼措施,才能使反制既恰當又有力呢?除了不與日本舉行高層會晤等老措施外,我們還需有全新的行動,讓世人眼前一亮或者心頭一震,表達我們堅決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意志。
E1 {6 {+ s; v0 O1 X5.39.217.76$ q. e7 m+ v1 _/ D: t2 v
我們認為,宣布安倍等人為在中國“不受歡迎的人”,從此禁止他們進入中國,不失為一個既簡單易行,又有相當震懾力的行動。中國應公布一個黑名單,將安倍以及今年以來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表現惡劣的日本高官和著名議員列入其中,規定他們五年之內不得來中國做任何旅行和訪問。 5 w$ ?; `. `- V/ ^2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T g* B6 Q" l1 N, Z: Z0 `% x! y
中國一旦這樣做,等於是排除了安倍任內同中國進行高層互訪的可能,安倍政府幾乎失去了改善對華關係的能力。我們認為中國就應公開表達對安倍政府和他本人的這種態度,也應告訴以後的日本政治家,如果誰高調參拜靖國神社,他就將被禁止來華。也要讓日本社會知道,選這樣的政治家當首相,就是選擇同中國沒有高層往來的關係狀態。
) V5 B; m o8 ~+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3 h7 O6 ?, N+ S
中國宣布這樣的黑名單,必將受到國內社會的高度支持。在國際上,由於這是對安倍挑釁的反應,而且原因是日本拒絕反省二戰侵略亞洲的罪行,我們會受到同情和理解。靖國神社之爭會比釣魚島之爭更容易讓國際社會看明白,加上韓國社會必將就此事天然站在中國一邊,中日的這場衝突日本在外交和道德上都輸定了。
% l8 b6 \0 V. x+ ^, G Ntvb now,tvbnow,bttvb
- A9 H- D' Z4 b6 }4 M- @5 a* M9 `tvb now,tvbnow,bttvb 靖國神社問題主動權一直在日本一方,因為參不參拜畢竟是由日本首相和高官們做最後決定,中國阻止他們不堪其累。將參拜者公開列入黑名單,禁止他們進入中國,中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扭轉形勢,變被動為主動。
0 H( ?, w1 {7 Q- r" }( k! y# S9 m' a5 x1 l2 v
不要再把中日友好作為我們考慮採取什麼反制行動的出發點了。我們必須清楚,只要安倍在台上,中日關係就是休克狀態。把他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我們會更踏實,從此更加明確同安倍政府打交道的性質。 公仔箱論壇* j: N3 e F4 M
+ A7 m1 f& M; t( P2 {! Y6 M7 B) {
中日之間的遊戲規則應當更加明確,不存懸念,那就是日本做出挑釁,中國必有反制。中國人不必為安倍耍政治流氓生氣,犯不上,把他列入黑名單,我們的所有態度就全有了。美國列黑名單時,榜上的人有不少是恐怖主義分子、法西斯分子等。沒錯,安倍在我們的眼裡就同那一大類人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