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過9.11、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後,其戰略重心由側重於中東,開始向亞洲轉移。原因是美國意識到,今後美國經濟復甦的關鍵在亞洲。另一個原因是在軍事、經濟迅速崛起的中國,讓美國產生了危機感。
9 H- O! @) j6 K+ l奧巴馬於2010年初發表國情諮文中說,要在今後5年,讓美國出口翻倍,但美國經濟絲毫不見復甦跡象。經濟低迷讓奧巴馬明年連任總統變得不明朗。在這種情況下,重返亞洲是奧巴馬唯一的突破口。如果不能搭上發展潛力巨大的亞洲經濟快車,美國出口將很難實現增長。因此,美國強調《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的必要性,意在懷抱全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東亞地區,並實現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5.39.217.762 ?. i8 Z4 O3 z& ]; u0 b5 n. e
如果美國要深入亞洲,就必將與中國發生衝突。但美國似乎並不想躲避,反而擺出一副更積極地牽制和壓迫中國的強攻態勢,外交學上稱為「全方位打壓」(all-court pressing)。
( R( H# E, o( R0 u美國決定在澳洲達爾文市駐兵2500人,以保護每年有1.2萬億美元的美國出口品經過中國南海自由航行權。同時和菲律賓加強軍事同盟,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存在糾紛。美國還積極拉攏昔日敵國越南,向中國施壓。美國在今年8月把「理查德‧E伯德」號補給艦派往越南金蘭灣海軍基地。這是30多年來,美國軍艦首次訪問越南,這表明對背靠中國南海的越南擴大軍事影響力的決心。在越南戰爭中,美國失去6萬名軍人。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越南的矛盾日益尖銳,60年代初戰爭爆發,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軍,這場戰爭對兩國造成巨大損失。但如今美國要把讓自己品嘗到戰敗恥辱的越南當作進軍亞洲的橋頭堡。公仔箱論壇- @ ]6 E/ F" b! L4 Y, [
美國國務卿希拉利決定訪問緬甸也是為了擴大介入亞洲問題的決心,這將是美國國務卿時隔50年訪問緬甸。美國在1988年緬甸軍政府監禁昂山素姬之後,對緬甸採取經濟制裁,但這造成讓緬甸親近中國的後果。奧巴馬現行認為,不能再把緬甸推向中國,因此把大棒政策改為胡蘿蔔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