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t# k( w$ \& y3 q$ F$ i公仔箱論壇《施政報告》發表至今已有半個月,立法會亦已就此進行辯論,但公眾輿論卻從未認真探討報告的內容,特別是關係到香港經濟前途的振興六大優勢產業方案,反而一哄喧鬧,集中針對特首提出的「豪宅論」,以及被質疑涉及利益輸送的「慳電膽」和「雷曼賠償」風波,主客輕重失序,香港向來標榜的理性包容核心價值亦告失蹤,令人心痛,也引發深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3 d% e! a& E2 b3 \6 J# M
9 ^9 n; p8 U( s/ o1 D2 ttvb now,tvbnow,bttvb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嘯,令香港經濟榮景即時逆轉,失業率飈升、貧富矛盾激化,社會內部危機已到達臨界面。在出路方面,雖然衰退已渡過最艱困難關,但面對國內城市急速崛起,兩岸經濟關係回暖,中國與東盟共同市場成形,香港支柱產業的傳統優勢萎縮,角色地位被邊緣化甚至被取代的危機迫在眉睫,香港在經濟復蘇路途上,深陷內外逼迫,甚至何去何從的窘困。
/ W7 w7 [; ?% Y# l9 r! K" ^! I
& E% F& `- m% Z內憂外困,激發民怨蓄積,決策高官,特別是特首,自然首當其衝,成為泄憤的對象。事實上,民望持續下滑,議會內的情緒化衝擊持續升級,早已對特區的順暢管治,敲起一記又一記的警鐘。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o8 U/ H8 G/ u% C1 N& O* j
( F! L. t5 u3 q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2 F6 W) n# N* O
施政報告反成社會紛擾禍源
: I, K& O5 e1 K1 X- Rtvb now,tvbnow,bttvb要走出危機,唯有重構香港的經濟基礎,組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火車頭,再創經濟新榮景。六大優勢產業,雖仍有待扶持,《施政報告》提出的方案,亦有待優化,但已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未來出路,確立清晰明確的目標方向。可惜,接連不斷的爭議,令致對《施政報告》、對六大優勢產業、對香港經濟前景的關注研議,都已變得不再重要。社會輿情由理性變為感性,由討論變為謾罵,甚至充斥着猜疑式的指控。《施政報告》不但未能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揭櫫前景新方向,反而成為社會紛擾的禍源,令人詫愕,也令人失望。
1 ^3 o m4 P0 P; N8 Z, H& G
) N- n! ^0 v7 |4 u4 I!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平情而論,從理性專業的角度考慮,近期圍繞着特首的指控質疑,不乏源自「感覺」或「推斷」,確鑿的直接證據單薄,依法難作深究;但事件竟能如肥皂劇般持續發酵,輿論更呈一面倒式的傾向,令人憂慮過往深以為傲的理性專業、包納兼容的核心價值,是否經已出現鬆動?理盲濫情的濫觴,是否經已成形?& O1 v X& v; _! U( \! t8 f
tvb now,tvbnow,bttvb9 }, N/ u2 b3 a; |: ~- R* K
「理盲」是人類的通病,部分人不想、不願、不能探知事實的真相,甚至選擇性地「失聰」、「失明」、「失智」,雖有偏差,但都屬理情所在,應予以適當的理解、接受和包容;同時,憑直覺感情用事,更是生物本能,即使一窩蜂式的「濫情」,也是勢難避免。問題是,一般人看不清真相,情緒化質疑,最多只是亂罵幾句;但如果是負責報道事實真相的傳媒,以及主導輿論的名嘴、政客,不秉持「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先賢告誡,捕風捉影,甚至為批評而批評,恐將成為亂象之源。
& P: r# U7 N# B" ^2 B# d) l4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0 [ l* Z" _, E6 H$ o% M
tvb now,tvbnow,bttvb" X2 g# v( [/ k! u" \0 K
' I# M/ f2 ^2 m# Q5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一切須回到依法辦事
+ O; m% e+ P" |6 {9 a( k+ Q5.39.217.76必須指出,特首是香港之首,誠信不能隨便質疑,否則受傷的不僅是特首本身,連帶令特區政府的穩定,社會的發展,以至市民的福祉,都受到牽連,茲事體大,一切須回到依法辦事,按理議論的正常軌迹。正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應香港記者提問時所指:「香港社會矛盾,以及市民對政府意見,應可透過法律及正常渠道處理和解決。」5.39.217.76; o- @% t$ j. i
: V9 G; z, Q( K$ `7 U3 V
坦白說,香港目前正處於政治經濟都急待轉型提升的敏感時刻,最需要的是理性包容的正能量;倘若任由「理盲又濫情」氾濫,煽動社會情緒,圍剿特定對象,恐將會令香港陷進無休止的爭議,更在相互一攻一守之間,令社會的和諧凝聚受到不必要的窒礙,甚至形成肅殺的社會氛圍,這絕非香港之福,市民所願。
1 {1 u' \8 Q! o' {$ Y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P& e6 Q. j6 D Z2 \5 D
政策規劃涉及短中長期作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傳媒、政客要求的卻只是攝影機快門的一瞬間。位階不同,心態有異,傳媒政客既要自律,政府也須反躬自省,貫徹依法施政、陽光化、程序化,並要以理性交代去面對質疑,以兼聽包容去自我改進,才可免除公眾的誤會疑慮,緩減「理盲又濫情」的批評。6 b" X! r( h$ t
Y x5 K) S& F* p$ W
" V8 |+ z1 B9 C4 p# a8 ]' V$ S: c作者是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