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全國31個省(區、市)的人大會議相繼召開。各省級政府都向當地人大提交了過去一年的經濟發展答卷。有記者發現,去年全國各省(區、市)核算出的GDP相加總量達到57.69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2012年初步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51.93萬億元高出5.76萬億元,相當於多出一個廣東的經濟總量。這種現象已經持續多年。
. X& c! a7 j# t( K; }5.39.217.76# |6 g. |8 X/ \6 W* R, l- T7 U
據介紹,自1985年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一直高於全國的GDP總量,不僅呈現出“1+1>2”的局面,而且有遞增的趨勢。例如,2009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國2.68萬億元;2010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國3.2萬億元;2010年31省區市GDP超出全國總量3.5萬億元;2011年31省區市GDP總和超出全國總量4.6萬億元,而2012年地方GDP之和竟然超出全國5.76萬億元之多。 公仔箱論壇4 f" G: z e. p
% C* v! D f7 o
針對統計數據造假的問題,國家統計局、監察部、司法部曾聯合部署全國統計執法大檢查活動。檢查組要求“嚴肅查處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理一批頂風作假的責任人,堅決遏制在統計上弄虛作假的現象”。2012年3月,國家統計局還曝光了地方政府干預企業統計數據上報造假的案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多次強調懲治和預防統計弄虛作假行為。但是,地方GDP總和高於全國數據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且呈現遞增趨勢,不知是統計技術差異,還是執法力度不夠? tvb now,tvbnow,bttvb' M7 W1 Z/ _0 r+ q' Q" P
1 F. X5 }8 b; E 有的地方在統計GDP時搞雙軌制:“擺政績時是一個數字,要補貼時又是一個數字”,甚至身兼“百強縣”、“貧困縣”兩個頭銜。如果沒有扎實的經濟發展與民生的改善,表面上的GDP繁榮,非但沒有意義,還可能誤導宏觀決策,擠占民生空間。而有的地方官員還躺在GDP政績的沙發上沾沾自喜。統計數字注水、GDP層層加碼,地區之間互相攀比的現象屢見不鮮。
7 R3 W9 u7 i# s. @8 ~公仔箱論壇
5 K% [, ^# \" G0 B1 E9 b, n" X;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在筆者看來,不僅統計數據要打假,GDP核算體系也要轉型。針對GDP注水的問題,取消地方GDP統計的呼聲不斷。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全國人大委員吳曉靈都提出了類似建議。馬建堂曾表示,統一核算地方GDP非常重要,國家統計局會同地方統計局對2010年前兩個季度GDP統一核算進行了試點,有了初步方案,正式徵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後,按程序報批。時至今日,GDP統一核算體系仍然沒有下文。
0 _' e# f6 Q+ ]3 K4 Q公仔箱論壇5.39.217.76* l( T6 S, v, R4 H
要擠出統計水分,除了掀統計檢查風暴,設計制度補丁以外,修正官員政績評價體系尤為必要。只有痛下決心改革政績評價體系,保持對官員政績考核的連續性,增加民眾對官員績效評價的話語權,讓地方政府不單純對GDP負責,也對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民生福祉、可持續發展負責,才有望修正官員的GDP政績觀,逐步擺脫中央與地方GDP打架的尷尬,實現政府職能的華麗轉型。8 d+ _4 C5 X4 J$ w% X, O
! m* Y+ V c' }8 o,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