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不換腦筋 樓價升勢難遏5.39.217.76. q) Y) d. \) {
+ { D$ ?, @( O6 h6 L( g. l
今年度香港第二次賣地昨天舉行,三幅土地均以高價成交,港島嶺南書院地皮價格貼近每方呎二萬五千元;位於元朗牛潭尾地段,呎價亦高逾六千五百元。拍賣競投激烈,地價不斷攀升,樓價亦勢必扶搖直上,欲罷不能。
, }, u6 x8 N5 ^2 I( A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4 _1 Y; Y7 u9 J: r7 Y
香港信報社評指出,面對樓價「高處未算高」之勢,反映港府近年所推出連串壓抑樓價的措施,效果不彰,而且每次土地拍賣,地價屢創新高,反而更向市場傳遞一個「升勢難遏」的強烈信號,令炒風更熾熱,急於「上車」的訴求叫得更響。tvb now,tvbnow,bttvb6 P$ K" D! w6 }7 {4 d
& Z) u- U( h! V, l社評指出,三幅出售的地段,主要發展成為豪宅,目前的「麵粉價」已高於同區物業的「麵包價」, 基於豪宅價格的「傳導作用」,最終蔓延到中下價物業市場,令「限呎盤」的土地供應,價格亦難免水漲船高,加上政府賣地收入佔歲入一個相當大比例,不願意也不能夠「低價賣地」,這樣一來,勢必制約了土地供應的數量,成為地産發展可觀利潤的來源保證,同時形成樓價易升難跌的頑固結構。
" x7 D9 g6 G1 G/ N- q$ ]5 t) \5.39.217.76過去十年,私人住宅物業每年吸納量約一萬八千五百個單位,未來十年,施政報告所定的供應目標為兩萬個。數量是否足夠,無疑值得檢討。若供應不足夠,卻以此作為提供土地供應量的參照,顯然難以滿足發展商的胃口,也令增加土地供應壓抑樓價的政策目標無法實現。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 ?* s" g0 l( O5 r5 D2 S& ?
樓價近年的升勢,無論幅度和速度,都遠高於本地居民的收入增長。據金管局的資料,香港銀行業去年的貸款總額,急增九千四百億元,增幅近三成,今年春季也未見放緩。在貸款驟增之下,港元貸存比率已接近八成。貸款激增,其中一個主因是物業新取貸款增長可觀,近二千六百億元。目前,市民置業的按揭供款與入息比率,一般已上升至約百分之四十七水平,若衡量到目前的「超低息」環境,可負擔比率實質已接近百分之五十二的二十年平均數。tvb now,tvbnow,bttvb3 |5 ?8 k! r1 S/ D. f2 z" m2 {
事實上,香港物業市場的需求方已不再局限於本地買家。內地資金不斷流入,大手吸納各類型物業,令市場的買家結構有異於過去。按照經濟理論,商品的價格取決於邊際供應和需求,並建基於效用,而與存量多寡無關。如今物業買家範圍擴大,除非對外地買家設置限制,否則市場結構的變化勢必令供不應求不斷加劇,而有限土地供應量的拍賣,每一次都高價被發展商消化,並化成為確認升勢持續的「市場信號」,令物業投資與投機進一步升溫。tvb now,tvbnow,bttvb2 H% G7 b5 Z; X8 N2 h
政府增加物業額外印花稅,試圖提高買家的成本為市場降溫;亦主動推出土地拍賣,增加供應來紓緩樓價升勢,但從今年兩次賣地的情況看,土地呎價升勢不止,反映過去打擊樓宇炒風、穩定樓價的政策措施均告失效。 x5 G: {( Z: ^: p4 Q" J
面對當前形勢,政府實有必要以嶄新思維,全面檢討香港的房地産政策,從土地供應、評估市場結構變化到因應變化所制訂的壓抑樓價措施,通過綜合式的新政策去穩定樓價,看來已難以迴避。若繼續以固有手段和調節工具,如提高按揭成數、加強交易信息透明度甚至增加額外印花稅來壓止樓價升勢,實難以産生政策效果,市場也難以穩定及健康發展。
5 Y9 m5 y8 [ h" k8 Q/ T$ f5.39.217.76社評指出,樓價「只升不跌」泡沫,總有爆破一天。眼見如今樓價飆升之勢不知伊於胡底,政府如何加大力度或再以什麼手段去打擊物業炒風,無疑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也提高了市場借勢短期調整的風險。昨天賣地成績理想,股市卻下跌,投得土地的公司股價無法獨善其身,其實也側面反映了地産物業市場所潛伏的風險,紙始終包不住火的客觀事實。在這種形勢下,政府若拿不出新政策思維,防止泡沫進一步擴大和惡化,愈遲來的調整,日後對物業市場造成的積累性傷害便愈大。
7 u7 l: l# W3 w# G; m6 t& otvb now,tvbnow,bttvb6 C5 A0 ?% O8 H/ X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