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3月4日載文《中國成美國最大債主不足喜》摘要如下:7 H7 }% u, G2 J4 B) T
美國財政部最新修訂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大大超過原先的預期。到2010年12月底,中國累計持有11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比原先公佈的數據多出3成,比第二名日本多近2800億美元,從而牢牢坐在了“美國最大債主”的位置上。公仔箱論壇9 A2 s! Z2 U$ ]3 p7 z% D$ F
如果加上中國持有的美國機構債券、短期債券和股票,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到去年6月底,中國已累計持有16110億美元債券。傳統基金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更是估計中國其實持有兩萬億美元以上的各類美元債券。
7 e4 P4 ]% L2 H$ }/ A& R- T; I這些數據的公佈在美國和中國都可能激起新的複雜情緒。不少美國人擔憂中國會將其持有的龐大美元資産作為掌控美國經濟命脈的“殺手鐧”,影響美國經濟和金融政策。有些中國人也附和這種説法,認為中國必要時可以拋售美元資産,作為發動經濟“超限戰”的“經濟核彈”。
; S1 f) K. i/ u: A' d8 j;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其實,對美國人來説,大可不必對中國持有巨額美債憂心忡忡。在美國經濟低迷、債臺高築的背景下,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已經發出了明確的信號:中國不會做拋售美元、擾亂市場那種損人害己的事情。中國堅定持有龐大美元資産,更是有力回擊了五角大樓2009年6月份的內部報告稱中國與一些反美組織有意發動經濟“九一一”,搞垮美國金融的説法。
+ w% t! R5 v4 W公仔箱論壇對中國人來説,更沒必要為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而沾沾自喜。在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美元走低前景堪憂的今天,努力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中國卻仍然大量持有美元債券,是因為在現行中國外匯管理體制下,不斷膨脹的外匯儲備沒有更好的出路,只能投資於風險相對較小,市場比較成熟的美國。
" m3 B' H4 ?% l; g0 x# X5.39.217.76中國成為美國最大債主是中美兩國經濟發展模式互補的必然結果,也是中美兩國經濟關係密不可分的活生生寫照。5.39.217.76$ x. y) |5 A4 Q0 j# e( v0 w# R
30年來中國靠出口驅動的外向型經濟高速發展,由此解決就業問題,成為世界加工廠的同時,也逐步積累了近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為中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經濟打個噴嚏,中國出口企業就要得重感冒。人民幣國際化改革進程的滯後則使得中國無法藏匯於民,必須尋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的穩妥途徑,美國國債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外匯投資的首選。公仔箱論壇+ y& s4 ^5 A. x4 M
美國人長期以來鋪張浪費的生活方式,與美國經濟主要靠消費拉動的增長模式,給“中國製造”提供了巨大空間,美國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與此同時,高消費、低儲蓄導致美國赤字擴大,債臺高築,不得不依賴外來投資求得開支平衡,並維持低利率,讓美國人繼續放心消費。中國人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外匯,再拿回來買美國國債,助長了美國人的鋪張消費之風。
' U! K2 y' I: Q! v+ n5.39.217.76雖然從國際關係的角度講,美中之間的經濟互補決定了兩個大國的利益交織,對世界穩定與和平的好處遠勝於冷戰時期美蘇靠“核威懾”形成相對的平衡,但美中各自不平衡的經濟之間形成的互補,已被過去兩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證明是難以持續的。5.39.217.76- U0 \% U$ ~0 ^) @7 d- @% v3 S! w
就中國而言,首先全球市場容量終究有限,已佔有很大份額的中國商品不可能無限擴張;其次,中國商品出口不斷擴大帶來的貿易糾紛,已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重要因素;第三,外匯儲備持續膨脹升高了中國通脹壓力,加大了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難度。
8 h3 G3 Q& P; U% p' ^6 z( E7 {5.39.217.76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承認“貿易順差過大是通脹的源頭”,因為中國經常項目順差過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央行必須購回美元,從而被迫投放基礎貨幣近20萬億元人民幣,從而推高了通脹。
& Q+ z: d, l% v5 X B f5 W 5.39.217.761 U, o/ A; R. W5 c
為了保護和用好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除了擴大民生物資進口,鼓勵對外投資,採購重要資源,放寬國民用匯限制之外,更重要的是加緊外匯體制改革,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和完全可兌換的進程。
: j ~3 J" F. u3 s' D! [% b公仔箱論壇中國經濟要再保持30年的穩步發展,歸根結底需要靠國內市場,變出口推動為內需拉動,變投資衝動為消費驅動。在此過程中,外匯儲備多少,是否最大債主,並非經濟是否強大的標誌,經濟結構轉型與創新能力提升才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