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程綺瑾/葉兆輝:預防青少年自殺的警覺與「自」覺

程綺瑾/葉兆輝:預防青少年自殺的警覺與「自」覺
/ r3 P  B  Y. s8 X2 }; z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F& z* K/ W' R( t9 y6 ]. K公仔箱論壇最近筆者與本中 心同事都在警察總部研究過去兩年間的學生自殺案件的調查卷宗。他們的離去給家人親友留下刻骨的傷痛,多封死者的遺書都在反覆地說「對不起」,實令人倍覺感慨。多名死者的家人、好友需要警方轉介專業輔導,甚至有一名母親得知孩子去世後便離家出走,不見蹤影。還有一些弱勢家庭,父母離異,實需要多方面的支援。 警方將文件交託給我們時說:「檔案數據是死的,但希望你們的研究可以令數據復活,給在生的人帶來啟示和指引,讓悲劇不再重演。」關於學生自殺原因的調查仍在進行中,本文僅就其中與公眾有關的一些發現做出討論,希望及早提高公眾的警覺。
3 _5 t5 W2 s" W$ D5 _5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2 j" L( u% ^2 |
慎重對待自殺意念
0 U5 ^$ c/ F8 x% U1 Z' |( xtvb now,tvbnow,bttvb

* @& r6 K% ~! r8 ^6 V5 X其中一項關注的要點是這些年輕人在去世之前有無向他人表達過自己的自殺意念。目前檢閱過的30份調查顯示,有近三分之一的死者家人或朋友都能回想起,死者其實曾在生前做過此類表達。其中有的甚至說過想自殺,但周圍人以為只是發牢騷,不以為意。這反映了一個常見的迷思:說想自殺的人並不是真的想自殺。諸多研究已經顯示,有自殺意念的人很多對自殺抱着猶豫不定的心態;他們說出來,心 底是期望有人能聽懂他們的心聲,能阻止他們的行為。我們最近一個調查研究亦顯示,那些在網絡社交媒體上說想死的人,就算不是處於即刻要付諸行動的狀態,也是有着嚴重的心理壓力。但如果周圍人聽見後都不以為意,會令他們更加感到孤獨和絕望,長期積壓之後自殺風險更大。因此,我們呼籲社會公眾,當聽到或見到有 人說想死,都能慎重對待,問問對方是不是真的要自殺。就算對方說「我不是現在要自殺」,我們仍可多問一下:「那你是不是有什麼壓力呢?」鼓勵對方將積壓的情緒說出來,用認真的傾聽和同理心幫對方尋找解決困難的方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1 T+ M% e0 G-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1 c) j' r, U" g
通訊服務商可助應對危機5.39.217.76* N, n0 C6 q& c. _% `) y) k)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2 i. b7 O- E9 m3 a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在表達自己的自殺意念時,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選擇了用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之類的網絡社交媒體。鑑於互聯網在本港年輕人口中的覆蓋率幾近100%,這種自殺表達方式並不令人意外。從警方收集的資料來看,年輕人通過社交媒體做出的自殺表達有的很直接,有的則較為隱晦(例如發一張自己當時企跳的位置的照片,或者說自己「好攰好攰」、「下輩子再見」)。一般人見到較為隱晦的表達之後並不能確定對方當下所想。例如有名年輕人在自殺當日通過網上聊 天群組告訴朋友們「我要走了,不要忘記我」,朋友們的反應是在群組裏討論:「××要走去哪裏?」、「我都想知道」。從預防的角度來講,如果收到類似信息的 人士,可以即刻主動打電話給對方,或者去尋找對方,或許可能把握最後的機會,找到對方所在地,阻止自殺行為。
, j2 @# _& }' w" h# Q% w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9 X0 I5 j$ D0 R
更遺憾的是,有時此類信息的收件人沒有及時查看信息,等讀到時發件人已經自殺身亡。因此我們已向提供此類即時通訊服務的公司建議,能否在應用程式裏加入自動提醒功能,當收到的信息裏包 含的文字顯示發信息人可能處於危險狀態,應用程式可以啟動警鐘,提醒收件人及時查看該信息。如果服務提供商願意再走多一步,可以在收件人查看此類信息時,自動推薦一些如何處理心理危機的網上資訊、求助資源等,協助用戶更妥善地應對危機事件。當然程式開發公司需尊重用戶對隱私的關注,允許用戶自行決定是否開 啟此項功能。
% Q6 v( \! J* ~& D5.39.217.76
公仔箱論壇7 ^$ X8 G: ~9 n2 f* v* k
公眾要成為心理危機的「守門人」,需要接受短期的培訓,知悉自殺風險因素和提高警覺,為一些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切的支援和有效的干預,彼此守望。台灣已建立「珍愛生命數位學習網」,將此類培訓製成網絡教程,方便公眾隨時隨地學習。台灣政府亦鼓勵所有公職人員都接受此培訓,並建立 學分認證制度。本中心正籌劃製作此類網絡教程,都希望本港政府和社會可以鼓勵更多公眾使用。
8 G) ]2 \  q6 d! H# s/ |# f;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8 V1 t8 y% p' rtvb now,tvbnow,bttvb而在社交媒體中增加與自殺預防有關的自動提醒功能,類似的技術已經被網絡公司用來向用戶推送新聞或推薦廣告。本中心也正開發一套基於中文社交媒體的計算機算法:如果閣下懷疑某網絡用戶可能有心理危機, 但又不確定,可以使用我們的算法,該算法會自動瀏覽用戶過往公開發表的貼文,然後評估該用戶的自殺風險和心理危機。目前算法在評估自殺風險和焦慮症狀時的精準度,已經與用戶填寫專業量表的結果具可比性。如果社交媒體公司可以與我們一起優化此項研發,協助公眾通過簡單的方法快速地評估自己的親友當下的心理危 機情况,並提供資訊幫助他們做出適當的反應,雖不會帶來商業利益,但可以提升用戶使用體驗,真正體現科技以人為本。公仔箱論壇) @: m% K. B# n
2 H5 @; V" \! ]2 S3 k1 c
需全方位建立順暢良性互動溝通
+ a1 `8 M$ _6 x0 s! l2 N  H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 z% [3 j* b7 U1 ]
防止青少年輕生,不止需要培養青少年的正向人生觀和抗逆能力,更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全方位建立順暢、良性的互動溝通。無論是公眾提高警覺,還是社交媒體增加「自」覺功能,只要有心,做起來都並不難。而帶來的收穫將不僅局限於減少自殺個案,更有助於更多年輕人健康成長、更多家庭和睦,社會的凝聚力亦將更高。5.39.217.76+ ~$ N! m' c' c

) e" B! U$ K7 d3 `- }5.39.217.76
& m$ [/ v' l9 d- Xtvb now,tvbnow,bttvb

9 r& [. M- v$ e+ `# Z& U(本研究衷心感謝香港警方提供資料協助)
3 w& E/ E9 N/ C- T- I2 ^: n

! D. i4 p7 ^9 [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作者程綺瑾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葉兆輝是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
  
返回列表