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被忽悠﹐所有的規劃全都是鬼話

12月1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安迪﹒斯登先生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觀點文章,題目是中國更優越的經濟模式,副標題是﹕自由市場經濟模式被扔進歷史垃圾堆。5.39.217.76- A  m8 \4 t4 ~( e

# [( j8 O4 S0 w: |1 Ltvb now,tvbnow,bttvb
7 V1 N5 l7 ~" F$ }目前美國朝野都在批評北京政府的經濟政策,國務卿希拉莉呼籲結束不公平的歧視,共和黨總統提名候選人朗穆尼批評美國聯邦政府在中美貿易上和稀泥,奧巴馬總統要北京政府不要再玩2 q( l/ w$ J" |; Y& v; L/ j: t
" n* J- B5 q/ y8 H2 V+ k
弄國際貿易體制。
1 E+ I% {5 _/ P& G公仔箱論壇
$ g/ r  x2 A1 `( q) `  S斯登先生說,當這些政客在批評中共的時候,他參加了一次中美交流基金會組織的中美對話會議,與會的有中共高層現任和離任的官員,斯登先生對北京政府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佩服的不行,什麼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呢﹖經濟發展速度7%,再生能源領域投資6,400百億美元,建造6百萬套住房,擴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擴展節能汽車﹑生物技術的使用,發展高端製造業,保護環境,增進社會平等,開發農村。乖乖了不得,聽起來前途光明﹑一片大好啊。但隨便找一群中國人來看看這所謂的五年計劃,絕大多數都會嗤之以鼻,說好聽點這是中共的一廂情願,說難聽點就是自欺欺人。經濟發展有自己的規律,有無形的手在控制,能靠計劃嗎﹖
' n3 e8 c1 ^6 K( n% I公仔箱論壇7 i0 ~4 p! b9 r4 P
噢,中國有這麼多人口,需要這麼多糧食,需要這麼多住房,相應的需要多少鋼筋﹑水泥﹑木材,然後計劃下去生產,這麼簡單嗎﹖近代有多少國家嘗試着走過計劃經濟的路,沒有一個成功過,這段歷史被稱作共產主義。七十年代末,中國經濟被計劃經濟帶到崩潰的邊緣,不得不改革,不得不開放,中國人本來就聰明,又能吃苦耐勞,多少年來窮怕了,一旦有一點點經濟自由,便能創造出大量的財富,中國經濟奇迹不是計劃經濟的結果,是多年被捆綁的生產力爆發出來的結果。
! O# Q9 r1 w  E- l5.39.217.76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x# Q1 `$ Q# c( ]1 d4 y
但是中共政權沒有利用好這段經濟騰飛的時間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資源﹑財富和機會的分配極端不公平,貧富差距加速擴大,道德水準一落千丈,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的弊端正在迅速浮現,中國經濟又處在相當危險的邊緣。
5 H' \" s9 c( i+ C: z; J9 V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O* T, T9 a7 y: ~2 D& p. a
斯登先生在文章中說,他們的代表團親眼目睹了重慶的市政建設,每天有150萬平方尺的工地在開工,一年造70萬套住宅,大西北將建成汽車和飛機製造中心,經濟發展速度12.5%,稅收每年增加50%,工資每年增加10%以上。本人這裡提醒斯登先生,您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泡沫。1 |; ~, v* I8 {: a. k& x5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h/ M$ j, E; D0 X5 ~
如果您認為計劃經濟更優越,那就是錯上加錯,這裡引用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的話,所有的規劃全都是鬼話。因為這些規劃根本就沒有信息,信息在市場的各個角落,不在政府的辦公室里,不是科技部、這個委那個委規劃的”創新國家”,“創新發展五年計劃”。只有在市場上不斷受到挫折,不斷進行調整,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的發展,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斯登先生這麼看好計劃經濟模式,也是因為中國沒有獨立的媒體和知識分子,如果中國有新聞自由﹑學術自由的話,斯登先生就不會說這些話了,您被忽悠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