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月17日 香港報章社評

本帖最後由 aa00 於 2011-4-11 02:21 PM 編輯   f1 ?6 F2 T0 y# _6 J; F
- O4 `$ m  N6 S$ _8 |
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發表報告,對教育局監管直資學校不力,感到極度失望,引起港媒熱評。  
8 `2 T3 N( k# i; e
) _/ u4 F, b; B( \* R《文匯報》題為《汲取教訓 加強監管直資學校》的社評指,即使直資學校有較大自主權,但不代表校方可以獨斷獨行,更不代表當局可以推卸本身的監管責任。直資學校的辦學自由度的確有較津貼學校高,但畢竟是受公帑資助,絕對不容許“無王管”。教育局成立小組加強監管學校是踏出撥亂反正的第一步,當局更要設立懲罰機制,通過扣減津貼等手段來加強阻嚇力,同時制定清晰指引,讓學校在財務、學費及投資等方面有所依循。
" a3 Z" Q2 O8 _* j& m! a- g0 m5.39.217.76) q, E% f* d: Y. @# a$ }# W
  《星島日報》題為《優化直資制度 毋須矯枉過正》的社評認為,直資學校的出現原意是增加學校在辦學理念及營運上的彈性,社會要增加規管,但矯枉不適宜過正。這次審計報告發現的個案大部份只是行政管理上的疏漏,事件曝光後,就讀相關學校的學生及家長大部份都表現平靜,個別甚至有支持學校的聲音。因應今次事件性質,當局回應時應該以優化及增加管理透明度為主,千萬不要一刀切抹煞學校行政管理上的彈性,變回事事也要由政府管理。
4 [8 z& D7 V" O$ Atvb now,tvbnow,bttvb  政府提出交通津貼方案受議員反對。消息指出,政府態度軟化,會修改方案內容。' R, _4 g7 T" Q$ l& h0 [6 S6 B
      《東方日報》及《太陽報》均以此為社評專題。5.39.217.76) q: k! O* ]4 j- V

( h+ s6 B* L  O, I' z$ G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明報》題為《交津計劃決優化 讓步方案可接受》的社評透露,新方案包括積極考慮調高二人家庭入息上限至一萬一千六百至一萬二千元,,並與最低工資掛鉤。同時設立工時兩級制,每月即使工作三十六小時也可以領取一半交通津貼。社評認為政府今次實事求是,修訂方案可以接受。至於政府拒絕推行雙軌制,主要是申領其他福利也是以家庭為單位,交通津貼不可以另搞一套,以保持政策精神的一致性。政府這堅持亦一定依據及道理。事實上,雙軌制在辨識有需要人士上有一定困難,容易被人濫用。
7 T4 {9 f7 X, a/ ?tvb now,tvbnow,bttvb  北京市推出樓市調控十五條細則,進一步限制居民買樓。
+ x" D4 T8 W! j; |" dtvb now,tvbnow,bttvb
3 H/ H0 \$ P1 ?- e5.39.217.76  《經濟日報》題為《中央遏樓市 不到黃河心不息》的社評指,北京市這次嚴推樓市限購令,較中央早前的《新國八條》更嚴厲,更重要的信息是嚴限北京及外地民眾在當地多買物業,明顯是不但不允許投機,即使置業投資亦不可以,要把樓市淨化至只可以用來自住的用家市場。北京是天子腳下,自然深知中央思維及處境。今次推出重招,應該是反映出中央對調控樓市已相當焦急。不過即使地方推出更嚴細則,關鍵始終是會否嚴格落實,這就要看中央是否有決心及認真向地方最高領導問責。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